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的航空业新展望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4月10期   作者:  申子良
[导读] 93420部队飞行管制室 河北省 石家庄 050000
        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的航空业新展望
申子良
93420部队飞行管制室 河北省 石家庄 050000
摘要:93420部队飞行管制室 河北省 石家庄 050000本文主要以军民航协调一体化建设的价值为研究,浅析航空业新展望。
关键词:军民航;一体化;航空业;展望
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管制,符合我国飞行服务模式的管制要求,既降低了军民航飞行的风险性,又协调了军民航之间的关系,为我国航空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飞行环境。因此,军民航协调一体化对于航空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的价值
(一)有助于航空飞行效益的提升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促进了民航飞行时间、飞行数量的增长,有助于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管制的提出,结合我国军航和民航发展与应用的需求,做好了空中秩序的维持,促进了军民航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了民航航空飞行效益[1]。
(二)提高了空中管制的效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民用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导致原有空中管理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管制机制的建立,可以对空管体制及空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健全航空服务管理模式,促进我国航空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为我国航空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的航空业新展望
(一)实现了空管一体化
我国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领空,其性能的发挥对于我国交通、军事、火箭发射、民航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管制机制的建立,可以结合各行业领空应用的需求,进行军民航管制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助于领空资源的调配与共享,还可以把军航和民航相联合,实现了空管一体化的管制目标,为航空业的发展,提供健全的制度保证。
(二)强化联合培训力度
军民航协调一体化机制的搭建,可以使得相关部门根据军航和民航的优势业务,进行联合培训力度的强化,以成效为重点,进行培训内容与方式的丰富,不仅可以促进军航和民航优势业务的发挥,还有助于做好联合保障工作,规范军民航运行机制,提高飞行安全管控能力和战时飞行作战保障能力,为航空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三)提高航空业复苏力度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导致航空业的发展遭受巨大的影响。2020年春季,随着250家航空公司临时停飞,导致飞机的利用率下滑,影响了航空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管理机制,可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于航空业发展的影响,从国内进行航空业复苏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军民航机场的融合,还有助于空域管理机制的创新,有助于军民航融合的深度开展[2]。
(四)促进航空业新发展
首先,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管制机制的建立,为我国航空管理机制的健全,提供了新的思路,保证了领空应用的安全。但是,我国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管制机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需要国家结合我国领空应用的实际需求,借鉴国外航空业发展经验,进行一体化管理机制的健全,使得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管制机制更加符合我国航空业发展的需求。其次,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管制机制,实现了军航和民航资源的高效整合,降低了军航和民用运行的成本,促进了二者的优势互补,有助于军航和民航的长久发展。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管制机制的健全,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协助军航和民航做好了各环节的衔接,不仅保证了二者协调一体化的有序开展,还为航空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有助于航空业发展效率的提升。


(五)强化航空业设施建设
我国航空业的新展望可以结合设备强化、信息化转型的需求,以规章制度健全为基础,进行设施建设的强化,促进军航与民航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航空业新格局的形成。
首先,高标准抓好建设,明确双方职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双向拉动作用。军民航协调一体化开展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航空业发展需求,进行融合标准的明确,使得军航和民航可以根据明确的标准,进行相应融合工作的开展,保证融合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有助于一体化机制的建立。同时,应当坚持中心任务不能偏,军航和民航双方要在联合保障的基础上,往前推进双方保障能力的提升工作,充分认识到军民航融合是促进航空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我国航空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军航和民航融合的联合保障工作开展,降低融合的风险性。其次,军民航双方推动融合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安全,要将安全事故防范靠前,想在前、做在前、防范措施立在前,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因此,军航和民航在进行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安全保障需求,进行一体化建设风险因素的分析,并结合航空业发展需求,制定风险防控方案,科学进行风险的规避,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促进军民航协调一体化机制的健全。最后,军航和民航可以基于资源共享需求,进行设施建设的强化,不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共享、气象监控等设施的强化,在保证军民航运行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有助于航空业的不断发展[3]。
(六)强化人才培训机制
人才是航空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军民航协调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影响进行人才培训的强化,为航空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保证军民航协调一体化建设的有序开展。
首先,强化管理人才培训。管理人才可以根据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内容与方法的完善,从而做好一体化各环节的管控,降低一体化的运营风险。因此,应当做好管理人才的培训,结合航空业发展的需求,对管理人才进行国家相关政策、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培训,促进管理人才法制观念、理论知识、业务能力的提升,使得管理人才根据航空业发展需求,科学进行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管控。其次,强化技术人才培训。航空业的发展需要借助先进技术,进行监督、管理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军民航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航空业发展的风险。因此,军航和民航可以结合航空业发展的需求,进行技术人才培训强化,使得技术人才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一体化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满足军民航协调一体化建设的需求。最后,强化复合型人才培训。随着军民航协调一体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军民航融合已经逐渐着眼于产业融合,为通用航空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方面,应当结合通用航空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完善,不仅要对人才进行产业融合理念的讲解,加深人才对军民航产业融合的认知,结合航空业发展需求,进行产业融合方案的制定,保障后续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还要对人才进行相关理念与装备技术的培训,促进人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不断解决军民航协调一体化建设中的难题,深化军民航融合力度,从而促进航空业的全面发展[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搭建,为我国航空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因此,军航和民航在进行一体化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健全军民航一体化管理机制、强化航空业设施建设、强化人才培训力度,做好军民航协调一体化融合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军民航的多领域融合,还为航空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宏. 我国空域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9.
[2]张晶巍,李坤,王涛,刘军,姜东立,程华,王宇.新时代军民融合战略下通用航空发展的思考[J].民航管理,2019(02):102-106.
[3]李艳华. 探索多领域、全要素军民航融合新格局[N]. 中国民航报,2017-08-31(006).
[4]宋军.军民航协调一体化的航空业新展望[J].科技视界,2016(16):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