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日古丽·艾合麦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气象局 8436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地面气象观测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发展模式。本文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发展实际,首先介绍了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发展的优势,接着剖析了现阶段存在的弊端,最后提出了一些处理对策,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弊端;处理
引言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各级气象部门的基础工作,该项工作的开展是开展天气预报、气象服务、气候研究等气象工作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的自动化水平得到质的飞跃。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于气象观测业务的需要,我国各级气象部门一直致力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改革调整,不断优化观测项目,合理分工,不断完善气象观测数据采集、传输以及质量控制等业务流程。从2020年4月1日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完全实现自动化发展。目前,该项业务已经实施了一年的时间。尽管全面实施自动观测业务具备特别大的优势,然而因为实施时间还不是特别长,对于基层气象部门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弊端。因此,本文着重讨论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的弊端以及处理措施,为今后更好地促进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高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发展的优势
自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气象观测项目得到不断优化,取消了6项、调减台站任务7项,由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32项、省级气象部门自定7项。优化精简项目的目的,不仅仅是保障观测业务运行平稳有序、运转高效,还进一步促进基层台站全面转型升级。相对于人工观测来说,自动化气象观测的监测能力明显得到大幅提升,观测频次要比人工观测提高了了四、八倍,其中云观测站点大概提升了三倍左右,数据量比人工观测大概上升了十倍;观测数据传输所需时间从分钟级逐渐达秒级,到报完整率超过99%;数据传输频次和效率也达到明显提升,传输频次由以往的五分钟提高到现在的一分钟。地面气象观测频次、数量量以及传输效率的显著提高促使我国气象观测“监测精密”能力也有大幅提高,更好地适应于气象预报服务的需求,为实现“预报精准以及服务精细”的要求带来极大支撑。可以说,从人工值守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模式的运行,不但有效提升气象观测数据质量,而且为气象观测人员提供更多充足的时间,用于开展气象预报服务、气象科技研究、气象装备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中。基层气象台站观测业务完成数据采集获取朝着运行保障以及数据处理分析的转型升级,基层观测人员在预报预警、专业服务有以及防灾减灾等综合业务方面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的弊端问题
2.1观测自动化设备和技术不够先进
现阶段,与发达国家比较而言,我国的观测仪器设备与技术之间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也就是说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和技术的稳定性还不够。但是,气象部门的自动化开展,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要求非常高。实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业务的时候,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地面气象观测设备损坏的可能性很高。在一些传感元件中,湿度感测元件的质量不高,这也是地面天气观测服务的自动化运行中遇到的缺点。例如,在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开展的一些状况下,深层地表温度观测数据有的时候会时不时地进行跳跃,这不利于气象要素自动化监测质量的提升[2]。此外,在我国一些区域,通信网络仍然还不流畅,这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的有序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2.2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要求的精细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气候也大不相同,我国南方、北方、东部、西部等的区域地面气象观测环境均不一样,气象观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也将有所不同。
在时常发生灾害性天气的地区,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寿命也会遭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即便是在正常状况下测量气象要素数据,也无法较好地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并非万能的。若针对不同的气候开发有针对性的观测仪器,势必会大幅增加仪器开发的难度和成本。此外,随着社会各个领域对气象准确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要求的精细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2.3气象装备维护保障压力增大
在我国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水平大大提升的同时,全国上下实施了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各种新型自动气象站开始广泛应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模式大都需要依赖于各种地面天气观测装备。这些气象装备需要昼夜持续运行,长年累月地运行过程中,气象观测仪器装备会造成一些损坏。伴随着自动观测仪器使用量以及使用频次的持续增加,气象观测装备的维护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过去对气象设备的技术支持形式无法适应现代气象学发展的要求。尽管中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促进气象观测装备社会化维护和管理截至,但是仍旧面临着许多不足,例如资源整合不到位,社会化程度不够、技术较差,这些均影响了气象观测装备技术保障业务的顺利开展。
3处理对策
3.1提高气象观测技术水平
当前,即使各级气象部门已完全实施了自动化观测。但是,由于气象观测仪器的稳定性以及先进性还有所欠缺。所以,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紧密合作,大力做好新观测设备以及新技术方法的业务应用研究工作,为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给予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与观测自动化兼容的投资机制,配备适宜于本地环境的观测仪器。此外,有必要注重气象观测领域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努力处理好气象观测工作的各种技术大关,进一步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技术水平。
3.2加强现代地面观测业务的培训
为了与时俱进,跟上现代化气象观测业务发展需求,各级气象部门应时常加强地面气象自动化业务的培训。培训工作应从气象观测业务实际着手开展,紧贴现代化气象观测业务业务发展需求,可以邀请气象观测业务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应涉及到气象观测业务理论、气象观测装备技术保障及气象观测仪器设备使用以及维护保障技术、应急气象观测、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等各类内容,同时在培训中应针对气象装备技术保障进行实践演练,通过理论知识培训以及实际操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培观测业务的技术水平,为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的高效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3大力开展气象装备保障工作
依据地面气象自动化发展要求,需要合理地设置气象观测站,制定规范的工作职责,并按要求分配相应的业务人员,加强设备运行维护保障工作。此外,对于气象观测装备维护保障压力特别大的气象台站,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施自动气象站的社会保障模式,推进气象观测设备的社会保障机制。通过自主保障与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地面气象自动观测设备的安全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地面气象自动化业务的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地面气象观测全面实施自动化之后,虽说可以较好完善业务运行机制,促使气象台站的资源配置更好,且促进气象观测业务能力得到明显地提升。但是,有些气象部门仍然存在观测自动化设备和技术不够先进,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要求的精细化水平还有待提升、气象装备维护保障压力增大的弊端。所以为了更好地落实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工作,各级气象部门还需要从观测设备、技术以及保障等方面工作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业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浩然.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策[J].河南科技,2019(22):151-152
[2]陈淼.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19(07):118.
作者简介:海日古丽·艾合麦提(1993.02),女,维吾尔族,新疆巴州轮台县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