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提哈斯木·阿西木
洛浦县多鲁国有林场管理站 新疆和田 8482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规模也正在逐渐扩大,为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一些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对林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为了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施工结束后对林地生态进行恢复治理,工程项目种类的不同导致占用林地的特点也存在差异,需要专业人员根据特征制定对应的恢复治理方案。本文对临时占用林地工程项目的常见类型进行分析,并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出策略。
关键词:工程项目;林地占用;生态恢复
引言:工程项目占用林地生态恢复治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近年来随着工程项目规模的逐渐扩大,对于林地生态恢复治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根据占用林地的性质对损失进行科学计量,并且制定对应的恢复治理方案,确保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效果能够达到预期标准,为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工程项目临时占用林地生态恢复治理必要性
随着政府逐渐对生态环境治理提高了重视,对于占用林地生态恢复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要求在对林地占用前首先需要获得相关部门批准,相关部门主要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部门,并且对临时占用林地的时间进行了规定,工程项目对林地进行临时占用不能超过2年,并且不能建设永久性建筑,工程项目负责单位在施工后需要对林地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保障林业生产条件。在工程项目中通常难以避免对林地进行占用,当前由于缺少先进的生态环境回复手段,导致在占用后林地生产条件很难得到恢复,或是恢复后的面积有所下降。在国家制定的严格规定下,为林地保护提供了政策支持,各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政策纷纷对地方政策进行了完善。对临时占用林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是保护林地生态的前提,临时占用林地如果得不到有效恢复,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用地单位加强对恢复治理技术的深入研究,根据国家规定制定科学的恢复治理政策,对于林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建设有着较为关键的意义[1]。
二、工程项目临时占用林地的主要类型
(一)分散式占用
一些工程项目整体上体现出较为分散的特性,对于林地的占用也存在分散性,这一占用类型被称为分散式林地占用,常见的分散式占用有输电线临时施工等。分散式占用不利于进行统一管理,人员在林地上的进行反复踩踏,导致工程项目建设中会产生土壤板结问题,此外在塔基临时堆土场中,石头和深层土等物品堆放较为混杂,不利于施工结束后的生态环境恢复。
(二)集中式占用
与分散式占用相比,集中式的工程项目整体上较为集中,常见的项目类型包括采石场、采砂场等,相较起来更容易进行统一管理,但是由于工程项目整体上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特点,并且存在较大的边坡,导致在覆土时存在一些困难[2]。
(三)线状占用
当项目工程呈现出线状时,占用的林地也会体现出相同特征,常见的工程项目类型包括输气管道、引水渠等,线状占用工程的战线通常较长,并且在气候环境、含石量、土壤类型等都存在一些差异,施工现场存在弃石弃土随意堆放的问题,在这类工程项目中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为覆土带来较大的困难,在林地恢复治理上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四)综合性占用
综合性林地占用涉及到的工程类型较为复杂,通常包括其他类型中两种以上种类的林地占用,常见的工程项目包括在水库建设的同时有输水渠道、临时工棚、采石场等,呈现出分散式、集中式或线状同时存在的特点。
三、临时占用林地恢复治理措施
(一)施工中的治理措施
在项目工程建设中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对临时用地范围进行改变,例如覆土、截排水、设置拦挡等,通过对地表径流进行拦蓄,有利于后续对林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在实际施工中的具体手段包括覆盖表土、基础碾压、基础平整、挖截排水沟和削坡开级等,其中在分散式占用中较为常见的手段有覆盖表土、基础碾压、基础平整等,集中式占用主要包括覆盖表土、基础碾压、修建挡墙等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采石场等工程完工后留下的高边坡问题。在线状占用项目中通常采取覆盖表土、修建挡墙、挖截排水沟的形式,综合性临时占用工程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类型进行判断,科学选择合适的恢复治理手段[3]。
1、修建挡墙
这一手段也被成为护坡,主要包括预制混凝土块、现浇混凝土、浆砌或干砌块石等护坡手段,在林地生态恢复治理中通常应用后两种技术,能够起到阻挡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挡墙高度进行判断。
2、挖截排水沟
又被称为天沟,能够对流向林地的水进行拦截,通常设计在临时占用林地的坡顶外,将山坡上流下来的水引向其他排水渠道,截排水沟的设置主要通过上游汇水面积进行判断,采用明沟的形式居多,根据排水去处的具体情况判断其在坡面上的比降。
3、削坡开级
削坡是指对非稳定体进行处理,通过削掉这一部分来减缓坡度,从而对助滑力进行削减,开级主要是指对坡比、坡度、坡型等进行修改,主要手段有修筑平台、台阶等,能够对荷载重心进行降低,从而保证边坡的稳定性[4]。
4、基础开挖
一些施工项目管理导致林地硬化的问题,例如在建设临时工棚时就需要对林地进行硬化,此外还有碾压或铺砌块石等手段,可以利用开挖对硬化的块石和混泥土进行清理,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
(二)生物恢复治理手段
主要包括种树、种草、种植灌木、乔木等手段,并对植被结构进行规划,对占用林地进行植被恢复,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从而确保林地的综合效益。
1、乔灌治理手段
工程项目完工后在林地上混合种植乔木和灌木,在环境中温湿度较高的平地林区中较为适用,对于土壤养分有着一定要求,需要选择肥沃土壤进行种植。
2、乔草治理手段
在需要进行恢复治理的林地中种植一些草本植物和乔木,适用于土质边坡和含石量较高的工程项目中,通过种植在高边坡地区能够起到护坡的作用,这一手段在降水量较低的地区更加适用,为了提高草本植物的恢复速度,需要采用人工种植的形式,在短时间内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3、灌藤治理手段
这一手段适用于水肥条件不佳的地区,能够对覆土含石量较高的问题进行解决,主要在需要进行恢复治理的林地混合种植灌木和藤本植物,藤本植物能够在石质边坡上进行攀援覆盖,提高绿化水平[5]。
结语:综上所述,工程项目占用林地的形式通常较为复杂,对林地生态进行恢复治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在实际恢复治理中需要用地单位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类型进行判断,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起来,重视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选择合适的恢复治理手段,最大程度上解决工程项目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钰,许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工程承包模式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3):232-234.
[2]李立,李玲玲,孙文礼等.采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综合治理[J].决策探索(中),2020(11):17-18.
[3]何善飞.福清市小南洋村旧采坑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对策[J].绿色科技,2020(20):147-148.
[4]李志强.马圈沟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矿业,2020,36(09):225-226+257.
[5]郑姗姗,蔡丽平,邹秉章等.森林植被恢复与环境生态因子互作关系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20,39(0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