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转新闻”速度越来越快看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坚守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张鑫
[导读] 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交平台媒体化趋势明显,“人人皆媒体”的时代逐
        张鑫
        北京青年报

序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交平台媒体化趋势明显,“人人皆媒体”的时代逐渐来临。但是在纷繁的网络环境中,各种真假消息层出不穷,反转新闻时有发生。反转新闻正冲击着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性,同时也在冲击着专业媒体的公信力。而在众多反转新闻中,一些专业媒体因为新闻专业性意识的淡漠和缺失,成为了虚假消息的来源。
        关键词:反转新闻、新闻专业性意识、新闻真实性原则、媒体公信力

        从袁隆平院士逝世消息被“抢发”说开去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然而就在袁老先生逝世前的几个小时里,却出现了一条引发广大群众先是心痛后来愤怒的“假新闻”——CGTN官方微博在当天上午10点多就通报了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这一消息随后迅速被一些媒体转发引用,甚至部分新闻客户端直接发布了弹窗新闻。
但是,就在看到这一消息的群众正陷入悲痛时,5月22日10时末到11时许,红星新闻、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开始辟谣。最终,《人民日报》发布消息,记者从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国工程院和袁隆平院士秘书处等多个渠道证实,网上关于袁隆平逝世的消息是        假消息,袁隆平院士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
随后,当天上午11点57分,首发这一消息的CGTN在官微发布致歉声明,称袁隆平院士仍在住院治疗,并删除了此前发布的消息。
从CGTN发布不实消息,到多家媒体辟谣,这其中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可以说是近些年新闻反转速度之最。这其中固然有事件越大辟谣时间越短的新闻逻辑在,但后续媒体没有因为CGTN是官媒就人云亦云,而是找到新闻核心人士或近核心人士来核实消息,事实才得以澄清。
纵观近些年的反转新闻事件,不难发现从2020年后,假新闻的被反转,也就是辟谣的速度越来越快。通过对2013年到2019年40件反转新闻的研究,57.5%的事件在两天之内反转。[引自邢丽娜、刘强.《反转新闻如何反转?——基于40例反转新闻的百度指数分析》,]但根据笔者对2020年以来20件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反转新闻做的统计,65%的事件在24小时内出现反转,20%的事件反转时间在12小时以内。反转的速度明显加快,这其中除了部分官方直接下场辟谣外,也于一些媒体从业者在纷繁的网络信息中仍旧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不无关系。

        反转新闻对媒体公信力影响的AB面
笔者认为所谓的“反转新闻”其实是一个组合新闻,就是针对同一件事先是出现部分失实或者全部失实假新闻后,该新闻又被辟谣、澄清的组合。反转新闻引发受众前后意见、态度和情绪以至于行动倾向的强烈反差, 才形成了所谓的“反转”。[引自林荧章.反转新闻的构成要件与发生根源[J].中
国编辑,2017(12):22-25]而在2020年,这一现象被广大网友加上了带有情绪色彩的新称呼——“翻车新闻”,这一名词的出现,甚至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
        反转新闻出现的核心是假新闻的存在。而出现假新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观故意,受某种利益的驱使制造和传播假新闻。这一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媒体新闻价值取向异化、职业道德的缺失以及目前违规成本太低导致的,并不在本次的讨论范畴内。另外一种情况是媒体从业者专业意识欠缺或者说专业意识淡漠导致的。
在CGTN误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事件很可能就是第二种情况。在该事件中,虽然CGTN是“首发媒体”,但其本身明显并不是信源,如果其实操者按照新闻专业性的要求对该消息进行核实,显然并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故。

但是从该微博的内容看,CGTN在首发微博中,甚至没有提及此事的信源,其新闻专业意识可见一斑。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当下,信源缺失的碎片化消息已经成了大众接收到信息的一种常态,一些自媒体不具备新闻专业性,往往成为反转新闻中的假新闻制造者。
但CGTN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属的新闻传播机构,也就是一家官方媒体。正是因为其身份,这些反转新闻带来的舆情反噬也非常剧烈。在致歉微博发布的短短一个小时之内,CGTN该微博下就涌入了近20万的评论,这些评论几乎是清一色的质疑、指责甚至是谩骂。这一事件带来的负面舆情并没有到此为止。
        在袁隆平院士逝世后,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去CGTN微博下愤怒的指责其“医护人员在病房里努力,媒体却在外面报道其死讯”,为了流量而“抢发新闻”的做法是吃“人血馒头”。
作为第三方,虽然可以理解CGTN作为官媒,不会主观故意策划这一新闻事件。但是在这一事件中,CGTN获得的流量越大,公信力损害越大。因为按照微博评论规则,很多网友是为了能对其进行指责而“加关注”。甚至在袁隆平院士逝世近2个月后,微博搜索“CGTN”关键词,其首个弹出的备选项仍旧是“CGTN致歉”。
而在这一事件中,对CGTN报道的消息主动核实的澎湃新闻、红星新闻等多家媒体都获得了大众的正面评价,同样迎来了一波流量,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公信力。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专业媒体的根本
        事实上,非主观故意的假新闻之所以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媒体从业者专业意识的淡漠。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工作者是最具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守门人”,必须把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作为第一信条。
在网络环境下,抢独家、抢头条的需要是媒体赖以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这一拼抢是在独家权威可靠信源、交叉证实的手段以及深入的调查研究上建立起来的,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而现实中,收视率、阅读率、点击率成为部分媒体的首要追求,新闻工作者价值取向的异化也不断发生。在新闻专业意识缺失的情况下,连基本的新闻要素,也就是“5W1H”,都无法保证全面的新闻报道,很难说是一篇真实的报道。
此外,整理近3年来的反转新闻事件,发现绝大多数的源头都来自微博、论坛、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任雨诺.《从反转新闻来看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2096-0360(2017)05-0005-02]。公众对这些渠道出现的信息,本就带着一定的质疑,但        是部分媒体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将未经核实的消息进行转发。在这一过程中,转发媒体无异于在消耗自己的公信力给虚假的新闻做背书。为什么不去核实?一来核实的成本比起转发一条新闻来说更高,同也影响了所谓的“时效”。但是,新闻的时效是建立在新闻真实的基础上了,脱离了真实,谈时效毫无意义。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新闻工作者座谈时指出:“虚假是新闻的天敌,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不能根据愿望来描述事实,同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搞清楚是个别真实还是总体真实,不仅要准确报道个别事实,而且要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25]
当下,反转新闻的反转的速度与越来越开正式因为更多的媒体意识到了在网络环境下,新闻真实性对于媒体来说不是要求更低,而是更高了。
        微博等社交媒体可以为专业媒体提供选题、延伸及补充,而专业媒体也可以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实时报道与跟踪报道。这也要求专业媒体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同时,不能及时辟谣的假新闻往往会导致严重舆情甚至引发社会事件,这就要求当下的媒体环境不仅对真实性有要求,对效率也有要求,也就是说需要媒体从业者更高的专业素质。

结语
        在社交媒体、自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对专业媒体的挑战更多。是追求流量,还是坚守媒体专业性原则,这并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对于专业媒体尤其是自传统媒体转型的媒体来说,其在网络环境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公信力。只有坚持新闻真实性,才能在网络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进而谋求更大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