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红1 随中国2 李海霞3 刘卫国4 张志5
1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农村局 河南商丘 476100;2商丘市宏源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商丘 476100;3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郑州 450046;4商丘市植保站 河南商丘476100;5商丘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商丘476100)
摘要:正宏珠子椒是商丘市宏源种业有限公司以H88-5为母本,以Z9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杂交1代辣椒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挂果多、果色亮丽美观、硬度好、辣味郁香浓厚、丰产、抗病等特点,适宜在河南春夏季温床育苗移栽种植,2020年4月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关键词:辣椒;新品种;正宏珠子椒;栽培技术
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为茄科辣椒属植物,属于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区是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明朝末年引入中国[1]。现已成为仅次于豆类和番茄的第三大蔬菜作物,在我国,辣椒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白菜的第二大蔬菜[2]。辣椒用途很广,不仅可鲜食,加工食品,还可以做调料品、医药化工和军工等方面的原料[3]。辣椒中的辣椒素能开胃消食,增进食欲,并促进血液循环,温中散寒,深受喜食辣椒者喜爱,而成为佐餐之佳品[4]。随着辣椒业的崛起,人们对辣椒新品种质量和多样性的需求越来越多。选育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辣椒新品种极为关键。正宏珠子椒是商丘市宏源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1代早熟新品种。该品种优质、高产、耐旱、抗病,适宜在河南春夏季温床育苗移栽种植,2020年4月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辣椒(2020)410354。
1 亲本来源和品种选育
1.1 亲本来源 母本H88-5是2005年从东南亚引进圆珠朝天椒,经分离和系统选择,连续6代自交定向培育的优良自交系。该母 本遗传性状稳定、抗病性强、易坐果,果实绿色、果大、圆珠型,味辣中等。父本Z911是2006年国内地方品种,经5代单株连续自交定向培育的优良自交系。该父本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成熟果红色、坐果性好、配合力强、抗病毒病和炭疽病。
1.2 品种选育 2010年以Z911为父本进行配制36个杂交组合。2011-2012年进行组合比较试验,筛选出表现突出的H88-5×Z911(命名ZHY-19)组合。该组合具有早熟、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挂果多、果色亮丽美观、硬度好、辣味郁香浓厚、商品性好、丰产、抗病等优点。2013年进行比较试验,2014-2015年进行省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2020年4月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定名正宏珠子椒。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正宏珠子椒生育期150-170d,早熟单生樱桃型朝天椒,株型紧凑,果实纵径3-3.5cm,果肩横径2.5-2.8cm,单 果平均鲜重10g左右,果色亮丽美观,商品性好。田间表现耐旱,坐果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好,中抗病毒病、炭疽病和疫病。
2.2 品质 果实青熟期深绿色,老熟期红色,果实呈樱桃型,味辣中等,成熟期维生素C含量为116mg/100g,辣椒素含量为0.39%。
3 产量表现
3.1 品种比较试验 2013年在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局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露地栽培,株行距为0.5m×0.5m,每667 ㎡种植2668株,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20㎡,以坛子椒为对照。每667㎡鲜椒产量为1911kg,比对照增产22.3%。
3.2 区域试验 2014年参加河南省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在郑州市、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
4点进行,露地栽培,株行距为0.5m×0.5m,每667㎡种植2668株,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20㎡,以坛子椒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每个试验点正宏珠子椒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4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每667㎡鲜椒1860kg,比对照增产27.8%。
3.3 生产试验 2015年参加河南省辣椒品种生产试验,在郑州市、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4点进行,露地栽培,株行距为0.5m×0.5m,每667㎡种植2668株,试验设计为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为60㎡,以坛子椒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每个试验点 正宏珠子椒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4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每667㎡鲜椒1915kg,比对照增产22.7%。
4 栽培技术
4.1 温床育苗 河南省温床育苗应先配制营养土并消毒,满足辣椒苗床生长需要。一般2月上旬播种育苗,出苗前温床温度控制在25~30℃,地温控制在17~24℃。出苗后适当降低温度以防秧苗徒长。幼苗生长期间可根据墒情及时浇水,浇水水量不宜过大。定植前5天浇透水并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降温炼苗增强大田抗低温能力,缩短移苗后生根缓苗时间。
4.2 田间管理 春茬露地种植应在无霜期后移栽,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采用起垄单株宽窄行种植, 定植密度为每667 ㎡2500~3200株。开花期和盛果期可各追肥1次,雨季来临要做好排水防涝。加强蚜虫、白飞虱、红蜘蛛、病毒病、灰霉病、疫病等病虫害防治,蚜虫、白飞虱可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等喷雾防治,红蜘蛛可以使用阿维菌素、增效哒螨灵等喷雾防治,病毒病主要由蚜虫、飞虱传播,前期及早防治蚜虫和飞虱可以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发病初期可使用病毒A进行喷雾防治,灰霉病可使用扑海因、代森锰锌、甲霜威等喷雾防治,疫病可使用杀毒矾、百菌清、甲霜灵锰锌等喷雾防治。
4.3 收获 辣椒果实达到八、九成红熟时应及时收获,此时收获脆度和风味最佳。收获应在早晚进行,同时禁止雨天收获。
参考文献
[1]周清华,张海斌,杨连勇,等.我国辣椒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中国种业,2011(1):9-11. [2]马艳青.我国辣椒产业形势分析[J].辣椒杂志,2011(1):1-5.
[3]贺洪军.加工型辣椒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16.
[4]高志奎.辣椒优质丰产栽培: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
通讯作者: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