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重庆市江津区图书馆 402260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涌现,使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传统图书馆已经无法对人们的实际阅读需求进行满足。因此,为了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对多功能化、现代化的电子图书馆进行构建已经成为了基层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时代;基层图书馆;建设
1 电子图书馆的创建意义分析
1.1 弥补传统图书馆的缺陷
传统基层图书馆能够为人们提供纸质的阅读资料,有助于基层群众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可是因为检索难度、占地面积、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制约,传统图书馆已经无法良好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无法对读者自身的多样化需求进行满足,致使传统图书馆作用得不到有效发展。而通过对电子图书馆的构建,可以运用网络对相应的图书、文献资源进行整合,使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实施访问、查阅、购买等操作,进行使人们可以做到“在家知天下事”。自电子图书馆诞生开始,其以自身的便利性、快捷性、节约性等优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
1.2 促进图书馆的大力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居民楼、企业建筑不断新建,所以城市中可以利用的空间不断缩小,而图书馆作为具备较强公益性的社会机构,其修建处境十分尴尬。如果是在偏僻的地方修建图书馆,虽然投入成本较低,但不便于人们使用,无法使图书馆的构建意义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在繁华地带修建图书馆,虽然可以确保人流量,但是租金是一项比较困难的问题。同时,对图书馆的修建有着严格要求,不仅需要具备较大面积的图书储存室,还需要设置借阅、管理、整理等机构,可是基层图书馆对资金的获取是有限的。而电子图书馆作为虚拟化的网络资源,不会占用空间,不需要花费资金进行选址,只需要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就能够使图书馆的多项功能得到有效运行,以对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满足。同时电子图书馆具备很大的容量,并且便于储存,可以有效避免资料损害、遗失问题的出现。
1.3 对图书的有效保护
传统图书馆均是纸质资料,在长时间的阅读、使用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磨损、破裂等状况,所以每年图书馆都需要拨出专款对书籍进行修复以及更换。而在电子图书馆中,一份电子图书在经过成千上万次阅读后,依然还可以确保图书的完整性。同时基层图书馆需要专门有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与控制,以防止出现偷窃、私藏图书的状况,这就加大了图书馆经营、管理的费用,对其发展造成了相应阻力。此外,对电子图书馆的构建,可以有效减少对纸质作品的印刷,这在节省木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信息时代基层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
2.1基层图书馆的定位
在许多地方,图书馆是唯一人们能够获取信息的场所。图书馆独特的作用使其能够提供各种信息、方案和服务,满足多元化社会对信息的需求。”[1]从这个角度出发,保障基层群众的阅读权利,作为城镇的文化供给中心,是基层图书馆最为基础的职责和定位。基础图书馆面向的对象主要是本地的城镇、社区居民和农村农民,应将满足城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重点。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将主流价值引导为城乡居民的流行文化,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的主流文化。
2.2信息时代带来的图书资源丰富化
信息时代来临之前的图书以纸质为主,其所依赖的信息摄取模式十分固化,大多数需要通过人工翻阅,查找来解决。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通过搭建数据库我们可以对进图书的分类、基本信息、关键词等进行有效记录,这也使得其资源数量成倍增长,在使用、查询等方面更加快捷简单,信息搜索方式也丰富多样。更为重要的是在分享与传播方面,电子图书资源摆脱了传统纸质图书只能由一人阅读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图书馆面临的图书存量较少的问题。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图书馆更应主动求变,适应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网络和通信技术,开发和完善适应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2.3基层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
目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基层图书馆往往存在以下几点薄弱环节:一是工作人员缺乏信息化意识和专业知识储备,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运行需要人才支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质量,但由于受到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工作人员在接收互联网思维和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障碍,即便其意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缺乏大数据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知识的系统学习,无法有效的开展工作;二是图书管理数据库建设不到位,大量图书数据的采集和存储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但由于基层经常面临的经费紧张等客观因素,使得基层图书馆软件和硬件资源不足,缺少完整的数据库和图书资源,也使得后续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三是未能很好的达到资源共享,虽然有些图书馆对资料实施了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绩,但借阅人仍旧需到指定的场地先登记再借阅,没有充分发挥图书资料的资源共享作用,导致图书馆的信息化建没有为基3 信息时代电子图书馆的建设策略分析
3.1 落实有效宣传
在电子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不论是前期的基础建设工作,还是后期的维护工作,其花费都比传统图书馆要低。因为电子图书馆是一项新兴的科技产物,所以部分决策领导缺乏对其优越性的充分认识,此时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重视对宣传工作的确切落实,通过对互联网、多媒体等宣传手段的充分利用,对电子图书馆所具备的优势以及落实的可行性进行有效宣传,以帮助人们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基层图书馆作为基层群众对知识、信息进行获取与了解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需要在电子图书馆建设方面投入更多关注,在充分落实经济发展,使人们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基层图书馆的有效建设,以对人们的精神需求进行充分满足。电子图书馆所具备的作用需要在不断建设发展中得到突显,需要地方政府做到高瞻远瞩,深刻认识到电子图书所具备的长远影响,在财政资金的投入方面进行适当提升,以给予基层图书馆建设有力支持。
3.2 重视落实工作人员的培训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宣传、传播等于一体的公益性的社会机构,工作人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对图书馆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对电子图书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对工作人员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素养有着很高要求。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作为电子图书馆中重要且基础的工具,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懂与精,所以需要重视对工作人员的有效培训,使其可以对相关的电脑、网络技术知识进行确切掌握。因此,图书馆需要为工作人员的业务进修提供资金、场地、师资等多项支持,进而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可靠保障,让主观与客观进行充分配合,增强基层图书馆的档次,从而为基层人民提供更加高效、高质的服务。
4 结语
新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图书馆建设新的使命,基层图书馆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结合位于基层服务群众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信息化建设,扩大覆盖面积,提升服务质量,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淑云.基层图书馆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2(5).
[2] 倪佳.对电子信息时代基层图书馆建设的分析及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3] 韩冰.基层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理论观察,2017,(12):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