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代素霞
[导读]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并且是重要的粮油作物,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
       代素霞
       东明县东明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摘要: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并且是重要的粮油作物,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优质高产的大豆作物既需要依靠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有赖于目前快速发展的大豆栽培技术。新阶段针对全国栽培大豆的情况来看,虽然种植面积范围较广,但由于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使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问题不容乐观,只有在运用科学先进的栽培技术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产量的大豆产品,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种植户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研究方向为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具体阐述有关栽培技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为大豆种植户有所借鉴,实现增产增收。
       关键词: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大豆及大豆制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供不应求的现实问题使得大豆产品的价格上涨,因此相关农户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并运用科学地栽培技术增加大豆产量。与此同时,确保大豆实现优质高产,完善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不可少,只有从栽培技术和防治手段两个方面入手,才能确保大豆产量不断增长及质量得到可靠保证,从而更好地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大豆及其制品的需求,发挥其营养价值。
       一、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合理选择栽培土地
       栽培大豆时土壤的选择对日后大豆的发育十分关键,在选择中地质快时应综合考察土壤的松软度、深度、湿度、排灌条件、含氧量、肥沃程度等方面。确定栽培地块后,应对土壤进行翻耕整地,在整地过程中农民可以利用旋耕机这一工具,按照深松原则保证土壤的通透性和排灌条件,及时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为提高土壤的肥力,农户可以将杂草或枯枝埋入土壤,保证土壤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
       2.选择合适的大豆品种并进行处理
       为确保种植大豆实现高产,选择良种是其关键。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种植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多种因素,对于山东菏泽该地而言,热量条件相对较好且大豆机械化生产水平较高,因此在选种时应选择适合机械化收获、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抗病性好的品种,如荷豆23、齐黄34等适合该地生长的品种。合理处理大豆种子时首先要将含有缺陷的种子挑出,仅对完好的种子作出处理,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在预先处理后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将种子包衣去除后使其浸泡在药剂之中,从而达到消除种子所带病菌的目的,也是为后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做好铺垫。
       3.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
       影响大豆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为播撒种子的时间,过早播种会由于土壤温度使大豆生长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使大豆的出苗率下降;当延迟播种时,虽然大豆能够快速出苗,但后期幼苗和根系的发育并不理想,表现出抵抗力较差的缺陷,此时自然环境一旦发生剧烈改变,极易造成植株死亡的情况。因此,农户想要把握合理的播种时间,就要全面考虑土壤温度、当地气候等因素,使豆苗茁壮成长。
       4.优化田间管理工作
       田间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施肥、灌溉和除草三个方面。

施肥时农户应严格控制肥料的类型及施肥量,在考虑土壤肥力的基础上合理满足大豆生长对肥料的需求,选择肥料时应将农家肥作为首选,合理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量,避免化学肥料对土壤、周围环境及大豆的质量产生污染。大豆周围的杂草会抢夺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使大豆的生长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其产量,因此农户应及时做好除草工作,采取人工除草方式或更为省力的除草剂除草方法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农户在进行灌溉工作满足植株的水分需求时,应依据工序开展工作,科学灌溉,严格控制灌溉的频率及每次的灌溉量,顺应大豆生长规律开展各项工作。
       二、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1.防治灰斑病
       大豆发生灰斑病后,其表现为植株子叶中有深褐色凹陷的斑点,当外界环境空气湿度较高时,则会出现大豆植株叶片枯死的现象。防治这一病害可以采用将敌克松药剂放入拌种中的方法,也可以在灰斑病发病高峰期时向大豆植株喷洒多菌灵悬浮剂,采取后者防治办法时应注意喷洒频率应控制在每周一次,从而使大豆出现灰斑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2.防治锈病和菌核病
       种植大豆时锈病的发病率较高,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一大因素,当植株出现遭受锈病侵害时,农户可以选择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治锈病,使用该药剂时应注意合理控制喷洒量,喷洒频率为在大豆生长期内喷洒三次药剂即可,且每次喷洒药剂的间隔至少一周以上。当大豆受到菌核病侵害后,其表现为在大豆植株的上部出现褐色的叶片,摒弃在植株茎部分布着密集的褐色病斑。除喷洒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治锈病外,还可以在土壤表层喷洒适量的菌核利杀菌剂,从而有效降低该病害的发病率。
       3.防治大豆根潜蝇
       大豆根潜蝇大多在大豆幼苗期时啃食其根部并形成蛆道,使植株的根部溃烂降低其生长高度,若不能及时处理这类虫害极易造成大豆在幼苗期时死亡。有效防治的措施大多是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使用药物抑制大豆根潜蝇幼虫对植株根部的啃食,如在春季幼虫较多的时候,农户可以通过喷洒剂量为百分之八十的敌敌畏降低幼虫的成活率。
       4.防治大豆食心虫
       食心虫是大豆植株最为常见的一种虫害,这类害虫会侵害大豆的豆粒,使豆粒呈残破状态,为避免食心虫的破坏,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的方法即使用地膜覆盖,也可以采用化学防治,使用敌敌畏喷洒在大豆种植区域内或用敌敌畏浸泡玉米穗,将玉米穗放在大豆树杈上熏蒸食心虫,利用这一方法能够减少污染且防治效果极佳。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食心虫天敌的方式降低虫害的发生率,如引入赤眼蜂种种昆虫大幅消灭食心虫,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防治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豆作为种植的粮油作物之一,对我国人民的日常饮食十分重要。面对病虫害干扰大豆产量质量的问题,为实现大豆种植高质高产的目标,相关农民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将病虫害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促进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并使大豆产业朝向优化趋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伟.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田间管理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09):23-24.
       [2]吴先华,徐月东,刘伟琪,王金凤.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江西农业,2018(20):18.
       [3]王红早.明光市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18(18):75.
       [4]陈群.论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02):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