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思维与创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10期   作者:李能云
[导读]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如何去提高农业经济收入,让务农群众
       李能云

       第二师二十二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和静县,841303

       摘要: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如何去提高农业经济收入,让务农群众获取更多的利益是国家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代农业的先进理念,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以及经营方式。“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成产发展的主流。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进的机遇。目前,互联网的使用已经延至农业发展的很多领域,对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农业;经营思维;创新路径

引言:工业互联网在外方提出后,我国也对互联网进行了更深入的研发,“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分支,被应用到很多的行业领域,包括旅游、教育、农业等,实现了互联网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现代农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作用被深化延展,对于农业领域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性的保障,在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上给予创新思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产业模式,实现了农业产量的增长,农民收入的提高,相关部门应继续优化改革,使农业经济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模式下快速发展。

一、“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农业经营模式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深度结合,打破传统经营理念,创新发展,使得现代农业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找到新的商机,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互联网+”对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具有高效的优化作用,对于现代农业的生产发展具有技术上的支撑作用,使得现代农业的各个生产领域以及各个生产阶段实现数据化管理,在线化管理,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方式的跨越性改革。

二、“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思维
(一)迅速形成互联网金融发展制度保障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农耕人员也充分的认识到了互联网技术对于农业发展所具有的强烈影响[1]。农作人员在对互联网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之后,应该努力做到将农业的生产与经营与互联网进行有机的结合,增加实际收入。“互联网+农业”,是通过对传统农业的仔细考量与研究,结合传统农业在历史发展中的特征,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利用互联网的金融优势对其进行有力的补充,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在改革的前期做相应的经济发展规划,使农业经济稳步提升。
(二)加大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
       宽带网络在我国的不断拓展实施过程中,农村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应得到相应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落后不完善的状况。并且,应对村民做相应的战略培训,让村民了解互联网技术与农业进行结合会带来的好处,从而引起对该战略的重视,使得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在农村得到支持并快速的发展。互联网“村村通”的实现,可以使农业信息管理形成数据化,线上化模式,形成合理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有利于农业的宏观调控。相应金融产品的开发也得到一定的支持,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商机,并且实现农业与互联网的相适应。
(三)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建设
       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制度的完善,社会及个人信用体系的重要性日益递增。因此,加强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征信系统的建设,完善农村地区的征信制度,对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尤为重要。除此之外,信用体系与其他的征信系统之间应该具有相对应的活动交流,使得各征信系统的数据信息之间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活动流通,使得互联网金融信息系统处于较为完善的动态发展状态之中,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创新途径
(一)利用“互联网”拓宽农业经营的流通渠道
       创造价格低廉效率居高的“销售入口”是互联网对于农业经济交流渠道拓展的主要方式,这是农业经营的流通环节,可以被称之为农业与电子商务的综合。在农业流通渠道的拓展过程中,互联网营销明显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繁多的互联网销售平台为农产品的宣传与流通带来了便利的渠道[2]。网络营销为传统农业的销售局限带来了曙光,农业网络销售可以打破时间,销售渠道的限制,将各种细节性的推销手段利用起来,已经越来越被众多的农业经营主体人员所选择和使用。“互联网+”与农业产品销售的结合,可以拉近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的关系,使得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过程中,经营者可以向消费者推荐更适合更优质的产品,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建立长期的消费关系。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大大地方便了产品的销售管理,扩大了产品的消费受众群。
(二)在经营环节,积极创新农业商业模式
       “互联网+现代农业”可以在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之中,将消费市场的细分理念合理的融入到农产品经济管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农业商业管理模式可以借助大数据方法精确地进行消费需求者定位,以及产品定位,从而创新农业商业的模式。互联网的使用可以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交流沟通的互动平台,对于消费者与生产者来说,非常的快捷和实用。这种商业模式,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交互,更是未来新经济和经济文化的一种发展走向。“互联网+现代农业”使得传统的农业生产者由生产商转变为服务型商家,使得生产者、消费者与市场密切连接,相互融合。农业互联网应积极推广应用,利用互联网打造新的商业平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三)以“互联网+”突破传统农业经营服务模式的局限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业服务新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跨时间垮地域的信息联通交互,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相关信息与市场资源的链接,以及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连接,解决了农业生产与销售经营中各类信息不流通的问题。利用“互联网+”建立农产品的质量追溯平台,提升产品的安全可靠性,以及产品溯源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家等销售端对各类农产品的供应情况、货物流通、消费情况等各类信息的收集、统计,“互联网+”技术可以轻松做到,极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生产商家的服务[3]。对消费者来讲,产品的质量信息更为透明和公开,有利于消费者的利益保障。相关部门应设立农业大数据管理中心,对农业各类信息进行地方管理,对农业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全面的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及经营状况。
(四)发挥“互联网+”平台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
       “互联网+”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土地,劳动力以及生产资本等要素有着很高的利用效率,因为其可以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所有资源种类进行合理的整合与配置。对于互联网移动优势的利用,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阻碍,接洽各类资源共享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农业监测平台,提高生产者对于消费者的服务,以及对滞后状态商户的扶助。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农业产业企业的对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对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业务链进行有效整合,建构新型的农业产业管理经营体系,带动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各类生产要素以及市场的一体化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合理高效的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四、结语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为滞后的农业生产状况带来了改善的技术条件与保障,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努力强化农业生产者的互联网意识,并使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实现经济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升。并且,要具有不断创新的思想,对互联网技术实时更新,寻找更多的更便捷的方法,改善农商们的生产经营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农业繁荣经济。

参考文献
[1]颜亭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营销思维与创新路径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05):136-137.
[2]徐洋.“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思维与创新路径[J].乡村科技,2020,11(23):39-40.
[3]沈玉敏.“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思维与创新路径[J].乡村科技,2018(19):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无人...
•   ...
•   ...
•   ...
•   ...
•   ...
•   ...
•   ...
•   ...
•   ...
•   电...
•   ...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