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久
黑龙江省财政厅资产管理中心150001黑龙江哈尔滨
黑木耳产业是东宁市第一富民产业,是东宁市的“金字招牌”。如何推动黑木耳产业长远发展,稳固全国黑木耳第一市位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必须解决的课题。 谨供参阅。
一、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推动下,东宁黑木耳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价值比较稳定,借这次调研对黑木耳产业总体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统计。
黑木耳生产规模。2018年,全市黑木耳栽培规模达8.2亿袋,占地5.8万亩,其中地栽5.8 亿袋、棚室2.4亿袋。生产户数15048户、2.9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28.4%,专兼职技术人员约200人,棚室数量达到10123个。黑木耳专业园区38个,黑木耳专业合作社63家,研发机构5家,菌包厂达到77家,工厂化生产达到30%左右。干品产量稳定在3.8万吨左右,占牡丹江市总产量的45%,是海林、林口、宁安、穆棱等市县的3—4倍。
产品品牌塑造情况。“东宁黑木耳”被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黑龙江省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价值达到433.14亿元。全市黑木耳注册商标184个,其中知名商标6个、著名商标6个,正在申请运福驰名商标。有机认证商品5个。
二、黑木耳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黑木耳生产所需木屑紧缺。8亿袋左右的生产规模,所需木屑数量较大,随着木材商业性采伐全面禁止,俄罗斯木屑进口政策变化和不稳定性,黑木耳发展时刻面临原料供应问题。近年来替代料研发推广进展缓慢,技术不够成熟,生产农户对使用替代料黑木耳产量和质量不满意、不接受,推广难度较大。
黑木耳产业发展模式滞后。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较龙头企业牵动存在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市场形势把握不精准、产品开发不深入、质量体系建设难等问题,目前看我市黑木耳产业分散型种植、农户自产自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产业加工链短,精深加工不足,且品牌影响力弱,导致产品附加值低,营销模式传统老旧,配套的包装、物流、售后等环节不健全,产业总体效益没有大的提升。
黑木耳产业环保问题突出。黑木耳产业蓬勃发展也带来废弃菌袋无法“消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86%的行政村建立废弃菌袋“四有”标准化集堆放场,废弃菌包处理企业8户,塑料菌袋回收50%,脱袋加工6亿袋,综合利用菌糠10万吨,占总量的40%。但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不够到位,堆放场存在夹杂秸秆垃圾问题,菌袋收集可能反弹,菌包综合利用企业规模小。
黑木耳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科研技术投入应用不足,缺乏专业的科研团队。 黑木耳生产标准不统一,各环节缺乏行业制度法规的监管和约束,菌种市场混乱、菌种企业与种植户矛盾突出。黑木耳生产中杂菌、红根等问题严重,技术力量已经不能与产业规模相匹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推动我市黑木耳产业长远发展的建议
一是引进龙头企业代替政府主导产业发展。 纵观先进地区经验,产业发展基本全部都由企业主导牵动,过去东宁市一直靠政府主导产业发展。未来,建议引进或支持本地企业主导产业发展,政府做好监管和服务。
可以招商引资,引进食用菌或者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体运作东宁黑木耳标准化生产、质量体系建设、品牌塑造包装、网络销售等等,也可扶持现有企业比如雨润黑木耳大市场,视投资能力支持其参与主导。建议建立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树立整体发展思维,鼓励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 打破农户零散种植导致成本高、风险大、市场竞争力弱、监管难度大的局面,推动标准化生产、棚式栽培等。建议龙头企业参与整体营销。将“东宁黑木耳”品牌由产业化龙头企业使用起来、推销出去,整合域内普通商标,统一冠名“东宁黑木耳”,同时使用地理标志、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将东宁黑木耳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概念推销市场。 二是坚持不懈推动黑木耳废弃菌包回收和综合利用。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解决废弃菌袋污染问题是产业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坚持不懈推动废弃菌包集中堆放、袋料分离和综合利用。建议进一步巩固废弃菌包集中堆放成果。切实加大督导力度。针对目前存在的个别村堆放场管理掺杂秸秆、垃圾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到位,利于企业综合加工利用。建议给予袋料分离和综合利用企业补贴。应在我市产业发展基金中列支废弃菌包回收综合利用补贴。建议切实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目前废弃菌包主要利用生产塑料颗粒、燃料或活性炭,以燃料为主,落实中央规定,推动供热、洗浴及餐饮等行业企业使用生物质燃料,提高企业利用废弃菌包生产生物质燃料积极性。
三是加快黑木耳产品开发特别是提高精深加工比例。目前看,各地在黑木耳包装、营销等方面研发几近饱和,精深加工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占得市场先机的地区将获得更大优势。建议与食用菌、黑木耳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购买专利、联合研发、利润分成、技术占股等多种方式,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新菌种选育、替代料研发、菌糠综合利用等方面合作 建议支持本地经销企业与国内知名食品龙头企业合作。支持润乡与福建山友集团合作模式,将这种模式应用推广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招引有品牌、有渠道、有经验的企业,与本地经销企业嫁接合作, 共同开发黑木耳精深加工市场。建议建设好绥阳高标准黑木耳加工园区。依托绥东试验区发展基金,大力推进绥阳食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提供便利条件,助推产业项目快谈、快落。
四是推进黑木耳标准化产业体系建设。针对目前产业无序发展状态,加快完善以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黑木耳行业协会参与、主管部门指导、职能部门监督管理的产业体系建设。加快黑木耳生产替代料研发推广。积极做好农户宣传动员工作,引导使用研究所科研成果,使用替代料进行黑木耳栽培,确保在木屑供应紧张、价格连年上涨形势下正常规模生产。 加快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产业发展需要的稳定的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等支持合作社、黑木耳经营企业信贷。针对目前黑木耳经销仓储、物流不规范、不健全问题,建立物流服务体系,确保物流环节监管不出现真空地带。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支持食用菌研究所发展,成立黑木耳产业民间专业协会,建立以博士流动站、高效科研院所专家、本地“土专家”为主的技术服务队伍。
五是促进黑木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推进黑木耳深加工的同时,要做好“接二连三”,推进黑木耳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出口贸易等三产融合发展,做大产业价值增量。建议依托黑木耳产业基础丰富旅游产品。随着哈牡高铁开通,以及自驾游兴起,边境旅游逐渐成为热点。东宁黑木耳产地优势,既有黑木耳产品保证、价格优势,又有基地观光采摘体验基础。应依托现有黑木耳园区、生产企业等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地点开发采摘体验旅游,包装黑木耳旅游产品销售。建议依托黑木耳打造地产品出口基地。按照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提高地产品出口比例要求,依托绥东试验区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出口享受增值税征收16%退还15%的退税政策,借助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名头,支持鼓励企业在东宁口岸出口黑木耳,扩大黑木耳国际市场,将东宁打造成为黑木耳出口基地,努力形成全省、东北地区出口集散地。建议加大产业宣传力度。要求外出培训学习的党员干部讲好东宁黑木耳产业经验,传播东宁黑木耳好声音,在接待外来客商、上级领导、兄弟县市深入介绍东宁黑木耳产业。实行全媒体宣传,东宁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循环宣传东宁黑木耳产业,制作微视频广泛传播,提升地域和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