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电网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4月10期   作者:胡璟
[导读] 在使用电能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失,在许多电力企业中,线损是经营的核心目的。
        胡璟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710043

        摘要:在使用电能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失,在许多电力企业中,线损是经营的核心目的。因此,需要保证供电系统的稳点,提高传输电能的技术。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对产生线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管理方式、变电站分布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入手,需要控制线损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使线损减少情况下的输电技术得到创新和发展,这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10kV配电网;降低;配网;线损技术

        一、10kV配电网线损异常的成因分析
        1.1设备原因
        在10kV配电网线损问题发生时,其中配电设备老化及损坏是导致线损发生的主要原因。10kv配电网在长时间不间断运行过程中,其设备容易出现老化及性能下降等问题。特别是部分设备投入运营的时间较长,日常运行中维护不及时,极易出现线损过高问题。当由设备原因引发10kv线损时,其表现为电气设备材料出现老化和发热情况,设备材料物理特性发生改变,导致电气设备性能下降,从而配电网运行时损耗会增加。同时当电场过于集中中也会加快电气设备老化的速度,部分设备的功能会下降,由此而导致电能传输过程中损耗过大。另外,当配电设备所处运行环境中存在大量腐蚀性介质时,在温度和湿度影响下也会导致线缆运行环境恶化,从而导致电能传输过程中损耗增加。
        1.2无功补偿不合理
        近年来各地用电负荷急剧增加,用电量的增加对10kv配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10kv配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无功补偿设备相对滞后,这就导致无功补偿存在严重不足问题,导致电能损耗过多,线损率处于较高的水平。特别是电压出现波动时,无功补偿设备无法及时投切,因此电压偏低时无功欠补偿,损耗增加。而电压偏高时无功过补偿,容易对电气设备带来损坏。当无功补偿不合理时,必然会对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带来较大的影响。
        1.3导线截面不足
        对于偏远地区,电网结构简单,电源点离用户较远,且用户居住分散,为保证用户的正常用电,供电企业只能采用长距离的就近原则为用户供电。同时,出于经济性方面的考虑,部分线路的导线截面过小,导致线路损耗过大及末端电压降低。另外,新增小区报装时,设计单位考虑不周到,未考虑新增负荷的影响,导致导线选择不合理,线径过细,线路损耗增大。
        1.4变压器选择不合理
        在10kV配电网中,变压器是最为重要的电气设备之一,其容量的选择与线损有着密切的关联。以往的研究表明,老式变压器在70%额定负荷下,变压器的运行最为经济,损耗最小;新型多晶硅变压器在30%额定负荷下,变压器的运行最为经济,损耗最小。设计单位制定设计方案时考虑用电负荷不周到,选择变压器不合理,导致变压器轻载或是超载,都将会增加配电网的线损率。

        二、降低10kV配电网线损技术
        2.1合理配置电网结构
        可以说,造成电能输送系统出现线损情况的因素是很多的,电网配置方式、载荷运转情况、线路的建设水平以及电网系统管理水平都会引起线损情况的出现。因此,为了使线损情况得到降低,并使供电质量得到保障,就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线损减少进行完善和创新。可以先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继而根据实际情况对电网结构进行合理的完善和优化,最终使服务质量得到有力提升。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变电站点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而这也是造成线损情况的又一原因。在一些地区,变电站点分布要么过于集密,要么过于疏松,没有依据规则进行分布。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变电站进行合理的分布。针对电能需求量大、人口密集的地方,就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变电站进行建设,使之具有合格的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
        2.2运用新技术
        为了使电网的可操作性以及灵活性得到提升,并改革原有的落后技术,合理运用、推广新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在10kV配电网输电设备里面,柔性如电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运用此技术就可对一些电器量进行有效的使用和控制。一般来说,使10kV配电网输电线路的输电容量得到有效提升的方法主要包括了两类,一类是动态增容技术,而另外一种就是静态提温增容技术。两种技术,动态增容技术更具优越性。动态增容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现有技术规定的基础之上,对线路已有的隐性容量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使输电线路的输电容量得到大力提升。
        2.3状态监测技术
        一般来说,状态监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输电技术的发展。当前,状态监测控制技术得到了创新发展,状态监控技术也在输电线路中得到了合理、有效的运用。另外,还需在对诊断技术以及监控设施进行合理运用的基础之上建设完善出多方位、多功能的监控系统,旨在对输电线路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这样一来,就可及时地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可行的措施,使故障得到控制和恢复,最终提升供电质量以及电网的可靠性。
        2.4配电自动化系统
        一般来说,10kV配电自动化系统具备诸多功能,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与监控功能、电网应用分析处理功能、馈线自动化功能以及系统互联功能等。另外,电网自动化系统还具备自愈的功能,可先对电网里面的问题进行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修正。与此同时,配电自动化系统还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能对一定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破坏进行抵御,并将破坏控制到最低程度,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防止大范围停电情况的出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对潮流分布进行有效的完善,旨在使线损情况降低,继而提升电网的质量以及运行效率,并对设备的工作情况做出合理有效的监控。可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控制、管理的系统就是配电自动化系统,而此系统也是配电自动化得以实现的主要部分。
        2.5加强管理
        一般来说,供电质量以及运行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受管理水平好坏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及时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电能管理准则,旨在使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得到规范。要深入分析产生线损情况的原因,并将其纳入工作的重点。积极对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创新,采用现代科学的远程抄表、监控设施。推行责任制,落实到个人头上,让每一个人都负起一定的责任。再次,这样一来,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也使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精确性以及高效性。

        三、结语
        10kV配电网的降损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要通过建设布局科学、结构优化、设备配置合理的10kV配电网,提高10kV配电网传输效率以降低运行损耗,淘汰高损耗设备并积极实施技术降损措施,大力推进配电自动化系统并通过加强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等手段来降低10kV配电网的线损,使供电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康岩.白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J].科技传播,2020(5).
        [2]王兴攀,李可,马孝义,等.宣威市配电网络节能降损方案研究[J].电力学报,2018(2)
        [3]姚东海.电力调度自动化应用与优化册[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