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宝鲁尔 丽灵
河套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015000
摘 要:《金光明经》(梵文Suvarnaprabhàsottamasutra)是流传极广和备受尊崇的佛经,随着佛教的传播,它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本文中主要论述蒙古文与回鹘文《金光明经》概况及“舍身饲虎”故事。
关键词:蒙古文;回鹘文;《金光明经》;“舍身饲虎”
《金光明经》原文用梵文写成,后来被译成汉文、藏文、畏吾儿文(回鹘文)、蒙古文、卫拉特文、满文及日文。《金光明经》内容很杂,它的哲学观念涉及大乘佛教的基本教义(例如,有些章节专门解释空的概念,也有专门讲解佛的三身的实质及其生命的延续),也与符咒(具有魔力的咒语)及佛本生故事(佛转世的历史)有关,其内容为宗训诫。例如,在佛本生故事中讲述了王子马哈萨德瓦将自己奉献给饥饿的母虎及崽子们吃。还有一个本生故事讲述了一个商人的儿子扎拉瓦哈纳给一万条鱼供应水和食物。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佛陀释迦牟尼的转世。该经中有些章节是专门颂扬佛和菩萨 蒙古文《金光明经》(Алтан Гэрэл)
《金光明经》这部经有三种蒙古文异本,全被收入《甘珠尔》。三种异本中有一本含29章(篇幅居中,简称中本),它不仅被收入《甘珠尔》,且有单行本流传。该本是14世纪蒙古族学者沙拉布僧格根据藏文和畏吾儿文本译出的。先后在北京、布里亚特被多次传抄和刊布。不算残缺本,该本在列宁格勒藏有18部完本,其中7部手抄本,11部木刻本。最早的木刻本刊布于顺治16年,按蒙古纪年为黄猪年,即1659年。该本再版时极其认真,故该经本堪为范本,各版原文大致没有出入。还有一种木刻本是1721年康熙年间刊印的,流传也很广。《金光明经》的第二异本篇幅最长,含31章。该本仅见于《甘珠尔》,它所依据的底本是从梵文原文译过来的汉文本,汉文本是义净于公元703年完成的。《金光明经》的第三种异本篇幅最短,共21章,最接近于我们所了解的梵文原本。同第二种异本一样,它也仅见于《甘珠尔》。这本还有卫拉特文译本,拉然巴?咱雅班弟达于1650-1674年间从藏文译出的。列宁格勒收藏的卫拉特文《金光明经》,原文为手抄本,共5部。在其中的一部最后一页上记载该经有木刻本,乌兰巴托即藏有一份木刻本。手抄本相互之间的区别在于转抄上的错误。卫拉特文与蒙古文尽管很接近,但还是存在一些区别。咱雅班弟达译本的特点在于对藏文原本作了极其严谨的研究,译本除藏语中的定语位于说明词之后外,词汇的数量和顺序都保持原样。可见,咱雅班弟达译本是完全独立译出的。《金光明经》的三种异本在章数和结构上都互不相同。例如,在最短的异本中缺少第3、5、6、8、10、13、14章。中本中的某些章节相当于短本中的某一章(中本中的第11、12章相当于短本中的第7章,16、17章相当于短本中的第9章);也有相反的情况,中本的第4章相当于短本的第3、4章。此外,短本中有个别几章不是全文。例如,短本与中本的第一章比较,短本仅保留诗体。一般来说,短本中与中本相应的章节篇幅较短,散文虽不同,但诗体部分通常是完整的。在经文中称作诗的部分并不具备蒙古语诗的特点,即不具有首音同音法,但每一诗节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人物在说话前总要念几句诗来表述自己的意愿。如果将三种异本的文体加以比较,就会明白,它们都是各自独立译出的。蒙古文《金光明经》研究成果主要有1986年苏联H.雅洪托娃发表《金光明经》的几种蒙古文译本。2016年内蒙古大学哈斯巴特尔博士论文聚贤之晶—蒙古文29品《金光明经》跋语及其“舍身饲虎”故事与回鹘文本之比较研究。2016年哈斯巴特尔发表蒙古文29品《金光明经》手抄本跋语研究、蒙古文29品《金光明经》的分布及其分类。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朝鲁蒙格日乐博士论文卡尔梅克木刻《金光明经》文献学研究。2018年哈斯巴特尔发表蒙古文与回鹘文《金光明经》关系初探—以“舍身饲虎”故事为中心。综上所述,蒙古文《金光明经》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
回鹘文《金光明经》(Altun ?nglüg yaltr?γ k?trülm?? nom iligi alt?γ nom bitig)
回鹘文《金光明经》是古代维吾尔族著名学者,翻译家别失八里人胜光法师僧古萨根据义净的汉文本《金光明最胜王经》翻译的,它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重要的回鹘语经典文献,共十卷三十一品构成。该文献最完整的抄本为俄罗斯C?E?马洛夫于1910年在我国甘肃附近的文殊沟所得,共397叶,每叶大小为62×23厘米,每面书写22-25行,现存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另有两叶为瑞典考古学家F?贝格曼于1927-1935年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时在甘肃所得,现存斯德哥尔摩民族博物馆。此外,德国考古学队在新疆也发现了此经的残卷,现藏于柏林德国科学院古代史和考古学研究所吐鲁番写本部。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抄写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抄经地点是敦煌,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晚的回鹘文文献,与其他回鹘文献相比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即全面地反映了维吾尔族古老的宗教信仰、社会文化状况、文学、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现存的回鹘文献大多数为断简残篇,所以这部数量巨多的《金光明经》就显得特别重要,回鹘文《金光明经》一直是世界突厥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对象。
先后对此书进行过研究的有缪勒(Müller)在其1908年刊布的《回鹘文献汇刊》中,据存于德国的该经残卷,研究了第一、十六、十七等品中的一部分。1930年,德国学者邦格(W?Bang)和冯加班在《回鹘文献研究》一文中,研究了第三卷第五品中的一部分。1941年,冯佳班在《古代突厥语语法》一书后面所附文选中对《第十卷第二十六品,舍身饲虎的故事》进行了研究。1945年,土耳其学者S?恰哈台在题为《金光明经中两个故事研究》一书中研究了《舍身饲虎的故事和张居道的故事》。1958年,土耳其学者S.特肯博士论文研究了《回鹘文金光明经,第五卷第九,第十品,书名为《Die Kapitel über die Bu wuBtseinslehre im Uigurischen Goldglanzsütra》,》。1962年,日本学者护雅夫发表了《维吾尔语译金光明最胜王经》。1967年,德国学者茨默研究了回鹘文《金光明经》第一卷,第二品中的一部分。1979年,德国的罗尔包恩和毛艾等学者们研究了回鹘文《金光明经》第一卷中的八大胜地制多赞。1982年百济康义和洛贝林等学者们合刊了斯德哥尔摩收藏的2叶回鹘文《金光明经》残卷。1984年,法国的哈密顿撰文探讨了胜光法师的称号问题。1991年,土耳其的Mehmet ?lmez研究了回鹘文《金光明经》第三卷第五品的语言结构。1993年,德国学者R.Finch研究了回鹘文《金光明经》第十六、十七品。1994年土耳其的喀雅出版了根据俄罗斯的铅字排印本的拉丁字母撰写本,书名题作《回鹘文金光明经》。此外,我国研究者对其也进行了一些研究。1978年,耿世民发表《古代维吾尔族汉文翻译家僧古萨里》,1980年发表了《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九卷长者流水品研究》,1986年发表《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第六卷四天王护国品研究》。李经纬著《古代突厥语文献选读》中也收有回鹘文《金光明经》的部分段落。1988年,张铁山发表了《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七品研究》,1990年又分别研究了第四卷第六品和第五卷第八品。1995年,周北川刊布了该经的第七卷第十四品研究。1996年,耿世民和阿里肯.阿吾哈力分别发表了《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九卷长者流水品研究》,《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第十三品研究》。2001年,吐尔逊.阿尤甫和买提热依木.沙依提以拉德洛夫,马洛夫铝字体为底本,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了这一文献的全文(维吾尔文版)。从国外研究状况来看,首先,国外对回鹘文《金光明经》的研究要比中国开始的早一些,成果也多。此外,国外对回鹘文《金光明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和语言方面。在国内主要是针对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
“舍身饲虎”故事
蒙古文“舍身饲虎”是蒙古地区最具影响且传播最广的佛教经典之一,该经最初由元代僧人锡喇卜僧格翻译成蒙古文,时间大致在14世纪前半叶。其来源主要有两说:一、来源于藏文29品《金光明经》(简称藏译本),二、主藏译本,辅汉文《金光明经》。锡喇卜僧格所译本未能流传至今。16世纪末,在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提议下对锡喇卜僧格所译本修订后刻印。现存最早的刻印本为1559年北京版木刻本,此外尚有北京版1665年、1721年木刻本等。
回鹘文“舍身饲虎”是被传抄、刻印最多的回鹘文佛教文献之一。该经可分为两类:一、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手抄本(马洛夫于1910年在今甘肃省酒泉市文殊沟所获得),该经依据义净译制汉文《金光明最胜王经》翻译而成。二、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藏数量巨大的手抄本和印刷本残片断叶。(德国皇家普鲁士吐鲁番探险队所得)目前已甄别出1075个残片,该本中不仅有与跋语记载相同的有关胜光法师翻译的记载,有一件残叶甚至有明确纪年-1022年。
“舍身饲虎”故事是非常典型且流传非常广的佛本生故事。以汉文佛经为例,该故事仅见于《贤愚经》、《金光明经》、《菩萨本生鬘论》、《六度集经》等多部经书。此外还以壁画的形式广泛见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等。主要内容为:国王带领其三位王子外出游玩,王子们看到产崽不久的母虎饥饿交迫,因无法离开幼崽去捕食而行将饿死,最后年幼的王子看到饿虎心生慈悲,最终舍弃自己的身体喂食饿虎,救活母虎的同时自己也脱离生死苦海。蒙古文与回鹘文中讲述的是同一则“舍身饲虎”故事,且故事结构整体相同,在行文表述上蒙古文与回鹘文“舍身饲虎”故事却出现了差异,多数差异与不同之处可以归因于翻译它们所用底本的不同,蒙古文“舍身饲虎”主要译自藏译本,回鹘文“舍身饲虎”主要源自义净本。
参考文献:
[1] H.雅洪托娃.《金光明经》的几种蒙古文译本,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91.
[2] 哈斯巴特尔.蒙古文与回鹘文《金光明经》关系初探—以“舍身饲虎”故事为中心,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8.
[3] 张铁山.《回鹘文献语言的结构与特点》,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4] 冯.加班.《古代突厥语语法》,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
[5] 朝鲁蒙格日乐.卡尔梅克木刻《金光明经》文献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8.
[6] 木沙江?艾力.回鹘文《金光明经》词汇研究,新疆大学硕士论文,2012.
[7] 哈斯巴特尔.聚贤之晶—蒙古文29品《金光明经》跋语及其“舍身饲虎”故事与回鹘文本之比较研究,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2016.
[8] 张铁山.汉文—回鹘文《金光明经?舍身饲虎》校勘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
作者简介:
阿拉坦宝鲁尔,蒙古族,西北民族大学2019级博士研究生,河套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教师,讲师。
丽灵,蒙古族,巴彦淖尔市蒙古族小学教师,中教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