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10期   作者:吾买尔江•依布拉音
[导读] 在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中,林业产业占据着重要位置,发挥着
       吾买尔江·依布拉音
       新疆库尔勒市普惠乡农业发展中心    新疆库尔勒市841000
       摘要:在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中,林业产业占据着重要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林业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但是林业产业在经营期间,会不可避免的存在病虫害危机,如若不能及时加以防治,就会弱化林业产业带来的效益。基于此,笔者针对于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原因;防治
引言:防治病虫害是林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对此项工作积极开展分析、探究以及实战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客观和细致分析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原因,而后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手段和相应技术,强化林业生产的整体效益。本文将从林业病虫害类型与特点、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具体防治措施三大方面来进行深入剖析。
一、林业病虫害类型与特点
       针对于林业病虫害类型与特点,笔者整理了两点,分别是:种类多,危害大、覆盖面积广,本章将一一进行论述。
(一)种类多,危害大
       林业病虫害具有多样化的种类,且不同种类其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如若不能针对性的加以防治,就会提升林业治理的难度,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的发展。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病虫害并不知名,相关人员不知从何下手展开防治,这为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在我国造林种树工作中,松树是最主要的树种,松树常见的传染病为松线虫,此病虫害拥有很快的传播速度以及很强的致病力,防治工作难度大,主要感染方式有人工运输以及自然方式,具有较大的危害性[1]。
(二)覆盖面积广
       我国国土范围广泛,且拥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造成病虫害蔓延速度很快,治理工作难度大,使得现阶段,我国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森林面积广泛,并且有着逐年递增的趋势,难以快速发展林业产业,不仅如此,还会逐渐减少林业覆盖的总面积。
二、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针对于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笔者整理了四点,分别是:过度使用化学药剂、护林管理不到位、森林结构单一、选择苗木品种缺乏合理性,本章将一一进行阐述。
(一)过度使用化学药剂
       现阶段,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化学药剂效果明显,为此,在防治林业病虫害期间,我国大多数地区开始广泛使用化学药剂,但是化学药剂本身造成的不良影响较大。如若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就会使害虫和病菌产生抗体,以此弱化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化学药剂并不能实现对病虫害防治的效果,难以抵制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如此,在化学药剂具体使用量方面,国内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导致许多林业人员不能规范合理的使用化学药剂,常常为了强化防治效果,而出现过度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为后续开展防治病虫害工作提高了难度,还会严重破坏森林的生态系统[2]。
(二)护林管理不到位
       对于林业病虫害防治来说,护林管理工作发挥着关键作用,粗放型是我国现阶段大多数护林管理工作采用的管理模式,没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林木在生长期间,需要一定的透气率和透光率,如若不能科学护理生长期的林木,就会引发严重的病虫害危机。护林管理工作效率不高,会大大提升发生病虫害的几率,为此,做好护林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三)森林结构单一
       目前,自然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越来越关注的内容,在林业发展中,人工造林逐渐成为了主要方式,天然林占比越来越小,森林结构逐渐朝着单一化方向转变。


       在开展人工造林工作期间,由于树种搭配缺乏科学合理性,为此种植了大范围的纯种人工林,没有较高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会严重受到病菌和害虫的袭击。如若大面积爆发病虫害危机,纯种林的自我免疫力和抵抗力难以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天然林的比例逐渐减小,弱化了自然系统的功能,大大提高了防治病虫害工作的难度。
(四)选择苗木品种缺乏合理性
       科学合理的选择苗木品种,保证品种的优质性,能够提高苗木的免疫力以及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使林业生态系统的循环保持在良性范围内。在苗木选择期间,要充分考虑多种要素,包括:气候变化、地理环境以及土壤条件等,这样是为了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不仅如此,还要确保苗木品种拥有较高的防病虫害能力,从而提高苗木上生长的存活率,但是我国大多数地区并没有高度重视苗木品种的选择工作,也没有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要素,导致苗木生长情况不佳,且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3]。
三、具体防治措施
       针对于具体防治措施,笔者整理了四点,分别是:采用新型生物防治药物和技术、健全护林管理制度体系、改善单一树种方式、选择抗病力强的苗木,本章将一一进行说明。
(一)采用新型生物防治药物和技术
       现阶段,我国病虫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如若依旧按照单一传统的药物处理方法展开防治工作,就难以真正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为此,想要强化防治效果,就要加强研制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在防治工作中,应当采用对生态环境危害作用小的先进化学药剂。
       现阶段,我国积极推广的有效防治方法为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高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通过自然界的天敌,来建立生态食物链,从而达到成功防治病虫害的目的。通过制造病毒、真菌以及微生物,生物防治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和放慢一些病虫害发生的速度。但是此种技术并不是适用于全部地区以及所有病虫害类型,实际应用范围小。林业部门要坚持绿色环保观念,加强研制和研究更高效、更先进的生物技术。
(二)健全护林管理制度体系
       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来说,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其基础保障。根据实际情况,林业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的护林管理制度体系,特别是构建防治病虫害工作机制。全面分析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深入渗透管理制度机制中的流程,从而保障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在护林工作中,病虫害防治工作始终会存在,为此要充分结合护林管理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切实实施护林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流程,强化防治效果[4]。
(三)改善单一树种方式
       在种植林木时,要改善单一的种植树种方式,合理分配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比例,营造混交林,构建良好的林分结构,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元化能够减少发生病虫害的可能。还要强力保护天然林,坚决抵制乱砍乱伐,及时移除死亡的林木,并重新栽培。
(四)选择抗病力强的苗木
       科学选择苗木品种,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关键,部分苗木本身有着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苗木品种选择的不同,会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产生严重影响。为此,在选择苗木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且免疫力强的品种,与此同时,在对苗木展开移栽前,要保证育苗工作的效率,移栽前要对枯萎的劣质苗木进行移除,选择壮实的苗木。还要严格控制苗木种植密度,从而提升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林业产业拥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如若不能有效预防和防治病虫害,就会弱化森林发挥的功能,为此,可以通过采用新型生物防治药物和技术、健全护林管理制度体系、改善单一树种方式、选择抗病力强的苗木等方式,提高防治森林病虫害工作效率,从而推动林业产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仲云.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J]. 江西农业,2020(2):60,62.
[2]程勇. 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在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中的科学应用[J]. 现代园艺,2020(2):63-64.
[3]索南求藏. 对林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有效路径研究[J]. 种子科技,2020,38(3):80,82.
[4]于玉莲,张淑芳. 现代林业病虫害防治新技术与方法推广[J]. 农业与技术,2020,40(5):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