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雷达装备维修保障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贾晓晖
[导读] 目前,雷达在国防和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装备的有
         贾晓晖
         93166部队   100022
         
         摘要:目前,雷达在国防和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装备的有效管理和可靠运行将直接影响作战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装备领域的广泛应用,雷达装备保障有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条件下雷达装备保障模式改革,对提高雷达部队装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雷达装备;维修保障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先进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雷达装备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雷达系统的复杂性对设备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雷达维修难度大,备件更换和故障排除是提高雷达工作效率和能力的关键。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雷达装备维修管理,建立智能化雷达装备维修管理系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缩短雷达故障检修时间,保证雷达的正常运行。
1、传统雷达装备维修保障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维修管理中,无法提前掌握设备故障状态和维修情况。故障诊断将大大延长维修所需的时间,在维修过程中,不能快速准确地掌握雷达系统的实际状态,也不能准确地确定故障的位置,导致雷达故障不能做到及时维修。
2、雷达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未来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信息战的作战空间大大拓展,军事部署和行动的相关空间从直接接触拓展到更广阔的多维领域。双方的对抗一定是多地区的武装对抗,因此,雷达装备建设需要贴近实战,转变观念,适应信息化战争中雷达装备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雷达装备保障新模式。在局部战争的高技术条件下,雷达部队必须具有高可靠性。由于配置范围广,不能根据雷达装备的部署来确定太多的精确维修点。而且,由于距离较远,大多数雷达设备都具有多点多线的特点。它分布广泛,往往离维修中心较远。这就要求采取综合保障的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3、信息化条件下雷达装备维修保障面临的挑战
        3.1设备配置密集,型号多
        根据我国雷达装备部署的特点,为满足作战任务的需要,大部分雷达装备在重要作战方向或区域配置成不同距离的组网。根据作战任务和实际情况,可以及时调整雷达部署或移动组网,由于空间有限,部署密集。而且雷达设备有多种类型、型号和特点,大大提高了维修保障难度。
        3.2设备损坏率高,物资消耗大
        信息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因此,双方都把重点放在"信息战"上。在整个战役中,他们会感受到其他信息网络的破坏和瘫痪。雷达设备将受到高强度的攻击,设备损坏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指挥协调、机动部署、抢修、装备筹措、快速运输更加频繁,保障任务更加艰巨。
        3.3指挥协同难,保障组织复杂
        雷达装备保障力量涵盖军队、科研院所、生产厂家、军事维修车间、地方有关机构等。要保证雷达维修内部协调,与后勤保障部队和周边部队协调配合。在雷达作战中,组织指挥装备保障人员集合、转移、撤离等工作非常复杂。对设备进行隐蔽和保护,组织维修队对损坏和故障进行维修。
        3.4装备结构复杂,故障形式多
        随着信息技术在雷达装备中的广泛应用,现代雷达装备系统的作战技术性能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复杂,故障形式具有层次性和可扩展性的新特点。


4、信息化条件下推进雷达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变革的相关措施
        4.1坚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先进的装备保障理念
        信息化条件下雷达装备保障模式改革的关键是观念的更新
        4.1.1树立积极的变革观
        目前,雷达装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雷达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加快,这为雷达装备保障模式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观念转变的主动性。深化对保障模式改革的认识,不断研究雷达装备保障模式改革。
        4.1.2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雷达装备保障模式的改革受作战需求、技术水平和体制的影响。支持方式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而必须立足长远。循序渐进,确保保障方式改革在动态变化中稳步推进。
        4.2坚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技术背景下,信息系统集成已成为各装备优势保障的生命线。加强雷达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为雷达装备维修模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4.2.1搞好综合论证
        针对我军雷达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雷达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模式。通过认真研究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和科学规划。系统建设的整体论证应当避免重复建设和标准不一致影响系统效率的问题。
        4.2.2突出建设重点
        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和雷达装备保障系统逐步淘汰了难以统一的技术体系或标准,建立了基础数据库,规范了结构。在功能和数据分类上,要加强业务网、指挥网、后勤网的互联互通,不断完善雷达装备维修保障信息网。
        4.3坚持以保障训练为手段,加速提升装备保障核心能力
        装备保障训练是促进保障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重点是基于信息系统的准备工作,信息处理和指挥方式演练的重点是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和指挥员运用信息手段,要继续深化装备保障指挥方式改革,坚持全员参与训练内容,推动组织联训。自下而上训练,重点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装备保障指挥和应急救援训练,促进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的提高。
        4.4坚持以制度和机制为保证,构建简捷高效的装备维修保障体制
        科学合理的体制是推进雷达装备保障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首先,建立新的雷达装备保障体系,能够满足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雷达装备的最大需求。其次,建立协同研究机制,充分利用雷达研究所的技术资源和厂商资源,集思广益,解决重大问题,定期开展军事合作交流活动,共同分析研究雷达装备保障模式现状,不断为决策与规划提供服务支撑。最后,建立检查评估机制,根据信息化条件下雷达装备保障的要求,对雷达装备进行检查评估。对雷达装备保障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阐述,对雷达装备保障模式改革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评价。
5、结束语
        在分析传统雷达装备维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雷达设备维修管理的方法。在雷达设备维修中,一旦出现故障,可以快速锁定故障部位进行维修,及时修复关键部件并更新设备维修管理数据。大大提高了设备维修速度,保证了雷达设备的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易继锴,侯媛彬.雷达装备智能控制技术[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23-24.
[2]江阳,王志云,薛周成.基于神经网络的雷达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9,34(9):3942.
[3]柳艳莉,陈振华.信息技术在雷达装备维修备件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8(09):79-80.
[4]杨建.对设备备件科学管理的方法探析[J].科技传播,2017(11):44-47.
[5]李振华.雷达装备远程维修系统方案略谈[J].网络通信,2018(4):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