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平 张礼红 邹军 蒋勇军 罗华
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邵阳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障碍因素。从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抓好生产交易领域的全程质量监控,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质量体系建设,产品认定认证等6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打造地方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体系;全程监控;生产现状;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追求食品安全日趋成为消费热点。同时,随着工业“三废”污染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食品安全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新世纪农业面临的又一难题。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将其列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也都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邵阳市自2003年以来,积极组织和全面开展了以发展无公害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产地调查认定工作。从2004年开始,各县市区创办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试点,开展了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开发的探索。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优质、高产、安全、高效农业的持续协调发展。现就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综述如后。
1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取得的主要成就
1.1 起步时间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增强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邵阳市农业部门在二十世末就开始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研究。1998年,城步县农业局引进了红宝石等番茄品种在儒林镇塔溪村进行示范试种获得成功后,并在高海拔(600-1200米)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从2004年开始,该县“南山顶”牌蔬菜先后有菜豆、苦瓜、丝瓜、辣椒、白菜、豇豆等通过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番茄、红茄、南山萝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冬笋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隆回县开发出来的“银仙”牌和“毅鹏”牌精品金银花茶、隆回龙牙百合于2001年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南山”牌系列奶粉“宾隹乐”牌系列液态奶在2001年被认证为绿色食品。2009年邵阳市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豆角、小白菜、丝瓜、花菜、苋菜、菠菜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1.2 认定面积大。通过开展主要农产品产地环境调查与评价,目前我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地水稻11个,蔬菜基地26个,水果基地15个,药材基地7个,旱杂粮基地1个,茶叶基地3个,油料基地1个,合计认定基地64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水稻152.96万亩,水果面积58万亩,蔬菜面积28.42万亩,药材面积26.8万亩,旱粮面积4.5万亩,茶叶面积3.1万亩,油料面积3.5万亩,合计认定面积277.28万亩。绿色食品认定基地8个,认定面积23.5万亩。累计认定面积295.32万亩。
1.3 产品认证多。随着主要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市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共计4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有大米、蔬菜、水果、药材等共34个,绿色食品认证的有茶叶、食品、百合、油料、奶粉等共计15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年生产量达202.37万吨,有利于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和民营企业加速对水稻、油料、旱杂粮、水果、茶叶、蔬菜和药材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进行产业化开发与经营。
1.4 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2020年12月18日,2020第六届中国农业品牌年度颁奖盛典在成都举行,会上发布了“2020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榜单根据品牌影响力、核心优势、口碑、扶贫效果等方面进行评选,最终眉山春橘、通威鱼、万年贡米、秭归脐橙等100个知名农产品品牌上榜。中国农产品百强品牌属于全国性评选,共计有30个省市区超过2000家品牌、40余种农产品积极参评,品类包括水产类、药材类、柑橘类、果酒类、茶叶类、大米类等各类产品。具体来看,2020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品牌更偏向“新兴”和“本土”特点,有大量区域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入选榜单。这些品牌皆帮助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助力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发展。
湖南省有4个品牌入选,其中邵阳市有2个产品入选:城步梨源苗香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城步苗香梨”和湖南一线情农业有限公司的“隆回阿刘养蜂”双双获得2020年度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2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障碍因素
2.1 产品开发滞后。在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开发上力度不够,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已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面积只有117.05万亩,仅占认定总面积的39.44%。从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总量来看,湖南康乐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魏源大米”3万吨,邵阳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稻花香米大米”0.8万吨,隆回花瑶富硒米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富硒大米”3万吨,洞口县香芝然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香芝然米”11万吨(其中绿色精米10万吨、有机香米1万吨),邵东湘源米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忆江南大米”1.18万吨,湖南浩天米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浩天香米王”、“浩天金优米”、“浩天晚籼”、“清清武阳贡米”、“浩天水晶米”、“鼎级香米”等品牌绿色大米15万吨。合计开发品牌大米31.56万吨。“南山牌”奶产品5万吨,番茄、红茄等绿色蔬菜2.52万吨,“南山顶”菜豆、苦瓜、丝瓜、辣椒、白菜、豇豆等无公害蔬菜26.2万吨,城步冬笋0.67万吨。中药村“毅鹏牌”金银花2万吨和“隆回龙牙百合”1万吨。有机茶油2万吨,无公害菜籽油2.56万吨,有机茶叶1.2万吨,累计开发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量75.93万吨,占认证产量的37.52%。
2.2 生产监控不严。无公害农产品按照国家农业部的要求是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菜蓝子”产品为突破口,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在这方面,我市做得尚欠严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一些明知禁用的农药仍在水稻和蔬菜生产中使用,据2014年在无公害蔬菜基地抽样检测,空心菜甲胺磷含量竞高达55.11ppm;在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稻米抽样送检,大米中甲胺磷含量为0.3mg/kg,这两个产品的甲胺磷残留量均远远超过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2.3 市场准入失控。为了净化交易领域,无公害农产品必须实行标识化流通。全市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25个,到目前为止,在大米中只有“稻花香米大米”和“魏源大米”、“浩天香米王”、“浩天金优米”、“浩天晚籼”、“清清武阳贡米”、“浩天水晶米”、“鼎级香米”“香芝然”有机香米、“香芝然”绿色精米、隆回县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毅鹏牌”金银花和隆回龙牙百合等14个品种在市场按标识流通。在17个认证蔬菜品种中,只有城步县的“南山顶”菜豆、苦瓜、丝瓜、辣椒、白菜、豇豆通过了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番茄、红茄、南山萝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冬笋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湖南亚华乳业有限公司的“南山”奶粉、“宾隹乐”牌系列液态奶首批通过了“QS”认证和IS0900/ISO14000综合体系认证。上述通过认证的蔬菜品种除了“南山顶”牌番茄、红茄、南山萝卜在市场按标识流通外,其余认证蔬菜品种和一些县区基地的蔬菜虽然检测符合无公害标准,但在菜市场找不到卖无公害蔬菜的摊位,也不知道在众多蔬菜品种中哪些是无公害蔬菜。就是连超市的蔬菜销售区也找不到有标识的无公害蔬菜。
2.4 企业参与乏力。全市有50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参与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加工的只占12.71%。一些已具规模的米业公司和大米加工企业,他们根本就没进入无公害大米的开发。绝大部分大型大米加工企业干脆将加工机械、厂房和储粮仓库闲置,改行做起买空卖空的生意。目前参与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的公司和加工企业都是近10年来新开办和注册的。靠这些公司和加工企业支撑起无公害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真可谓是杯水车薪。因此,虽然不少地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搞得不错,但无企业来帮助他们搞好加工和销售,难以实现优质优价,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如邵阳县郦家坪镇药材加工吞吐量小,该镇年生产的9000余吨尾参,就地加工量在400吨左右,只占总产量的4%。
3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对策
3.1 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力度
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政府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产管齐抓并举,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规范农业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带的布局,对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重点建设1-2个高标准示范基地。各示范基地所在县(市、区)要坚持贯彻农产品无害化“关口前移”的指导方针,按照行政推动、突出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管理、推进经营组织服务的指导思想,围绕行政组织、产地条件、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和经营服务等五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示范基地各项工作,确保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带动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向纵深发展。
3.2 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流通全程质量监控
主要应从三个环节入手:一是要抓好产地环境净化。通过对12个县(市、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评价区域进行登记编码,建立农业生态环境数据库,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基地监控点,以利及时掌握其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动态,严格控制和消除土壤、农田灌溉用水、渔业水域、农田大气的污染问题。二是要抓好生产过程的净化。对国家禁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激素以及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号、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无登记证的农药、肥料,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坚决杜绝在市场上销售和生产上使用。此外,要认真把好农作物品种引进的植物检疫关,严防重大植物危险性病虫的侵入、流行蔓延。在农产品加工、储运和包装上,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无毒无害化的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三是要抓好交易领域的净化。按照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逐步实施农产品分级包装和标识上市制度,对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认证的农产品要适度限制上市销售。同时要依法加强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抽查和监测,对违法经营者,依法予以查处。对已获得国家认证的农产品,要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设立农产品安全专销区或销售专柜,逐步完善配送、零售网络。
3.3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无公害农产品开发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市邵阳县植物油脂厂生产的“祥和”牌茶油菜油,畅销省内外市场,其加工后的下脚料用于生产洗发香波,实现了农产品通过加工后的多层次增值。洞口县植物油脂厂生产的“家珍”牌菜油也曾参加了省农愽会展销。这两家企业的兴办,推动了两县油菜生产的发展。后因厂子倒闭,农民生产出来的油茶籽和油菜籽只好通过小型油榨坊加工,然后农户挑到城里销售,有些城里人为了吃到真正的质量好的植物油只好利用节假日到乡下去买,这给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诸多麻烦。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农产品还得靠企业来打造品牌。在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中,认定的面积再大,认证的品牌再好,只有通过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品牌;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我们以前所做的工作也是白做。因此,市、县(市、区)各级主管领导及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要联起手来做好企业的思想工作和协调工作,发动和组织众多的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公司参与到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中来,通过企业(公司)对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的打造,推动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3.4 增加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资金投入
在这以前,我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大,开发的产品数量小,原因之一就是资金投入不足。有些企业由于资金短缺而不敢进入到其中来办基地搞加工。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农业部门责任重大,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这一块,他们的编制和工资都在乡镇政府,他们的工作由乡镇政府来安排,但是,他们在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中担负着对农业污染源的动态监测、农业投入品监控、农产品质量的源头检测等重要职责,但由于经费紧缺也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工作经费、检测设备等。因此,要办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就市县两级来说,技术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大量的工作得靠乡镇农业站的技术人员去完成。介于这种情况,市县两级主管财政的领导要采取多条途径,在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经费上给予扶植。一是县级财政部门从物价补贴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乡镇一级检测设备的购置;同时在农技员的工作经费上也应列入专项安排。二是在市县两级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工作经费上,市县财政应将其列入年度计划安排;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仪器设备购置上财政应给予专项支持。二是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短缺方面,要做好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的协调工作,使企业在产品收购和加工急需资金时能够及时贷到款,以确保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
3.5 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体系建设
一是要制定好地方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标准和主要农产品产质量标准,并报市技术监督局备案公布。各县(市、区)按标准执行。逐步做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基本配套,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二是在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指导下,组建好市、县(市、区)级检测机构及市场、产地检测网点,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三是对上市和消费的无公害农产品,要按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逐级强制开展“放心农产品”标识认可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及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同时也要注重抓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在此基础上,开展名牌农产品的评审,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地方品牌。形成市、县(市、区)级标识认可、省级产地认定、国家级质量认证的认定认证认可体系。
3.6 推进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中,由于市、县(市、区)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在产地认定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工作量,如隆回金银花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认定的只有13万亩,隆回“魏源”水稻基地面积达14万亩,认定的只有1.16万亩;邵阳县油茶生产面积28万亩,认定的只有1.5万亩;城步县番茄基地面3.8万亩,认定的只有0.5万亩。在产品质量认证方面,邵东市的“有机茶”、洞口的“古楼云雾茶”、武冈的“都梁毛尖”、邵阳县的“茶油”和“小溪玉”龙牙百合等亟待申报认证。上述表明,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我们仍须加大工作力度,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阳市农业农村局《邵阳市“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
2、彭先勇,彭赛春.怀化市鹤城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6,第25卷第2期:89-91.
3、陈远起,张光明.山东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东蔬菜》,2005,(04):
4、李荣芬.对安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探讨[J].《中国农技推广》,2004,(3):19.
并列第一作者简介:
#胡安平(1963-),男,汉族、本科,湖南隆回人,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选育示范推广工作,对邵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发展有比较深入研究。
#张礼红(1969-),男,汉族、硕士、湖南隆回人、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城步苗香梨和隆回一线情(蜂蜜和龙牙百合)有比较深入研究。
通讯作者:罗华(1972-),男,汉族、湖南隆回人,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博士、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