陈景奎
贵州省盘州市石桥镇生态建设旅游服务中心 贵州六盘水 553504
摘要:森林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承担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大力发展并保护林业资源,加强森林质量建设,是改善世界生态环境的热点话题。就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要摆脱千篇一律的现象,就要结合城市地域的各项因素,不断创新,寻找最适宜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生态保护;林业发展;关系;措施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森林资源进行了过度索取,而林业建设投入不足,技术含量较低,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相对粗放,致使林种结构单一,无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直接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生态保护与林业建设工程,可以为新一轮的林业创新发展提供根本动力。
1.林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从广义上来讲,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逐渐提高了对林业产业的建设力度,但在林木资源的消耗比例也较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为了缓解资源压力,很多地区都对自然森林进行了滥采乱伐,不但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环境破坏引发的自然灾害还给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威胁,水土污染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牧业的健康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下,林业产业依然处于薄弱环节,凸显了环保工作的脆弱性。特别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人为了眼前利益,不顾今后的事,肆意砍伐森林资源,这些都加剧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直接造成了林业发展成本的增加。
事实上,不管是生态保护还是林业发展,根本目的都是创造适宜人类生存的良好环境,为民谋福祉,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对此,林业部门、生态环保部门等要正确理解并理顺两者关系,积极思考如何创新措施来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方面达成和谐统一。
2.生态保护与林业协调发展的有力探索
2.1健全发展机制
一是要健全群众激励机制。要从根源上改善林业的发展环境,就要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林业资源的生态保护工作中来,以社会为主体,有效降低林业建设的成本。各地除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之外,还要采取必要的举措来增强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要尽快构建与当地林业发展相匹配的激励机制,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真切感受到生态环保工作的必要性,激发他们保护林业资源的自觉性和动力,主动投身于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只有如此,政府、林业部门、生态环保部门才能顺利开展后续宣传工作,让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得到广泛支持,消除林业建设过程中的阻碍。二是要健全环境保护机制。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林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地方条件和林业特色发展林业经济,完善现有管理体系,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从实际出发,制定区域发展方针。健全地方行政法规,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在城市一体化建设中,部分企业为了缩减开支,存在很多破坏当地绿化环境的行为,相关部门要严格执法,定期组织排查,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加以严惩,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监督的震慑力。
2.2加大建设投入
除了在制度和思想层面上进行加强之外,还要在资金上给以足够的保障。要在保障林业经济的基础上做好专款专用的管理工作,防止用于林业生态保护项目的资金被挪用。有关部门要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队伍,每笔开支都应做好详细记录。专项资金用于基层生态保护工作与林业发展宣传活动、林业生产技术指导活动等。资金负责人应当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善于思考,充分了解国家最新政策,掌握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除此之外,还要针对违规操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有人存在违法行为,要立即在内部进行通报批评。
2.3发展生态旅游
伴随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追求多元化的生活需求,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从互联网平台上的短视频流量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想在工作之余放松心情,回归自然,而地方就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打造生态旅游产业,既可以满足在城市快节奏生活中颇感疲态的人的需求,还可以为当地创收。为了扩大生态旅游的影响力,有关部门要做好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经济林、旅游林的投入,丰富林木品种,增加自然风光的吸引力,以淳朴的地域文化招揽游客。发展生态旅游业,不能存在盲目性,而是要根据当地的传统资源来打造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旅游特色,才能保持足够的竞争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4调整林业结构
各地要根据山区森林资源的现状,组织林业专家,深入基层找寻对策,制定林业建设措施。林业产业培育要以天然次生林面积大、目的树种主导地位不显著等地区为主,加强质量见色号,以增加林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方向,以改善林区生态环境为宗旨,以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来提高林业产业的质量。一是要封山育林。特别是交通不便而生态区位比较重要的区域,要重点开展封山育林,划分核心保护区、缓冲保护区,秉承动静结合的封山模模式,确保“封”与“育”的相互结合。要选择立地条件好、坡度小的低残次林,提升林分质量,尽量打造针阔叶混交林。对于天然中幼林,应当进行人工抚育,保留不同层次的品种,形成复合层林分。二是要人工培育改造。对于条件较差、林木分布不均的残破阔叶林,要先除萌后砍灌,以青檀为主要培育品种,形成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混交群落。三是要人工造林。对于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进行块状改造,每个地块都要保持合适的间距,确保整体林相的协调性。
3.结论
我国已经进入到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近几十年对自然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要清楚地认识到林业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完善顶层设计,加强保护力度,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确保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的和谐关系,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林振国.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治理对策[J]河北农机,2021(02).
[2]曾维廉.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对林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乡村科技, 2018(31).
[3]肖江锋,黎心春.论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的发展[J] 南方农机,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