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琼
安庆市岳西县生态环境分局 安徽省 安庆市 岳西县 246600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工业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加,进而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针对这种现状,进行恰当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从而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成为关键。本文从我国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了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实际的工作形成帮助。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分析;质量控制
引言: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相较于以往其他时期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工作人员和管理单位在实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时候,需要充分地把握这些问题,并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法以提升监测质量和管理效率。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近年来环境监测系统开展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后,各级生态环境监测站的能力提升工作均有显著的提升,虽然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但在质量管理等软件设施方面还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目前存在着比较显著的落后和科学性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较大的阻碍。在进行此类问题解决的时候,相关单位和人员必须通过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入手来逐步地规范工作实施方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从环境监测人员的角度来看,部分人员在工作推进阶段存在着自我监督意识缺乏、对管理体系存在忽视等现象,因此比较容易对整体的工作开展带来负面影响[1]。其次,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质量控制方面,无论是从国外进行引入的先进技术还是自身所研发的监测技术,均存在质量控制方法缺失的现象,因此难以充分地发挥这些技术的监测优势,对于整体的监测质量提升具有影响。同时,在部分单位实施的监测工作之中,对于新技术存在滥用现象,由于部分新技术缺乏能够与之配套的技术来共同推进监测质量的提升,因此对这些新技术的滥用往往难以起到比较良好的监测效果,甚至在实际的监测之中对整体的工作效率提升带来阻碍。最后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有效性有待提升。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在整体工作实施方面存在着工作内容单一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其难以对环境质量体系形成全面的把握,对环境质量检测管理体系的提升形成危害。以实际情况为例,在部分采样人员的工作之中,其对自身的工作内容存在了解不足,在进行环境监测采样的时候,完全没有按照技术规范对样本进行记录和妥善运输工作,此外也有部分监测人员在工作之中并不具备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检测的能力,惯于使用传统的检测手段,对检测的准确性带来了不良影响。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升对策
2.1 进行完善的制度建设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考评体系是促进环境监测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有鉴于此相关单位在自身的工作之中需要重点推进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从而达到保障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目的。在这些工作之中,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对考评体系的建设,考评体系是对监测人员工作质量进行检验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监测人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在建设阶段需要对目前工作人员和机构运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考评体系和制度的设计工作,从而促进其能够与目前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同时在进行制度的建设的时候,也需要对不同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和划分,在这种方式之下最终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环境监测的时候各司其职。
其次在进行制度建设的时候,需要对目前的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体现,针对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中对自身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难以明确的问题,在进行制度制定的时候,需要对具体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等进行明确,以指导相关工作人员正确地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最后,在进行制度建设的时候,也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和定量考核,针对不同工作范围和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考核,以判断其工作开展质量,在这种方式之下不仅可以促进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方法进行不断的改善,同时也能够促进环境监测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充分地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2]。
2.2丰富质量控制手段
质量控制手段单一是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要实现提升监测质量的目标,就需要不断进行质量控制手段的丰富。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部分地区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理念方面较为先进,因此在进行质量控制手段丰富的时候,相关单位可以适当地与其他机构展开经验和技术的交流,从而促进自身质量控制手段的丰富,提升监测质量。其次,先进的技术对于提升监测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单位在实施环境监测的阶段也可以进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对于提升工作质量、优化工作流程等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3规范监测工作流程
规范监测工作流程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提升的根本手段,基于此相关单位在进行工作展开的阶段,需要重点进行工作流程的优化。在推进工作流程优化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对监测方法选择进行优化。通常而言监测方法对于监测质量和准确性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多数机构在实施监测的阶段均是采用国家标准监测方法,而如果在检测需求出现变化的时候,工作人员就需要对目前的监测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通过结合具体的监测指标,进行适合当前监测需求的监测方法选择,从而最大程度提升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采样设备管理也是监测工作的重要一环,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更为先进的监测方法和监测设备已经出现,而如果没有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的应用,则必然对监测质量形成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在对现代化监测设备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实验仪器的状态和质量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仪器具有与当前检测需求相适应的精度与准确性之后,再展开监测工作[3]。
2.4人员培训
环境监测人员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主体,也是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谋划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同时加强单位技术骨干的专业培训工作,比如通过持证上岗考核、技术大练兵、理论培训以及积极拓展到对其他监测机构、重点实验室的业务交流等举措,不断提升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此外,样品的采集与运输环节是比较关键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对这两个环节存在忽视现象,则有可能导致样品出现损失或是变质等问题,进而威胁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鉴于此,采样人员在进行采集和运输的时候需要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来进行,例如以科学的方式进行采集区域的选择,在采集完成之后按照操作规范对样品进行处理与保存之后安全地运输到检测实验室。最后,样品的实验分析是监测工作开展的最后一步,为了保证监测质量的提升,工作人员在开始检测之前需要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把控,通过有效的消毒杀菌工作,防止样品在实验室环境之中遭到污染,同时也需要对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有可能影响到样品检测质量的条件进行控制。因此针对实验室检测人员和采样人员,均需要定期对其实施培训工作,帮助其进行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升,让其在工作之中能够不断地提高检测的质量和准确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监测管理制度、人员考核制度和工作流程等的建设不足,规范性差,从而影响到了环境监测质量的整体提高。针对这种现状,需要通过管理制度的有效完善,构建科学的人员考核制度和优化工作流程,从而才能保证监测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靳志芳. 关于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山西冶金, 2020(3).
[2]陈海燕.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析[J]. 节能与环保, 2020, No.314(09):47-48.
[3]曹颖. 对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的分析[J]. 科技资讯, 2019, v.17;No.544(07):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