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轩 陶琳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进程的提升。人们对“生活”的定义不再拘泥于“生”这一字的强调和身体上的认可,我们的目光也放在了“活”这一字的精神层面的拓展和思想上的绽放。装置艺术的诞生是艺术家们在不一样的环境和不一样的日常生活中所制作的饱含了其精神、文化、思想形态的艺术作品,是非物质化的宝藏。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其精神形态的提升也应当提上日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放置和设计具有一定深度和层次的装置艺术,在提升人们精神艺术的鉴赏力的同时,也能够塑造良好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形态。、
关键词:装置艺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的存在是每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的容器和载体,是城市物质与精神内涵的反应,而装置艺术的加入是城市提高精神文化传播的方式,也是提高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精神层次的一个契机和手段。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和穿透力的放置品的艺术展示,其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和内涵是最容易被发掘和放大的,装置艺术对于城市里思想状态各具风格的人们、生活环境质量迥异的市民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而装置艺术的存在对于建立一个良好健康的城市环境,体现不同地域不同人民不同环境的文化素养和成就有着极其重要的存在和布置的意义。
一、城市公共空间与装置艺术的契合
公共空间于每个城市来说是一个在众多的建筑实体之间所存在的一个开放的空间个体,是单独于城市建筑群而存在的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作用是提供一个可以供城市的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办各种具有一定意义或者商业化活动的开放性的空间,是一个为广大公众服务且从城市居民中得到反哺并成长的存在。可以说,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真实存在的城市环境精华,是城市居民多元文化的具象化表现,也是每一个城市独特个性和魅力的根源。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是影响整个城市风格的决定性因素,公共空间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乎于城市是否具有独特的辨识度、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城市精神与思想的感染力。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更加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的文化属性,包含了更多的社会中的生活内容,能够充分鲜明的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和这个城市的区域文化特征。
装置艺术的出现,是每个身处于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生活的艺术家,将现有或者已存在的物质文化的实体,通过自己主观的思想和艺术鉴赏水平进行改造、选择、融合、分解、升华。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思想的实体化,也可以说是艺术家所创造出来的意识的表述,脱离其物质文化的存在,精神和意识的表述是装置艺术真正想要表达的实质。这一种能够表现出一个个体或者群体丰富的思想和精神意蕴的艺术形态,对于大多数的城市居民来说是具有非常可观的冲击力,而存在于装置艺术里的思想和精神也是能被人们共情和接受的。
二、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意义
(一)装置艺术的出现满足了城市空间文化的表达
在2015年中央召开了一个城市的工作会议,在会议中第一次提出了一个观点:城市的文化是城市持续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
所以,各个地方的城市为了提高广大居民对城市文化底蕴的认知,开始积极鼓励城市的新形式的设计工作,以此来协调每个城市内不同的城市景观风貌。通过文化和精神意识形态的不同设定,加强不同城市的个性化特点和地域特征。在这样的全民城市设计的背景下,装置艺术的出现是意料之外但也确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装置艺术饱含艺术家个人情感和精神认知的特点,能够极为正确的将城市文化和精神融入到作品当中。而且因为其表现形式的原因,装置艺术既可以作为一个极具个性化的视觉景观小品放置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当中,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文化性坐标的存在,也可以最为一个具有一定实际使用功能和意义的艺术化景观公共设施。在城市的设计建设中,装置艺术的出现能够很好的塑造城市文化的氛围,加强公共空间的文化底蕴,提升城市的精神层面的品质。同时,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好的装置艺术的布置对提高公众的审美水平,促进城市的人文精神建设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装置艺术的出现解决了城市公共空间的问题
城市的公共空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人文文化的载体,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上都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世界在发展,中国的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也不在局限于仅仅满足日常的生活生产目标,人们的生活不再是为了活着而生活。如今的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的建设已经将主要目标放在提升和加强城市的美学形象上了,但是伴随这种情况的持续酝酿,慢慢的人们开始忽略了城市的多样性的发展。公共空间过度的商业化市场化的设计和建设,让公共空间不在具有公共属性,沦为商业模式的工具。千篇一律的设计使得城市居民的公共生活的空间逐渐减少,城市的多样性和生态活力也不断降低。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得不使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段去改善。在现在这种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装置艺术的这种新兴的艺术手段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在城市建设的设计当中,把极具艺术家个人风格和意识思想形态的装置艺术作为景观设计的元素应用,在满足于居民生活的正常使用的基础功能需求的同时,能够展现出不同层次的意识感观。不但保留了原本空间就具有的文化、生活的气息,也能够调动广大民众的精神思考和与艺术家灵魂上共鸣的体验,增加人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联系,重新让城市充满活力和文化底蕴。
三、结语
装置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装置艺术本身也不单单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存在,将其融入与城市的景观设计当中。饱含艺术家个人意识形态的装置艺术将思想和文化注入到公共空间当中,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但提升了空间的活力和人们的艺术鉴赏品味,也为城市创造了一种可见的、可触摸的到的精神和文化内涵。这种具象化的精神可以积极的调动公众对其意识上的交流,引起人们对其情感上的认同,满足大众在精神、心理层面上的向往,丰富了城市的公共活动。装置艺术已经是公共空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挖掘当地城市的地域文化,融合配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就能够创造出一个具有多元艺术形态和观感认知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魏建波,牛军. 城市公共空间概念辨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王诗雨. 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现代园艺,2020
[3]王进思. 装置艺术融入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化途径研究[J]. 重庆大学,2016
[4]唐建,张帆.装置艺术在城市景观文化生成中的意义[J].城市景观设计,2019
作者简介:
熊逸轩,男,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
*通讯作者:陶琳,1981-,女,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传承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