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栋
宁波绿城置地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15000
摘 要:近年来,社会形势瞬息万变,先进工业以及全新技术的引入,将建筑行业的发展推向了新的层次。然而,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扩大,各类缺点也日益暴露,尤其是现浇施工在工艺中的缺陷。不仅资源消耗量大,质量也存在着不稳定性,而装配式建筑能够对现浇施工的缺陷加以弥补。本文主要以装配式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点进行详细阐释。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现浇施工;质量监督;工艺
在工厂内对建筑的部件或组成部分等进行预制,并将预制完成的组件加以联结所形成的建筑则为装配式建筑,这一方式通常用于公用建筑。随着社会形势的重大变革,装配式建筑对于工程建设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就当前形势而言,部分企业已为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开设了试点,试点工程的操作经验以及工程水平能够对装配式工程的未来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基于此,有必要对装配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点进行全方位剖析。
1 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
节点质量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根本的决定性作用,其不仅会对建筑强度带来显著作用,更会对建筑的稳定性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此外,构件质量不仅受到运输过程的影响,同时,安装水平的高低也会对其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运输过程可能导致板面破损、构件露筋等问题,而安装过程这可能导致管线受损、墙板碰撞等问题。就装配式建筑的阳台板而言,如果板面之间出现接缝不均等情况,不仅会导致配件的晃动,更会对整体建筑的稳定性以及安装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1.2 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多数工程在建设时都将设计与施工进行了区分,导致二者不仅交流较少,甚至出现了脱轨现象。而装配式建筑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能够确保设计与施工环节的交流,更能在此过程中最大程度的避免因缺少沟通而出现的问题。然而,就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在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水平方面仍然不容乐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将BIM技术、VR/AR技术等前沿技术运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在不断提高其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确保工程水平。
2 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管要点升
2.1 设计图会审阶段的质量监督
在工程开工之前,首先应对所有图纸和设计文件进行审核,以确保设计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在获得原设计单位的同意下,才可对图纸进行深化,且必须将最终图纸上交审查机构。如非必要,不得擅自对图纸进行变更。对于不得不进行变更的图纸,必须严格按照变更流程进行操作。除此之外,对于结构或功能等大型变更,都必须有审查机构进行重新审查。
2.2 预制工厂阶段的质量监督
在构件或组件出厂时,应配备合格的相应文件证明其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在构建或组建出厂时,应将其编号、规格、日期等相关信息置于明显位置,生产厂商原因包含在内,确保能够对信息加以校验。确保监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标准对原材料以及工程加以验收,并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相应的验收报告。就预制构件而言,不仅应确保其强度符合要求,更必须确保稳定性能够达到标准。除此之外,在构件的生产过程中,应对吊点进行精确定位,从而确保钢筋与主筋能够以有效方式加以连接。
2.3 运输吊装阶段的质量监督
由于成品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因此,应采取合理措施对其加强防护。除此之外,预制构件的堆放高度以及堆放方式应根据其材料类型进行区别设计,为了降低构件应出现碰撞而造成损害的情况,应在构件中间放置垫款等物件加以防护;此外,在使用货架来对预制构件进行存储时,不仅应对货架承载力进行合理计算,在完成摆放后还应对其加以固定,避免出现构建掉落或倾覆等现象。此外,应选取具有相关证书且经验丰富的工人完成构建的运输和安装过程,必要时可对工人进行定期培训。
在对构件进行运输和安装的过程中,应以构件的类型和基本特征为基础,制定详细的运输、防护和存储方案,并完善方案审核机制;同时,在对构件进行摆放时,必须将构件的材料、类型等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并将以及相关计算数据上交审核机构进行审核。
2.4 安装和混凝土浇筑阶段的质量监督
对于每一批送至现场的预制构件,应全部进行质量检测,对于已经完成质量检查的构件还应由监理机构进行抽检,如在抽检过程中发现质量达不到标准的构件,应立即清退。同时,还应对其支撑体系进行检测和验收,达到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确保施工方、监理方以及监督方在安装和浇筑过程中能够各司其职,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工程水平,更能确保各大问题的高效解决。就施工方而言,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完成质量方案以及技术方案的制定;就监理方而言,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对构件、原材料、成品等进行验收和抽检;就监督方而言,必须严格按照监督计划开展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抽样检测。除此之外,还应对重要工序以及关键技术加以展示,通过各方协作,不仅能够降低问题的发生几率,更能最大程度地确保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水平。
2.5 后浇带施工质量监督
就后浇带环节而言,其重点是对配筋以及混凝土的浇筑进行管理和质量监督。钢筋数量以及钢筋分布能够对后浇带的质量带来决定性作用。就其连接方式而言,必须严格遵守图纸的规定,在浇筑前对缝进行刷洗和清理,在浇筑后还应注重定期的养护工作。就其浇筑方式而言,可在一般水泥中掺入膨胀剂或直接使用膨胀水泥来进行浇筑。
3 结束语
简而言之,当前建筑行业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水平监控,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更不存在标准的优化方案,所有工作尚在不断探索之中。因此,为了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水平,必须以行业规范为基准,结合各类实践经验,在确保成本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预制件质量以及安装水平,全方位确保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和作用能够得以发挥。
作者简介:林栋 男 1993 浙江金华 315000 宁波绿城置地有限公司 本科 中级工程师 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 张旭. 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分析[J]. 重庆建筑, 2020, 019(002):27-30.
[2] 顾南祥. 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与监理对策[J]. 信息周刊, 2020, 000(005):P.1-1.
[3] 陆杰, 曾靖, 邓少云. 装配式建筑重要环节质量安全监督重点探讨[J]. 工程质量, 2019, 037(004):30-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