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租赁准则下折现率的选择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10期   作者:唐薛钦
[导读] 新租赁准则对承租人的会计核算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如何选择折现率是很多承
       唐薛钦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重庆分所
       摘要:新租赁准则对承租人的会计核算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如何选择折现率是很多承租人在财务计量时面临的难点。本文对承租人在具体应用新准则时如何选择折现率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希望能协助企业轻松、准确的应用新租赁准则。
       关键字:新租赁准则;折现率;增量借款利率。
1引言
       为了充分能够适应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提高了租赁业务的会计核算质量,健全我们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全面趋同,财政部于2018年12月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以下简称新租赁准则),实现了将所有租赁业务计入承租人资产负债表内的目标。
2新租赁准则的主要变化
       新租赁准则最主要的一项重大变化是不再要求承租人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而分别计量,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单一的租赁业务会计处理模型,要求租赁承租人必须通对除短期租赁和低价值租赁以外的全部租赁业务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使用权资产需要计提折旧,租赁负债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后续计量,确认相关的利息费用。
       新租赁准则对承租人的财务报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资产负债表而言,新租赁准则下承租人对经营租赁需要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因此相对原租赁准则,会增加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规模及资产负债率。对利润表而言,新租赁准则下承租人需要确认使用权资产的折旧费用和租赁负债的利息支出,租赁业务对利润表的变动影响呈现出“前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对现金流量表而言,新租赁准则下,支付与租赁负债相关的租金需计入支付融资活动的相关现金流。
       新租赁准则下,承租人在计量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时,需要对未来支付的租金进行折现,折现时需要对折现率进行选择。如何正确合理的选择折现率,是每一家执行新租赁准则的企业都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选择不同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将会对财务报表产生不同的直接影响。
3折现率选择的难点
       根据新租赁准则的要求,承租人在对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折现计算租赁负债时,应当优先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无法确定租赁内含利率时,可以采用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租赁内含利率定义是指使出租人的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利率。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是指承租人在类似经济环境下为获得与使用权资产价值接近的资产,在类似期间以类似抵押条件借入资金须支付的利率。从新租赁准则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折现率的选择存在以下难点:
        3.1租赁内含利率实务操作中难以获得
       根据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租赁内含利率是从出租人角度为视角计算出来的一个内含利率,在实务操作中,一是较少出租人懂得如何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计算租赁内含利率,二是即便个别出租人明白如何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处于商业保护目的,其也不会将计算结果与承租人进行分享,所以租赁内含利率可以作为理论层面的学术研究,在计量租赁业务的实务操作中,难以获得。
        3.2缺乏可以直接观察的增量借款利率
       根据增量借款利率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增量借款利率是假设承租人以其获得的租赁使用权资产进行质押向银行融入一笔资金,所融入资金的规模、期限、还款方式与租赁付款额支付方式相同的情况下,该融资利率即为增量借款利率。

从实务操作角度讲,承租人不可能为了得到最准确的增量借款利率,而在每发生一笔租赁业务时,以获得的租赁使用权为质押物,向银行接入一笔期限、规模及还款方式与该笔租赁负债的偿付方式相同的借款,通过获得该笔借款的借款利率来作为使用权资产的折现率,故而增量借款利率在实务操作中,并不能直接获取得到与会计准则的要求高度一直的借款利率,其不可直接观察获取也导致租赁负债的计量成为实务中的一大难点。
        3.3租赁内含利率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根据增量借款利率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在确定增量借款利率时,需要考虑承租人的经济环境、信用状况、借款期限、担保方式等,考虑的要素较多,财务专业性较强,实践中,部分财务人员可能无法准确、合理的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增量借款利率。
4折现率选择的建议
       从已经采用新租赁准则的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数公司采用增量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主要系确定增量借款利率可能比确定租赁的内含利率更加容易。承租人需要定义一个完善的、可重复采用的流程,以确定适当精确度的折现率作为增量借款利率(精确度取决于未折现的租赁现金流量相对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确定增量借款利率时,承租人应该根据其所处经济环境,通过运用无风险利率(如政府债券收益率或利率收益率曲线)或其他可观察利率为参考利率,并在该参考利率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计算增量借款利率。对参考利率进行调整时,应当综合考虑标的资产情况、承租人自身情况、租赁负债金额和租赁期等租赁业务具体情况。企业对参考利率进行调整时,应当采用一贯的原则,并做好记录。我们建议企业选择以下方式中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方式来确定增量借款利率:
        4.1采用利率收益率曲线为参考利率确定增量借款利率
       若承租人有公开的主体评级,则可以选取租赁开始日或准则转换日相应评级对应的与租赁期间匹配的中债即期收益率为基础确定增量借款利率。在选择中债即期收益率曲线时,可以考虑是否对“抵押条件”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式之一是主体评级基础上进行评级上调,从财务计量角度看,无论是否对"抵押条件"进行调整,一般对财务计量结果影响较小。例如某贸易公司评级为AA-,2021年1月1日准则转换日剩余租赁期4年,若不对“抵押条件”进行调整,则选择2020年12月31日AA-的中债企业债即期收益率6.7667%为折现率。
        4.2采用融资利率为基础确定增量借款利率
       若承租人本身存在可作参考的融资利率,如发债利率、贷款利率等,可选择该等融资利率为基础确定增量借款利率。若同时存在多个参考融资利率,可优先选取与租赁期相当的融资利率。若不存在与租赁期相当的利率,可选取承租人租赁日存在的所有融资利率的平均利率。若租赁合同较少,财务影响较小,可直接采用参考融资利率作为增量借款利率。
        4.3采用LPR利率为基础确定增量借款利率
       若承租人不存在主体评级或者可参考融资利率,可选取租赁开始当月的LPR利率为基础确定增量借款利率。对租赁期为3年的租赁合同,可根据1年LPR利率和5年LPR利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出3年期的LPR利率。
5小结和运用
       对于执行新租赁准则的企业,在不同的折现率方案下,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看,选择较高的折现率,在期初确认的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的规模会小于选择较低的折现率;从利润表角度看,整个租赁期对损益的影响总额是相同的,不同的折现率会导致使用权资产的折旧费用和利息支出在不同会计期间会有一定的差异,高折现率下期初利润较低,后期利润较高。
       承租人在确定增量借款利率时,应当考虑当期财务重要性水平、租赁计量事项的财务影响程度、成本效应原则等,科学、合理的确定每一笔租赁业务的增量借款利率。若企业租赁合同较少、财务影响较小,则可以采用LPR利率或者外部融资利率等进行简化操作;若租赁合同较多,财务影响较大,则建议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增量借款利率确定过程尽量精细化,以提供财务核算的准确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