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辉
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山东 青岛 266072
摘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自改革转隶以来,积极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等职能定位,着眼“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持续推动队伍转型升级。随着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在火灾扑救、应急救援行动中消防指战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如何有效提升消防救援队伍作战安全防护水平,确保消防救援人员自身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灭火救援;安全问题;对策
前言
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同老百姓贴的最近、联系最紧的队伍,时刻经受血与火的洗礼、天天面对生和死的考验,建国以来先后有636名英烈在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过程中壮烈牺牲。近年来,随着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各类灾害事故越来越多,处置难度越来越大,时刻威胁着消防指战员的生命安全。通过对中国消防员的殉职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爆炸、窒息和砸压。
1发生消防指战员伤亡的事故类型
1.1爆炸事故
化工类火灾现场极有可能岀现爆炸、化学品泄漏、油品沸溢喷溅、剧烈燃烧等风险,严重威胁火灾扑救现场指战员的生命安全。如果未及时关阀断料,安全员不能第一时间发现事故隐患苗头并发出信号组织撤离,一旦发生爆炸极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此外,在扑救居民住宅或厂房火灾时,液化气罐或天然气管道长时间在高温作用下也可能发生爆炸,对于较为严重的情况还会发生连续爆炸,给消防救援人员造成巨大伤害。
1.2坍塌事故
一是扑救建筑火灾时,一些建筑物由于长期受大火炙烤,建筑构件的结构稳定性下降,出现结构变形从而导致建筑坍塌,造成消防救援人员被埋压。二是地震救援过程中受余震影响发生坍塌事故。消防救援人员在深入坍塌建筑内部搜救被困人员时,如果不做好支撑和安全防护,可能发生二次坍塌。有些房屋虽然没有整体垮塌,但它的一些不坚固的附属构件受损塌落也是造成伤亡的重要因素。三是在深井救援等特殊救援现场,由于深井建造质量差,砖土结构多,地质结构软等不利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塌陷、井口封堵等突发情况造成消防救援人员伤亡。
1.3溺亡事故
伴随着由“单一灾种”向“全灾种”的职能转变,水域救援成为消防救援队伍的一大技术难点。不同于陆地救援,水域救援由于水域环境多变、漩涡暗流多、河道易变、污泥沉陷、水温落差大、待救者受溺受困情形、装备配备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极易发生消防救援人员溺亡事故。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国多地连续发生多起消防指战员溺亡事故,给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敲响警钟。
1.4其他事故
由于火灾扑救、抢险救援的现场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并且在后续救援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所以除了上述几种事故之外,也可能出现其他事故危及消防救援人员生命安全。例如,由于燃烧物质的不确定性,火灾现场有可能出现有毒物质或产生有毒烟气造成消防救援人员中毒;高速公路救援中由于大雾等恶劣天气影响或者安全警戒距离过短导致发生二次车辆安全事故等。
2导致消防指战员在灭火救援行动中伤亡的原因分析
2.1灭火救援环境因素
随着经济建设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科技应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广泛,新技术的应用也导致了火灾引发因素的增多,增加了灭火救援危险系数。特别是高层建筑和地下室建筑的数量急剧增多,很多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也越来越多,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2.2指战员缺乏实战能力
一是指挥员作战经验不足。指挥员能力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灭火救援行动的成败。个别指挥员灭火救援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业务技能不强,组织指挥时心中无数,盲目指挥。对灾害事故现场情况了解不深入,判断有误,所作的指挥决策和战斗部署与现场实际不符。 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对事故现场不安全因素的统筹考虑,对突发的意外情况准备不足。二是消防员能力素质不高。部分专职消防队员未接受系统的业务培训,业务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技战术素养不高,无法正确地将业务知识应用到具体灭火救援实战中去。
2.3现场安全管控不到位
一是火情侦察不到位。个别指挥员不注重火情侦察,救人心切,仅凭主观判断部署战斗行动。有的指挥员火情侦察不全面,在没有充分了解灾害现场建筑结构、内部布局、燃烧物质、火灾危险性的情况下盲目下达命令。二是现场警戒不到位。
该警戒的区域没有实施警戒 ,该设置观察哨的位置没有设置观察哨,未设立专职安全员,导致现场情况掌握不全,风险识别不到位。三是安全保护不到位。未对灾害现场进行检测评估就盲目深入内部施救,登高作业、有毒物质、破拆门窗以及气体泄漏等灾害现场的安全保护措施未真正落实,未关阀断料就将明火扑灭,从而导致发生意外。四是撤离和紧急避险措施不到位。未事先明确安全撤离信号、路线,人员、车辆未做好撤离准备,撤离时缺乏紧急避险措施,从而导致指战员伤亡。
2.4防护装备配备使用不当
虽然各级消防救援队伍防护装备配置水平逐年提高,但是有的单位装备配备不合理,防护装备配备达不到执勤战斗要求,与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需求严重不相符;有的单位防护装备管理不善,未落实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制度,不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装备损坏严重;有的单位在实际救援过程中,由于受到事故现场条件的限制,或者是消防指战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错误使用防护设备,或者是未穿戴使用防护设备的情况仍然会有发生,直接导致消防指战员伤亡人数的增加。
3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行动安全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完善的灭火救援安全制度
为了防止指战员作战伤亡事故发生,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必须要高度重视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工作,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健全完善灭火救援安全制度。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挥体系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灭火救援的成功与否以及消防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灭火指挥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救援过程。要完善组织指挥机构和职责,规范组织程序和方法,统一指挥,使作战、供水、通讯和各级指挥员分工协作,合理部署,实现指挥体系和现场指挥有机结合。建立完善安全员制度,足额选拔配备安全员,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安全员开展风险评估、事故预判等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安全员综合素质。
3.2不断提升消防指战员实战能力
一是加强指挥员指挥能力培养。要加强业务理论知识学习,开展经常性灭火救援战例研讨,强化指挥员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丰富指挥员实战经验。要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增强指挥员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及各种危险突发情况下的应变处置能力,防止因手忙脚乱而出现灭火救援失误。二是提升指战员的综合素质。要建立完善培训考评机制,统一组织开展体能、技能和器材操作等实战化训练。坚持体能、技能、理论定期训练考核制度,着力提升指战员综合能力,确保真学会用。要创新训练方法与训练模式,深化实战化训练内容,根据参训人员的实际水平开展针对性训练,开展高温、浓烟、缺氧、真火等复杂环境条件下实战训练,不断增强个人的应变能力,从而有效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三是强化指战员的安全意识。要利用事故案例和防事故先进典型,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培树指战员战场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克服麻痹思想,切实防范作战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加强灭火救援现场侦察和警戒管理
一是加强现场侦察。要根据火势情况和具体侦察任务,设立灭火救援现场专职安全观察员,对火灾现场有重大危险的区域和部位进行重点监测,掌握现场“突变”症兆,并提醒督促消防救援人员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全面掌握现场情况,为现场指挥员实施指挥决策,及时准确地布置灭火救援行动战术和防护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提高灭火救援现场安全保障系数。二是加强现场警戒。要注意根据灭火救援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划定警戒区域,设定警戒标志,确保灭火救援行动安全。要注意清除警戒区域内的无关人员,禁止无可靠安全防护措施的人员或装备进入警戒区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3.4优化消防救援装备配备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不断完善侦检、破拆、堵漏、防化、洗消、警戒、救助等器材装备配备,重点加强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按照标准配齐配全防毒、防化、防高温、防穿刺等个人防护装备,使装备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单一型向多功能型转变。二是精心保养防护装备。要制定装备管理制度,明确消防站每日检查,每周利用车场日对装备进行测试;大队每月对装备器材进行检查、自查;支队每季度开展装备巡查,确保人人掌握装备性能,保证装备随时完整好用。三是改良研发新型消防防护装备。要加强对现有消防装备的改良,提高消防员对装备的应用能力。同时吸取和借鉴外来先进技术,强化对消防装备的创新,研发新型安全性能高的防护装备,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达到保护消防救援队人员生命安全的目的。
结束语
通过分析研判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安全问题和原因,研究加强和改进措施,建立健全完善的灭火救援安全制度,提升消防指战员实战能力,强化灭火救援现场侦察和警戒管理,优化消防救援装备配备,确保圆满完成灭火救援任务,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确保消防指战员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昊.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作战行动中的安全防护[J].中国应急救援,2017(2):49-53.
[2]杨品一.灭火救援行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9):133-134.
[3]李金涛.探究消防队伍灭火救援安全现状及对策[J].今日消防,2020(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