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与耕地健康产能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10期   作者:王志梁
[导读] 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途径。
       王志梁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川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途径。目前,土地整治主要关注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而对耕地健康关注不足。本文基于限制因素和健康诊断的土地整治分区研究,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耕地资源保护提供科学借鉴。

        关键词:土地整治;耕地健康;产能提升

        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耕地作为土地资源的精髓,对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迅速发展,导致耕地数量减少,边际化、退化、毒化等问题日益明显,造成耕地承载力下降[2]。通过土地整治,不仅可以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能,而且能够保持耕地健康,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3]。在国外,土地整治经历长时期的发展,在实践中具备了较为科学的认知、理念和方法。发达国家土地整治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权属调整等措施提高耕地产能,且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十分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4]。我们国家当前耕地整治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耕地数量的增加和产能提升两个方面,而对耕地健康关注不足,导致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了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5]。
        耕地健康是指健康的耕作土壤、可持续的耕地利用以及稳定的耕地资源利用生态系统,具有在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范围内能够发挥作用以维持生物生产能力、维持环境质量、促进植物和动物健康的能力,是维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6]。耕地健康不仅包含耕地本体健康,即耕地土壤肥力和耕地自净能力,也包含耕地生态健康,即在利用过程中不使耕地被污染,不对耕地系统造成危害[7]。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在国家提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背景下,土地整治应该以耕地产能提升和耕地健康保护为目标,针对不同的整治类型,采取差异化的整治措施,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该文根据耕地整治对产能提升和耕地健康恢复的难易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整治类型区,进行分门别类,因题施策,达到生态化耕地整治的效果,为当前耕地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 耕地产能提升限制因素与整治类型划分
        耕地产能是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与生长环境相适应,受水分、养分、病虫害等限制的产量,是耕地生产能力的体现[8]。对耕地产能评价,既要考虑气候条件,也要考虑土壤因素、技术因素和田块状况等。耕地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耕地整治对产能提升和健康恢复的难易程度,可将其划分为产能提升型重点整治区、产能提升型一般整治区和生态涵养型休耕整治区三种[9]。
(1)产能提升型重点整治区是指耕地诊断为轻度亚健康,耕地产能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田块形状指数和田块破碎度,并且受地下水一般超采的影响。
(2)产能提升型一般整治区主要包含3种情况:耕地诊断为中度亚健康,土壤受到轻微污染和地下水一般超采的影响,无其他限制因素;耕地诊断为中度亚健康,土壤受到轻微污染和地下水一般超采的影响,其他限制因素为耕地田块相对不规则、较破碎;耕地诊断为轻度亚健康或者中度亚健康,限制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结构损坏。
(3)生态涵养型休耕整治区以重度亚健康的耕地为主,含地下水过度超采等多种限制因素。
2 不同类型整治区的整治措施
2.1 产能提升型重点整治区
(1)适当降低耕地利用强度,减少地下水的使用,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同时配套一定滴灌、喷灌工程,节约用水,以保证地下水位不再下降;
(2)对于细碎和不规则的田块,进行土地平整工程,合理布置田间路网,以达到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通过土地整治,使该类型的耕地成为高标准农田。


2.2 产能提升型一般整治区
(1)对轻微污染的耕地进行修复,查找并阻断污染源,防止污染加重;
(2)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配套一定滴灌、喷灌工程,同时对田块进行平整,合理布置田间路网,使田块规整并具有适度规模;
(3)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3 生态涵养型休耕整治区
        土地整治与耕地休养生息协同推进,针对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禀赋、土地利用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设计差异化的治理模式。从休耕目标看,主要包括耕地污染修复与生态保护、提高地力、调控农产品供需;从休耕方式看,包括生态保护式、耕地治理式、产能储备式休耕;从休耕地利用方向看,分为长期休耕即退耕还林、还草和短期休耕即休闲、治理与改良。目前应将统筹推进土地整治和耕地休养生息的重点放到以“养”、“休”、“控”为重点的区域,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设计差异化的土地整治模式。
(1)针对缺水地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节水、保水型休耕模式,在休耕区域推广既能肥地需水量又少的作物,发展节水农业;
(2)针对重金属污染区,要探索清洁去污型治理模式,重点研发土壤修复技术,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通过实施休耕减少或阻断土壤污染来源,使土壤逐渐恢复健康,并杜绝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3)针对生态严重退化区,要探索生态修复型休耕模式,重点推行坡改梯等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石漠化、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得到修复和完善;
(4)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人口大量外迁以及耕地撂荒严重的区域,结合农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的耕地产能储备式休耕,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的功能和产能。
3 结论与展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的生态功能越来越重要,将生态系统理念融入耕地保护成为新趋势。耕地保护的目标也开始拓展,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耕地功能不退化、耕地产能有提升,强调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新要求[10]。
        今后对耕地健康产能的研究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规范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指标数据来源、获取方式及分级标准规范化,数据资料定量化,并适时更新,实现数据共享。
(2)根据不同研究区域和尺度,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调整,满足不同管理部门和管理层面的需求。
(3)建立耕地健康产能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尤其是在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主产区和功能区,及时掌握耕地健康产能的时空变化,研究限制因子,提出改良措施,为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瑞,金晓斌,项晓敏,等. 土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影响评价指标适用性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3):279-287.
[2] 杨庆媛. 协同推进土地整治与耕地休养生息[J]. 中国土地, 2017,5(6):19-21.
[3] 刘巧芹,李子君,吴克宁,等. 中国耕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研究综述[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2):127-130.
[4] 张蚌蚌,牛文浩,左旭阳,等. 广西农民自主型细碎化耕地归并整治模式及效果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9):265-274.
[5] 王军,钟莉娜. 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5):308-314.
[6] 郧文聚. 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在于耕地健康[N]. 中国科学报,2019-04-23(5).
[7] 郧文聚. 呵护耕地健康 维系自然生态[N]. 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05-23(3).
[8] 谷晓坤. 湖北省不同类型土地整治生态效应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8):2263-2269.
[9] 温良友,张青璞,孔祥斌,等. 基于产能与健康综合评价的北京大兴区耕地整治分区[J].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22):79-89.
[10] 张小丹,吴克宁,杨淇钧,等. 耕地健康产能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2020,51(1):245-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