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应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4月10期   作者:王新
[导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王新
        阳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 聊城市  252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如何合理管理土地资源,成为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在实际中,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使土地管理出现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难度大、建设用地不合理使用、土地集约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加剧了农民和征地之间的矛盾。基于此,对城镇化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城镇化农村土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应策略探讨
引言
十九大报告中将“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土地流转政策是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关乎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
1农村土地资源的现状
我国的疆域辽阔,人口数量较多,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联合国已将我国列为土地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我国土地荒漠化和土地损毁严重,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较为突出,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发展阶段,一些地区为了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比如一些地区的工程建设速度提升,在建的各类项目还没有完结,又出现新的项目,加快了土地资源的消耗。在城镇中,公路沿线的住房和经营性建设项目较多,通常会沿公路分布,这与我国城镇化集中发展的需求不符。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工业土地的占有量是我国土地总量的0.7%~0.8%,整体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要想持续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提升工业化水平,就需要扩大工业产业规模,提升土地占有率。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妥善解决就业问题,持续推进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因而会继续占用土地资源开发新的项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镇化建设出现问题。城镇建设的相关人员需要肩负土地管理责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国外较为先进的土地管理经验。政府要加强对土地的监管,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土地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况入手,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积极引导人们参与到城镇化建设和开发中,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利用这种方式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不仅能合理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2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1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的收入非常单一,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背景下,获得收入的途径更有限,除了种植农作物取得收入外,便是进城务工。农民进城务工使得农村劳动力减少,导致土地荒废,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且实现两种收入的兼得存在着一定难度。土地流转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实行土地流转给农民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增加了经济收入。农民进城务工的同时,通过签订承包转让合同,将荒废的土地承包出去。这样拓宽农民经济收入,在进城务工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大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加快劳动力转移
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土地收益与劳动力分离。农民不再被限制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种植中,既能享受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也可进城务工,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而释放的劳动力,又可流入城市,服务于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工业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农民进城务工也缓解了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匮乏的问题。土地流转后利用大规模机械作业,节省大量人工,提高土地效益,挖掘土地的潜在价值。这样既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农户家庭的劳动力有了更加广阔的选择,劳动力更自由地转移,为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提供了条件。
3土地工程技术在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具体应用
3.1 河道整治技术
农村土地生态整治过程中,河道整治技术的应用对推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河道作为城镇地区农业灌溉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水利设施,是农村地区生态系统的核心。河道土地工程在建造过程中应该充分考量其生态功能,重点加强对污染河道的有效整治,快速恢复河道的生态能力和生态环境。在污染的河道生态整治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生态功能定位,坚持生态工程学理论,采取物理处理、化学处置、生物处置的方法,对河道污染物进行综合处理。在污染物治理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循系统结合标本兼治,注重生产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通过采用截污、疏浚、蓄水、置换管理综合生态治理措施,加速污染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恢复。在进行污染河道治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土体重构的方式对污染的土壤进行进一步的转化,并向其中填入新的土壤,以此来构建比较稳定的土壤结构,并实现对污染土壤的有效净化处理。污染河道生态整治过程中开挖底层淤泥、机械性去除水体当中的藻类、引水冲刷淤泥、恢复原有生态水系等方法是最常用的物理手段,加速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在进行河道底部疏浚处理过程中意味着需要将污染物从河道底部全部清除出去,这样能够有效减小底部污染淤泥对上部水体造成的污染,从而改善水质。而调入新水的目的是通过修建水利设施调入清新整洁的水源,能够对整个污染的河流进行进一步的净化,稀释河道当中的污染物,以达到自我净化的目的。化学处理手段,就是在净化处理过程中投入相应的化学制剂,如加入混凝土进行沉淀处理,加入化学药剂,杀灭水体当中的藻类。化学处理方法在处理浑浊水体、SOD、SS、TP超标的污染水体当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对于去除氨氮和重金属效果相对较差。生态生物防治手段就是将河道爆裂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水生植物净化处理技术综合应用其中。该种处理手段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见效较为缓慢,但不会引入新的污染物。
3.2 土壤生态整治技术
土壤生态整治技术就是对土壤原有的结构进行重新构造,包括了土地平整和土地改良两种方法。土地平整是建设用地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工程,对凸起的地区进行有效的平整,以方便后续的作业,尤其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土壤平整技术应用较多。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对农田占用面积不断增大,通过开展山地平整工作,能够更好地利用荒山当中的土地资源,并将其作为农业用地,进一步增加农业耕地的数量。在进行土壤平整过程中,并不只是简单地对低洼不平的地方进行填平处理,而是在平整处理之前进行精细化的设计和计算,依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和自然条件确定最佳的平整方案。在土地平整过程中,对于优质土壤不足的,需要从其他地区取土回填,或者从其他地区购买优质的土方进行回填处理。土壤平整结束之后应该做到有效的水土保持,避免引发水土流失。在实际的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土体重构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未来建设建筑物的地面进行无机重构,另一个是对于农业生产或者生产用地的进行土体的有机重构。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妥善选择施工材料,通过置换、增重或者复配等多各项措施,利用有机和无机过程加强对土壤的有效培育,加大对污染土壤的有效修复,增强土壤的强度,避免土壤变形,提高土壤的生态能力,更好的满足新生命的生长需求。
结语
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新时期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应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之上,合理地统筹规划,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而针对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要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土地流转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培春.土地流转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机,2020.
[2]王兴东.土地流转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甘肃农业,2020.
[3]何佳,刘朝霞.新时代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