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轩, 余亚丽, 张泰平
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烟台264005)
摘要: 牙鲆鱼苗又俗称牙片鱼,。主要的生活环境在太平洋西北部沿沿岸水域。牙鲆鱼作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饲养的鱼类,它的投入成本很低但得到的经济收益却很高是他被广泛养殖的重要原因。虽然牙鲆鱼存在着经济价值高的特点但也存在着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常见的症状是白化、黑化症的发生,因此通过对某地区的育苗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牙鲆鱼苗;白化症;黑化症
一.环境因素
通过研究发现,牙鲆鱼苗自身对不同环境因的调节有很大的区别,环境的好坏决定了白化、黑化症出现频率的高低。主要是水温的调节,阳光对牙鲆鱼苗照射强度,牙鲆鱼苗在含盐量不同的海水中的生长环境中,同一区域面积内牙鲆鱼苗的数量对牙鲆鱼苗是都患有白化苗、黑化苗的概率都有一定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对牙鲆鱼苗来说,可以极大概率的降低白化、黑化症的出现。而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防止白化、黑化症的出现,需要对水温进行调节,水温较低为宜,其次对光照也要进行调节降低光照的环境对牙鲆鱼苗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而在盐度的控制上,要选取在低盐海水中进行牙鲆鱼苗的养殖,通过一系列对环境的调整可以极大概率的降低白化症、黑化症的出现。而具体描述如下:
1.1水温
在牙鲆鱼苗进行培育期间,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牙鲆鱼苗的培育也是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对水温控制。在牙鲆鱼苗的孵化时期,水温的控制对牙鲆鱼苗是非常重要的。对仔鱼的生活环境来说,把仔鱼放在18~20℃的水温中进行养殖是最合适的水温环境.在牙鲆鱼苗的受精卵孵化时期和仔鱼培育前的10小时的前期,如果水温突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例如水温升高或者水温降低,都会极大概率的增加。牙鲆鱼苗的白化、黑化症状的出现。通过研究发现,发生白化、黑化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在水温进行变化期间,导致仔鱼在进行猎食过程中摄入的营养物质相对来说有很大的减,对仔鱼来说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如果仔鱼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满足不了牙鲆鱼苗的营养需求,就会导致牙鲆鱼苗的营养物质得不到足够的积累,而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物质是会受营养物质的影响,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不足会影响色素细胞的形成。所以在仔鱼培育前的10个小时内,一定要找专门的科技人员进行人为的看管。保证仔鱼摄食得到保证,进而使得鱼体中的营养物质满足身体自身的v需求,确保降低白化、黑化症的出现。
1.2.控制好各期鱼苗的培养密度
在牙鲆鱼苗的不同成长阶段,对鱼苗的密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在仔鱼初期,仔鱼的密度最好保证每平方米1.5万尾左右。幼鱼的密度保持在0.5万尾左右。当牙鲆鱼苗的再次进行生长时,需要鱼苗的密度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例如后期仔鱼的密度从1万尾以下上升到1万尾之上,就会使得仔鱼白化、黑化症的出现几率大幅度增长。
而在牙鲆鱼苗的各个生长阶段,白化、黑化症出现概率最高的阶段就是仔鱼阶段,这个期间是白化、黑化症出现频率最高的阶段,在该阶段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仔鱼后期仔鱼的密度。控制鱼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保证鱼体吸收的营养物质满足鱼的需求,进而能够更好的形成色素细胞,进而降低白化、黑化症出现的概率。在这期间,大量的换水也可减少白化苗和黑化苗出现的概率。通过研究发现,大量的换水可以带来不同种类的野生单藻类生物。而这些单藻类生物可以使水中的轮虫发育更为迅速,进一步得仔鱼阶段的营养的摄入满足鱼体的需求。进而使得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速积累达到要求,减少白化、黑化症的出现。
二.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也决定了牙鲆鱼苗发生白化、黑化症出现的概率。通过提高牙鲆鱼苗摄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使得牙鲆鱼苗吸收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进而满足鱼体的自身需求,最终得到健康的牙鲆鱼苗。而且投喂经过强化油强化的天然野生轮虫,会使得牙鲆鱼苗摄入更多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丰富的营养物质也是降低白化、黑化症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天然野生轮虫以水体中的各种食藻类为生,天然野生轮虫通过摄入大量的各种藻类使得自身的营养物质更加的全面和丰富。而丰富的营养物质会使得天然野生轮虫自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而通过对更多的营养物质的摄入,使得鱼体能够对各种营养物质进行补充,进而使得牙鲆鱼苗的白化、黑化症极大的减少。当发现在后期仔鱼的肠部的小弯曲变成一个圈时,就要给仔鱼投喂这种经过强化油强化的天然野生轮虫以及丰年虫幼体,通过两种虫子交替进行投喂会使得鱼苗摄入的营养物质可以更全面,更有效的进入到仔鱼体内。而仔鱼通过充足的营养物质的摄入可以更好的进行营养物质的积累,而营养物质的积累变得增高,也会提高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物质的积累,进而会使鱼体内的色素细胞达到应有的水平。进而有效降低白化苗和黑化苗的出现几率。同时也可以通过针对仔鱼的食物来降低白化苗和黑化苗出现的几率。仔鱼通过摄入轮虫和丰年体幼虫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在进行投喂轮虫之前,针对这种饲料的喂养,使得轮虫通过对小球藻的摄入,使得体内积攒的营养物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对轮虫的定向培育可以间接有效的降低白化苗、黑化苗的出现概率。在牙鲆鱼苗的幼年时期,大约在30天左右投喂丰年虫幼体的同时也可以投喂一些轮虫,交替进行投喂,这样也可以有效的降低白化苗、黑化苗出现的几率。?-
总结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色素细胞的形成主要在仔鱼时期。而这段时间色素细胞与白化症,黑化症出现的几率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影响色素细胞的关键是营养物质,光照,温度,以及盐的浓度等方面,在仔鱼期间的环境的因素,例如水中的温度,光照的强弱,盐度的大小和放养密度都会对白化、黑化症的出现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及遗传因素也是影响白化苗和黑化苗出现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环境的调节控制以及对仔鱼在十七摄氏度摄入营养物质的相关调解。比如尽量使用天然野生轮虫进行投喂。使用强化油对野生轮虫和丰年幼虫进行强化,然后进行投喂,这样可以保证于鱼体摄入的营养物质更加全面,进而导致鱼体的色素细胞足够多,降低白桦苗和黑化苗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岳飞非, 郭鹏. 牙鲆鱼苗白化、黑化症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探讨[J]. 河北渔业, 2017(002)
[2]莫照兰, 茅云翔, 陈师勇,等. 养殖牙鲆鱼苗腹水症病原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J]. 海洋与湖沼, 2003.
[3]王伟, 侯林, 姚锋,等. 牙鲆鱼白化病因的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04(6).
基金项目: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S20201106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