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国网襄阳市襄州区供电公司 湖北省襄阳市 44110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随之迅速发展,加剧了电力企业的竞争压力。在目前社会形势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重视企业培训管理。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培训管理必须结合时代特色,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使企业在发展中获得优势。
关键词:互联网+;培训模式设计;拓展措施
1.“互联网+”时代的特色与意义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相互深化、相互融合。它推动了实体化经济的生产与创新,打造了更为广阔的信息与科学基础设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开放贯通的特点。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能够通过巨大的信息共享区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提升教育培训的科学性。在传统的教育培训实践中,数据采集的时效性相对较差,导致对行业发展缺乏了解。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力公司可以通过计算机有效地收集大量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分析,从而提高培训的时效性。
2.“互联网+”时代电力企业培训的发展
企业培训逐渐成为企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企业只有拥有优秀的员工才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传统的企业培训体系是单一的、零散的,形式不固定,整合程度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培训,颠覆了传统模式,打破了企业培训的内部壁垒,明确了企业培训体系需集中部署的方向。在“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的开放与整合度直接影响着自主学习有效性,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先进度与便捷度。
3.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的现状
目前,从我国电力企业的整体培训情况来看,技术人才不足,甚至出现了技术人才流失的情况。这是部分电力企业不重视技术提升培训的结果,由于缺乏培训资源,技术人才的数量赶不上电力企业技术升级的要求。一方面是管理人员的观念未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员工的培训处于被动、无效的状态,员工没有主动从培训中吸收、获取知识。在企业培训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参训人员的个人情况与发展需求来确定培训的方向和内容,以此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企业培训方案,以提高参训员工的素质水平,使员工的成长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来看,部分企业在培训设置时经常存在内容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既未根据公司发展需要也未考虑员工的个人需求,这样的企业培训计划,只能使培训工作流于表面,无法发挥培训的真正作用。同时,企业在培训计划设置时更偏重于技术技能培训,而对学员综合素质培养有所忽略,这样的培养模式不利于员工的全方位发展,也影响企业的综合发展。
员工对企业培训的态度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员工工作繁忙,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培训是工作的一部分而非企业提供的福利,不积极参与培训。二是受环境的影响,一些员工认为自己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掌握了相关知识和应用技能,因此不需要进一步的培训或学习。在电力企业中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未理解培训是提高自身能力和敬业精神的良机与“靠技术吃饭”在当今社会的意义。三是一些老员工文化学历水平较低,这些老员工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的能力有限,培训和学习中无法完全理解授课内容,对培训和学习感到厌倦,影响其对培训或学习的兴趣。
4.“互联网+”时代电力企业的培训模式设计
“互联网+”为公司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使他们可以使用这些资源来有效地估计当前的发展。企业发展战略是分析培训需求的出发点和基础。它需要整合各方的信息,并确定培训的动机和人员。这个过程不仅要考虑公司的经济利益,还要考虑员工职业发展的要求。
从员工和整个组织的利益出发,只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员工才能掌握企业发展的方向,为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企业培训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所有参训者和企业员工的实际发展需求,依照其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实际,整合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切实完善企业的培训方案。其次,需要进一步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优势,重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本单位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根据本单位未来发展需求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使得所有受训者都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本单位。最后,把员工依据其自身的职位以及未来将要“扮演”的角色建模,针对每一个个体“绘出”不同的培训计划与相关措施,全方位、多方面的考虑员工的培训需求。
培训部门应当组织调研企业的培训需求,整合职能部门相同的培训需求,对不同的培训需求进行叠加和整合。在培训开始前,分别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其他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对每个培训中心课程内容整体进行分析调研,进一步深入了解参训员工参加培训的实际需求,创建、调整和充实每个培训课程的内容,让每个参训的员工更积极参与到每个培训的课程设计当中。
5.“互联网+”时代电力企业创新培训的拓展措施
情境学习是一种常用于现场培训的培训方式。随着模拟化培训设备的进一步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培训部门很难在短时间内同步更新所有的培训设备和基础配套设施,模拟化培训和真实的工作情况之间的差异也正在逐渐拉大,培训的效果也就越来越不明显。提高场景化培养的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培训部门进行技能性培训时的培训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仿真和虚拟现实所需要的工作情境,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多维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使所需要进行训练的对象一目了然。只有这样,技能性的培训方法才会真正起到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系统给企业培训提供了强硬有力的“办学”条件,不单单对培训效果有提高,还增强了服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并运用大数据对员工的培训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实现了科学化的管理。培训工作全面融合了每位员工特质,并“因材施教”地落实下一阶段的相关工作。一是基于大数据的有关监测,创建数字化网络培训体系,将培训内容、效果以及线上与线下的内容信息总结并呈现。按照员工培训数据将结果反馈给平台。通过相关反馈意见,让各部门员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接受培训。此外,通过互联网培训,进行资源、信息、数据共享。不管是文字、还是视频,都能及时控制,确保培训体系的有效进度。二是根据信息化、综合性服务管理平台创设有关大数据资源采集与整合体系。例如,电力企业能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信息收入到数据平台之中,以便于参加培训人员能够通过平台,实现数据汇总与资源共享。通过控制中心的数据监测,可把员工分门别类按照对应的部门、岗位、性别以及特点去分配,且可以在线上完成相关考核,要使考核数据以公开、透明化形式来呈现。
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通讯软件应运而生。针对电力企业来说,部门相对分散,需要定期的利用通讯软件进行企业员工培训。例如,培训可以通过小组互动、视频学习等方式进行,这样员工就能够在不同的地点参加培训。另外,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参加培训,还能利用闲暇时间通过视频回放培训内容。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化工具创建新型企业培训模式,能够弥补传统培训的缺点与不足,进而提升企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培训效率。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电力企业想要不被社会与市场所淘汰,需要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而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培训创新模式,能强化企业培训工作的效果,使企业人才进一步契合企业的发展需要,让员工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推动电力企业奋力前行。
参考文献:
[1]鹿优,徐伟,张斌.“互联网+”时代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模式的创新和实践[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20,23(04):52-57+62.
[2]李晶欣.“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培训模式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9(0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