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军民
中国房地产报社
调查性报道是纸媒在新媒介环境中的起航之帆。[ 周丹. 调查性报道:纸媒在新媒介环境中的起航之帆.]“报纸再生的希望之星”。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是深度报道的一种体裁,有人称之为揭丑报道,是西方新闻界一种比较特殊的报道方式。并于 20 世纪 80 年代传入中国,其报道方式很快被国内媒体广泛采用。
调查性报道以其深度挖掘的特性,特立独行的风格,使之越来越成为纸媒,也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甚至新媒体迅速“崛起”的理想武器。
中国房地产报也不例外。中国房地产报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地产首席财经人文新闻纸。1993年创刊以来,一直以地产公共意见领袖身份,影响着中国房地产业官方、行业、开发商三股力量,成为我国报道住房保障、人居建设、城乡统筹的最大新闻平台。出版周期为周一刊。曾几何时,中国房地产报也设置了深度版。每期一版。
中国房地产报的调查性报道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以其敏锐的触角揭示着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记录着点点滴滴的社会变迁。比如,2019年11月报道的郑州《先拆迁后规划 城中村拆迁郑州样本》、2020年5月报道的郑州《一纸区划通知“击穿”定向供地潜规则 郑州城改后遗症发酵》、2020年8月报道的《四川巴中数十亿产业项目烂尾万亩土地撂荒》等,都负有影响力,并推动了社会进步。
中国房地产报的调查性报道在选题、采访和写作方面呈现如下特点:
选题
选题是生产新闻的第一步。中国房地产报的选题密级相对较高,不上选题会。一般是在系统里由领导逐级审批。而选题的视角、思路均由记者独立完成,选题的可操作性一般也由记者把控。不过,中国房地产报的选题视角相对独特。
中国房地产报是一张地产首席财经人文新闻纸。采访的对象一般都是购房户(业主)、开发商和政府。如果把选题人为划分为购房户(业主)、开发商(公司)以及政府(国家)三个层次,业主层面的选题则多是维护相关权益,而从公司层面寻找视角才更有选题价值。从政府层面寻找视角则更加宏观。中国房地产报的选题,更注重和考虑这个报道背后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能否折射制度上的弊端或国家制度缺失,能否促进国家制度的建构。
当然,中国房地产报在选题上也存在得与失。“选题策划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当你以为必然成功之际,读者反应却并不尽如人意;而当你觉得这个选题充满缺陷的时候,市场乃至社会的反应却很热烈。现实往往让你感到很尴尬。”[ 朱学东.选题策划的得与失.朱学东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7721e01000bkl.html]
采访
采访是生产新闻的第二步。要想做好调查性报道,在进行调查采访之前,就必须要做好背景资料的搜集和研究工作,并制定出周密的采访方案,梳理出事情的主要问题所在,然后根据自己调查采访情况再不断的变更采访方案。必须坚持不断地研究资料,并进行调查核实。实质上,调查走访的过程也是收集资料,对不确定的信息源求证的过程。
也只有采访调查到位,才能做出客观的报道。从各方获得的信息,都要去搜集证据,去求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使我们的新闻宣传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努力缩短自己与实际、与人民的距离。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沉到基层去,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要求些什么,了解党的政策在群众中具体化的过程。”[ 范敬宜.真知与勇气:坚持实事求是的关键——学习《邓小平理论》第三卷的一点体会.新闻战线[J].1994(2)]
调查性报道也是如此。调查采访要必须能够深入基层,进入现场采访。在每一篇的调查性报道中,事件的正方、对立方、中立方均应该采访到,其他相关的部门和人也要努力采访到位,要有准确的信息源。单一的信息源很容易出现偏颇或不准确,有些被采访的对象很可能会带有一定的偏见,所以要想调查的客观、公正,就要把事实做到全方位的立体呈现,也只有采访到众多的相关的人和部门,向他们核实,才能了解到一个逼真的事实。
真正重要的珍贵的新闻,往往是埋在地下深处的精矿,只有不畏艰苦的记者才能发掘得到。[ 李九伟.范敬宜新闻思想与总编思想初探[D].河南大学,2005.]可以中国房地产报2020年5月报道的郑州《一纸区划通知“击穿”定向供地潜规则 郑州城改后遗症发酵》为例。这个选题是因当地政府不给村民拆迁过渡安置房引发关注的。随着记者深入走访调查后发现,事件背后是当地政府违规定向出让土地的一个社会深层次问题。为保护南水北调河南段饮用水质,河南省四部门联合下发了保护该水质的通知,确定了该段水质的保护范围。没想到这为郑州城改带来阵痛。因为此前,有多个安置房项目在上述保护区域内建设。郑州多个区域长期存在定向出让土地、未批先建及本地房企垄断城改局面。这份区划通知也给当地定向土地出让潜规则敲响了警钟。尽管如此,当地政府仍积极向省政府行文并提请调整区划通知区划范围,以获得更大土地开发空间。报道后引发决策层重视。
写作
中国房地产报调查性报道的写作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多是开头对整个事件高度浓缩,然后再分层次对事件陈述。
注重严格取舍事实材料。在写作时,要占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不能带有个人观点,不能带有情绪化,不能文学化,不能慷慨激昂、随意宣泄,在报道中不能发表任何言论,这才是一个调查性报道记者的职业底线。新闻贵在真实,调查性报道的写作必须用平实的语言来叙述。要超然于事件之外,以一个陌生人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和写作,并要有一个强大的逻辑链条。
在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很陌生的领域,专业性很强,这就需要对专业化的问题通俗化,让受众能够读懂这些专业问题,从而得到新闻报道的目的。这就需要一些写作上的叙事技巧,让抽象的事物简单化、通俗化。有些时候需要专家的解释,有时候可以引用法律法规对专业化的问题先作个铺垫或交代,这样就避免了新闻报道涉足某专业领域后使受众难以读懂的问题,一方面以得到新闻传播的更好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把所关注的事件抬高到国家层面,高屋建瓴。记者做调查性报道往往要高瞻远瞩,站的高才能望的远。
展现调查过程,就是把记者的调查采访的经历写出来。记者自身的调查经历是理顺整个事件的脉络,也是反映这个事件最简单最合理的方法,容易被受众接受和理解。一般情况下,受访单位或被采访人不会无故拒绝记者采访。拒绝记者采访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所以受访单位或被采访人的拒绝,其实对记者来讲也是一种采访经历。所以,展现记者调查采访的过程符合人们对整个事件的认知规律,很容易被人们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