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碧斌
平昌县灵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近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各界愈发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而优质高效绿色的水稻栽培技术可有效应对国内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保障水稻产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本文将从多角度探寻高效绿色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栽培技术;水稻;绿色优势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高效优质绿色的栽培技术可有效提升水稻质量,防控病虫害问题,推动生态环保与食品安全发展。基于此,围绕水稻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应用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处理水稻种子
1.1晾晒种子
将种子进行充分晾晒可增强种子的成活率。在种子的晾晒过程中,应注意依照均匀的原则,摊铺种子,不可反复翻动种子;应轻柔缓慢地移动种子,避免将种子的谷壳弄破。对于不同种类的种子,种植人员应分开进行晾晒。避免混淆不同种类的种子。同时,晾晒种子有助于将其内部的淀粉逐渐转变为可溶糖,大幅提高种子成活率,有效杀菌消毒,降低病菌在种子贮藏期出现的概率,进而减弱病菌感染率。
1.2种子选取
种植人员应结合各区域的雨量、土壤肥力、地势条件、气候情况、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选用最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严格依照品质优良、高产稳产、抗倒伏、抗病属性好、耐肥的原则选取种子。在此基础上,种植人员可依托比重法进一步筛选种子,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将10公斤盐或20公斤黄泥与50公斤的清水进行反复充分搅拌,用美式比重计测试盐水与黄泥水的比重,选取粒大饱满且比重约为1.1左右的种子。
1.3种子消毒
当前,种植人员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第一、物理处理法,其主要包含等离子处理与温汤浸种两种方法,而温汤浸种方法又包含开种温浸与冷渍温浸;等离子处理方法具体是指等借助离子机,将等离子体辐射与高压电弧作用于交变电磁场,实现对水稻种子的杀菌消毒处理。第二、药剂浸种,在催芽播种前,作业人员应使用药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选举杀虫剂或杀菌剂作为浸种药剂;例如,种植人员可使用100克可溶性粉剂与100L左右的水相混合,浸泡水稻种子并保障浸泡时间为48小时,进而达到预期的消毒目标。
1.4包衣处理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种子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治土传病害、种传病害,其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可有效控制苗期害虫与地下害虫。例如,为防止恶苗病、稻曲病、稻瘟病,种植人员可利用咪鲜胺FSC开展种子包衣处理作业。为有效防治稻蓟马,种植人员可以运用含量为35%的呋虫胺FSC开展种子包衣作业处理。
2.绿色优质水稻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主要将插秧与旱育秧分开操作,这不但有助于保障秘制的合理性,还可筛选出性质优良的秧苗。为满足绿色优质水稻的高产要求,种植人员应适当开展早播作业;在完成播种作业后,应开展泥浆护作业,将种子放入泥中,确保充足的水分浸润种子,进而保障出苗的整齐度。在此基础上,种植人员还可喷洒敌克松菌以达到灭菌效果,再将拱盖膜搭建在水稻上方,强化御寒保温效果。
在施肥方面,为增强绿色优质无公害水稻的栽培效果,种植人员应首先考虑选取农家肥,尽可能不应用化肥;结合土地的肥力因素,适当地进行施肥,以增强施肥作业的合理性。在水稻栽培种植期间,其各生长周期均需要用到较大的水量。比如,在生长发育阶段,用水量被统称为生理需水,具体体现为叶面蒸腾。相应地,为达到养分、湿度、温度的调节目标,种植人员还有施加生态用水与工作用水。比如,一季绿色优质水稻的每亩总耗水量大约在400立方米左右;其中,泡田水量约为100立方米,田间渗漏量约为70-100立方米,株间蒸发量约为60-130立方米,叶面蒸腾量约为100-140立方米。结合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种植人员还可采取黄熟落干、浅水壮籽、深水保穗、晒田控苗、薄木栽秧等多种方式。例如,控苗是指,为改善到田间的通风条件与光照条件,推动水稻根系的养分吸收与生长,使植株无病、粗壮。其中,晒田是指,结合苗情生长条件、气候条件、土壤状况进行灵活掌握。
为保障绿色优质无公害水稻的效率与质量,种植人员可采用绿色技术防控病虫害问题,避免各方面因素破坏环境,尽量少用或不使用农药开展防治作业。种植人员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调控等多种方法;比如,防虫网捕杀、色板诱杀、性激素诱杀、灯光诱杀等。通过科学合理地调节稻田蜘蛛、青蛙等益虫的实际数量,增强整体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现阶段,较为常用的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为预防干尖线虫病、恶苗病、苗瘟,种植人员开展禁种;第二、为有效预防各类病毒灾害的发生,在水稻苗期,种植人员应重点防控灰飞虱;第三、运用生物农药、纹枯病;第四、在水稻的破口期,种植人员应注重把控褐飞虱、卷叶螟,增强稻瘟病的防护效果;结合实际的症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办法。
结束语:综上所述,种植人员应深刻意识到高效栽培技术对于发展绿色优质水稻的积极意义,积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适时播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强化相应技术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普云,梁俊敏,李萍,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2):65-68,59.
[2]张舒,胡洪涛.我国水稻种子处理剂登记现状分析与展望[J]农药,2017(10):70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