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型树维修保障模式在内场的运用浅析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李明 李炎 吴新九
[导读]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的目标是保证航空装备高效、可靠运行,满足随时能战、高
        李明  李炎  吴新九
        中国人民解放军95825部队,湖北孝感 432000)
        摘  要: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的目标是保证航空装备高效、可靠运行,满足随时能战、高效恢复战力的现代化战争需求。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更新迭代中,牢固树立“保障为战”的理念,是维修保障模式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构型树维修保障模式是一种系统、高效的维修保障模式,是维修保障模式发展迭代的产物。它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起系统、高效的维修保障模式,是现代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提升的新思路。
        关键词:构型树  维修模式  内场运用
        
        一、引言
        随着精细化管理理念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领域的运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和安全性都有很大提升,然而当前维修保障模式依然处于任务分配模式,维修过程过分依赖管理者的任务指派、督促监督。在维修过程中,管理者疲于事无巨细的任务分配、人员调配和维修差错解决,一线维护人员机械式的被动重复维修工作,主观能动性低。这种维修保障模式导致维修水平停滞不前,维修差错重复发生,不利于提升维修保障工作效率和飞行安全系数。
        二、构型树维修保障模式的概念
        构型树维修保障模式是将维修保障任务按照维修工作流程的逻辑顺序将维修过程层层划分直到最小工作单元,借助工卡完成最小工作单元任务从而完成整个维修保障任务的一种维修保障模式。其中,工卡包含了完成最小工作单元所需要的物资、航材、工具和支持设备,以及专业分工、维修人数、工作时长、人员资质、绩效赋分等要素。工作单元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树形的逻辑关系。构型树维修保障模式突出了制度管理的概念,弱化了人为干预的因素,是一种可重复性维修保障模式。
        三、构型树维修保障模式的优势。
        1、维修流程清晰,维修状态可控。
        构型树维修保障模式对维修任务进行流程梳理,将整个维修过程分解,把复杂的维修任务单元化,通过逻辑顺序将各工作单元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树形的维修系统。维修系统的建立,清晰的展现了维修过程、维修进度、各工作单元的工作状态,便于管理者掌控维修任务进展状态。在维修过程中,管理者仅需掌握流程运行的状态,不必纠缠于各最小工作单元的工作实施过程,利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维修问题的统计分析,流程的再造,维修系统的优化等关键性问题解决上。通过维修保障任务的实施、问题的统计分析、流程再造的良性循环,不断优化构型树维修保障系统,提升维修保障水平。
        2、维修数据易于统计,为绩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维修过程中,各工作单元在重复的工作中,会形成工作人数、工作时间等真实可靠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数学处理,便可以对工作单元进行绩效赋分,当所有工作单元完成赋分,绩效管理系统也就完成。在绩效管理的驱动下,一线维修人员工作中权责分明、权责对等,能够有效激发一线维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维修保障任务完成量的积累,不断的修正绩效赋分,使绩效赋分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公平公正,使绩效管理的驱动作用发挥更加明显。
        3、维修系统结构严密,利于制度管理。

整个维修保障系统从任务接受到完成交付,划分成了不同阶段,不同最小工作单元,各最小工作单元涵盖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物资、航材、工具和支持设备,以及专业分工、维修人数、工作时长、人员资质、绩效赋分等,一线维修人员只需要根据规定的内容便可以完成本最小工作单元的任务,管理者不需要过多的督促监督,大大解放了管理者的精力,工作过程更加规范,实现了制度管理。
        四、构型树维修保障模式构建程序
        1、维修流程梳理。
        将维修保障任务的完成过程从准备、实施、交接到讲评四个阶段按照顺序逻辑进行流程梳理,确保维修任务完成流程涵盖维修过程的每个环节,流程中的每个节点为最小工作单元,最小工作单元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2、确定最小工作单元的工卡。
        最小工作单元是维修任务的最小元素,是可以独立运行的最小任务单位。完成最小工作单元的依据是工卡,工卡涵盖了完成该最小工作单元的所有要素。最小工作单元确定后,梳理出工卡中涉及的物资、航材、工具和支持设备,以及专业分工、维修人数、工作时长、人员资质、绩效赋分等要素,确保工卡指导一线维修人员顺利完成最小工作单元的工作。
        3、绩效赋分。
谈到效率,不结合绩效都是徒劳的。构型树维修保障模式维修流程清晰,最小工作单元要素明确,为绩效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将最小工作单元中的维修人数和工作时长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为最小工作单元赋以合理的绩效分值,让最小工作单元具备驱动一线维修人员主动保安全、竭力高效的功能。
  4、流程再造。
  任何流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最好的,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完善现有维修系统。管理者作为决策者,具备信息掌握的优势,在维修保障过程中,通过流程再造,不断优化维修保障系统,用系统管理一线维护人员,用系统驱动任务的完成,减少了指派、监督、督促的时间和精力,极大提高了管理者的管理效率。
        五、构型树维修保障模式展望
        1、当前信息技术发达,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升保障模式高效运行。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替代数据统计等简单重复性工作,解放人力,精简构型树各节点所需人员实力,促成维修保障队伍精简、高效。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可视化优势,展现定检、换发工作进展情况,把维修节点完成情况进行可视化展示,让管理者一目了然掌握维修工作进展情况,提升管理者决策效率。三是引入无线电子设备,开展无纸化维修保障,解决签字与工作场所分离问题。
        2、扩展构型树维修保障模式适用范围。在维修保障过程中,不仅涉及完成该项任务的人员、设备,还有管理人员、上级监督检查人员和其它任务共用的设备等,这时就需要将构型树系统进行扩充,使构型树系统涵盖整个维修保障系统的所有要素,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维修保障系统生态。
  六、结束语
        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内场的任务中,任务完成过程的逻辑关系清晰,构型树维修保障模式的思路正是希望构建逻辑关系清晰的生态系统,在内场运用构型树维修保障模式将有望建立逻辑严密、绩效驱动的高效维修保障系统,对提升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郑东良.航空维修保障模式及其创新实践 [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7.
  [2]王瑛等.航空装备精益维修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