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10期   作者:吐尔逊姑·马木提
[导读] 为了观察牛病毒性腹泻疫苗免疫效果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保护作用
      吐尔逊姑·马木提
      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甫泉镇畜牧兽医站  844200

      摘 要:为了观察牛病毒性腹泻疫苗免疫效果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保护作用,本实用在xx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选取10头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育成牛奶,分为两组,每组5头,一组为实验组注射2ml牛病毒性腹泻灭活疫苗,一组为对照组注射2ml的无菌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后的7、14、28、60、90、180天采集奶牛的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效价。结果显示经过注射牛病毒性腹泻疫苗,实验组的抗体效价十分理想,可以起到防控牛病毒性腹泻的作用。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 疫苗; 免疫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识别码:B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引起的疾病[1]。BVD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员[2]。发生BVD后牛会出现一系类的临床症状,如体温升高发热、黏膜糜烂、白细胞(WBC)减少、免疫抑制(PI)、持续性感染等。BVD在我国存在十分的广泛,根据基因学分型,我国流行的BVD主要分型为BVDV1b型。目前国际上的BVD疫苗较多为BVDV1a型,我国商品化的疫苗也有部分厂家生产。疫苗可以有效的防控BVD,本实验通过观察疫苗的效果,希望可以对于防控BVD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1 材 料
1.1 试验动物
      XX地区的某规模化奶牛场选取10头身体状况相近的BVDV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育成奶牛,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选取5头牛。一组为对照组选取5头奶牛。
表1  试验动物体重(Kg)
    1    2    3    4    5
实验组    108.6    100.8    106.3    103.3    105.2
对照组    109.6    104.3    110.2    102.2    105.5
      
1.2 BVDV疫苗  
      选择XX地区奶牛养殖场使用的某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BVDV1型灭活疫苗。
1.3 疫苗注射
      在注射疫苗前观察选取的10头奶牛精神状态,食量,体温是否异常。注射疫苗时先将灭活BVDV疫苗在室温环境下静置30分钟,待恢复室温后混匀,实验组每头奶牛在颈部注射2毫升疫苗,待免疫后14日在注射2毫升疫苗,对照组用在相同的部位注射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进行饲养。
1.4 血清采集
      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奶牛在两次疫苗接种以后,使用肝素抗凝采血管在奶牛颈部进行采血,采血时间按照计划好的时间点,分别在7、14、28、60、90、180天进行,采集到的血液室温放置2小时后,使用离心机3000rpm进行离心十分钟,分离到的血清做好标记,-20℃保持。
1.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需要检测的样本全部准备完毕后,使用爱德士生物有限公司的BVDV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进行检测,操作步骤按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
2 实验结果
2.1 接种疫苗后情况观察
    注射BVD疫苗后实验组动物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体温正常,饮食正常,注射的部位没有出现红肿的现象,可以说明疫苗的安全性符合标准。    
2.2 抗体检测结果
    本实验选择的BVDV阴性的10头奶牛作为试验以及对照组用。接种疫苗后7,14,28,60,90,180天后采取的血清样本ELISA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均为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ELISA显示的结果为OD280的值,接种疫苗后可以观察到OD280值明显高于对照组OD280值,且在接种后第14天达到峰值。之后一段时间虽然OD280虽然有一段下降,但速度十分的缓慢,且可以达到一定的高度,可以表面试验组奶牛在接种疫苗180天的时候仍然可以起到对奶牛保护的作用。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的遏制这一现象其疫苗的研发以及效果观察也受到广大从业人员的研究。用于免疫的疫苗有BVDV弱毒苗、基因工程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3]。其中灭活苗具有很大的优势,国内外从业人员对这种类型的疫苗都有很大的研究兴趣。那么研制出一款适合本区域的疫苗就尤为重要。欧美等国家目前流行的主要为BVDV1a型病毒,所以进口的灭活疫苗大多为1a型病毒灭活制造而成的,虽然牛病毒性腹泻的抗原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但是当进口疫苗运用于我国的养殖场或养殖户饲养的牛只时就可能不是十分理想。目前我国一些生物公司或高校也研究出了时候我国BVDV基因型的疫苗。这对我国的养牛业有效防控疾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牛群的保护力,抵抗牛病毒性腹泻疾病。
      且目前BVD感染的途径还不是十分的明确,该病毒难以根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持续感染,有学者研究显示当使用BVD弱毒苗的时候,如运用到犊牛或者怀孕母牛时,可能会引起感染,所以在日常如使用弱毒疫苗,不可接种于犊牛或者母牛,避免出现疾病的扩大。该病毒可引起免疫抑制,所以当弱毒苗接种于感染黏膜病的牛时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控。目前国内外的从业人员也都比较推崇灭活疫苗,因为灭活疫苗可以有效的对各个生长阶段的牛进行保护,可用于犊牛和怀孕母畜,适用范围更广泛,更安全,本实验接种的疫苗就是我国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VDV1b型灭活疫苗,可以有效的对奶牛或黄牛等起到保护作用。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牛病毒性腹泻病首次发现,全国各地陆续的有BVD疾病的报道,目前已经非常的常见了。BVD严重困扰着广大养殖户,且这些年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研究疾病的机理,免疫程序等,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果。通过降低养殖场BVD感染动物的阳性率,淘汰患病牛,PI牛做到种群的净化,降低疾病的发生。研制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灭活疫苗来防止疾病的传播,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在养牛业中要多提倡无抗饲养,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在易发病的季节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抵抗力,投喂维生素,中草药制剂,添加全价饲料增强动物的抵抗力,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疾病的发生率[4]。绿色环保的饲养模式为广大人民提供优质的肉、奶等生物制品。通过不断地良性循环促进养牛业的发展,从而带动饲料,疫苗等产业的进步,生产出更多合格的肉、奶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该种疫苗的保护力较好,在接种后半年仍可以有较高的抗体保护效价[5]。可以作为BVD防控的一种有效的疫苗,值得推广使用,希望本试验可以为相关的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国超,白鸽,王选,吴奇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研究概述[J].动物医学进展,2016,37(10):108-111.
      [2]耿金静,魏锁成.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分子生物学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01):50-59+74.
      [3]孙超. 融合表达BVDV E2蛋白与CTB重组干酪乳杆菌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19.
      [4]毕淑珍,王杭花,毕广敏.刍议畜牧养殖中动物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06):156.
      [5]王天梓,王艳,唐宇,郭宇,李秀岭.牛病毒性腹泻的危害及防控建议[J].中国乳业,2019(07):5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数...
•   ...
•   ...
•   ...
•   ...
•   ...
•   ...
•   ...
•   ...
•   ...
•   信...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