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进展与建议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10期   作者:肖云勤
[导读] 农村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迫在眉睫,解决农村黑臭水体等突出水环
       肖云勤
       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摘要:农村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迫在眉睫,解决农村黑臭水体等突出水环境问题,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各地应整体协调、因地制宜,实现农村黑臭水体长治久清,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民族复兴、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农业之本,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人居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河、塘、沟渠,承担着提供水资源、发挥生态效应、承载农村生活等多种功能。近年来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经济逐步改善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污、农业面源等产生的污染物未经处理,随污水排入农村水体超出水体自净能力,引起水质恶化,导致水体黑臭,形成黑臭水体,使人居环境恶化,影响乡村振兴的进程。
1农村黑臭水体形成原因
       1.1农村水污染源的增多
       农村黑臭水体的水环境问题是当前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影响着村舍人居生活环境。造成农村黑臭水体的主要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水源的内源污染、农村生活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例如农业生产废料的随意处理、农村各类生活垃圾的露天堆积,存在收集、处置难问题,在雨天时污染物容易随着雨水流入河道;农村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长期随意排放,对河道造成污染;农村水系长期未进行清淤,造成水系流通不通畅等多种因素,导致农村黑臭水体的形成。
       1.2农村水污染源治理不彻底
       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的治理有待进一步深化。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而处理能力远远跟不上污水产生的速度,所以部分农村出现了将污水大量排入河塘沟渠,以直接流走的形式进行处理。而在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质,当这些有机污染物质流入水中时,耗氧微生物会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消耗大量水中的氧气,使氧气含量逐渐减少至缺氧或厌氧状态。水中金属离子成分会在厌氧条件下进行还原反应,然后再与水中的硫离子生成硫化亚铁以及硫化锰等黑色化合物,从而使水体变黑,而有机物的腐烂、分解会生成有机酸、硫化氢等刺激性气味物质,导致水体变臭。所以,农村的河塘渠沟是农村黑臭水体深入治理的污染源之一。
2我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议
       2.1控制有机物的排放
       针对有机物的随机排放污染,可以使用化学混凝法对其进行控制。通过向水中投入正二价的钙离子,使其与水中的硫离子形成硫酸钙沉淀,除去水中的硫原子,阻止硫原子与金属离子发生反应,阻断负二价硫离子在水中的积累过程。这种方法不仅仅可以降低水体的颜色度,还可以去除臭素等导致水体发臭的物质。但此种方式只是减轻对水体的污染,并没有从根本上去除污染源。因此,还应加大对污染源处理方式的研究。此外还应加大对农村养殖业的监管力度,对牲畜的粪便等垃圾进行科学处理。
       2.2协同治理
       示范推动。各地根据各地农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污染成因、前期工作基础等方面,筛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示范项目,积累试点县治理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2.3加强抽查
       2021年,各地对照农村黑臭水体清单,采取现场检查、遥感或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对集中居住区、水源地周边等重点农村地区的黑臭水体开展抽查。一是对于抽查过程中发现排查结果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的(应排未排超过10%)的,督促相关责任主体重新组织排查。

对于少数不能通过感官直接判定为黑臭水体的,开展公众评议或水质监测判定是否黑臭。二是抽查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一一核实清单中各项信息是否依据实际情况填写,重点抽查黑臭水体的经纬度、黑臭面积、污染来源等,并对黑臭水体黑臭现状进行拍照或录像。通过抽查,督促各地在前期已经开展的排查工作基础上,把准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确保如期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任务。
       2.4分阶段开展治理工作
       在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要求下,农村开展黑臭水体要根据“因地制宜、综合分析、分类开展”的原则,根据农村的水体环境和类型及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契合的治理方案。首先,根据乡镇经济能力,以资金预算为基础构建治理体系。资金不足的申请地方财政补贴或者根据中央补助体系申请补助。政府应根据脱贫攻坚计划战略目标发展,机制建设向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倾斜。其次,积极响应政府“科技下乡”工程,鼓励相关优质水体治理企业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提供长效的技术保障,进行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分层次开展工作。狠抓生活水源的排放、农业种植水源及其他污物的控制工作;推进河道清理、淤泥清理及水循环等生态修复内源治理工作;按照先点后面、先内后外的原则开展农村黑臭水体的控制和治理。
       2.5建立有效治理机制
       有效推动河湖长制体系,并向农村黑臭水治理工程延伸。依据河长和湖长治理实践经验,明确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构建目标。首先,鼓励全村成员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及维护。建设生态绿色农村,将黑臭水体治理要求和维护规约纳入到村规和村约中。突出村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村民积极配合已经形成的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其次,完善农村黑臭水体监管体系。乡镇生态农业管理相关部门在有基础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定期开展水体质量检测。做到控源截污及内源控制,内外合力,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源,增强河流自净能力。最后,加强农村黑臭水体管理的运维管护。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设施进行专业化、市场化的运行管护,鼓励第三方运维机制的建设和运行,重视各类治污设施日常维护养护等。将农村黑臭水体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农村环境整治等一并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共同治理,科学实施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清淤疏浚等工程,实现农村黑臭水体长治久清。
       2.6水生态系统恢复
       2.6.1湖底原位修复净化技术
       为控制清淤之后底泥不平衡释放的问题,全水域底质采用底泥缓释型修复颗粒10t(约200g/m2),对预留底泥层进行消解,固化、降解有机质,调节pH,灭杀有害菌类,利于后期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的种植并提高其成活率
       2.6.2水下生态自净系统
       构建高等水生植物群落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产者,也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构建由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等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除此之外,水下生态自净系统还包括水生动物群落构建,鱼类、大型底气动物群落构建等
结束语
黑臭水体的整治和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民生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通过完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有效整治方案,通过试点治理,并在治理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提高,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技术和思路,才能真正消除农村黑臭水体,达到水清岸绿,保障农村水环境和人居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浩,孟现勇,林晨.黑臭河道治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人民长江,2020,51(11):1-9+108.
[2]汪继承.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措施初探[J].陕西水利,2020(10):87-88+91.
[3]仇振杰,孙梦莹.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9(05):22-26.
[4]郑全兴,赵学军.农村水环境污染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J].城镇供水,2020(05):76-80+95.
[5]梁佳斌.关于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几点问题及建议[J].四川环境,2020,39(04):212-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