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承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误区解读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9期   作者:张晓华,王耕超
[导读] 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背景下,如今工业生产已经离不开承压特种设备。
      张晓华,王耕超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北京 100029)
      摘要: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背景下,如今工业生产已经离不开承压特种设备。因为承压特种设备本身存在使用风险,所以需要多加注意安全问题。为了保障工业系统的安全运作,必须留意制造与使用期间的安全问题。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检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以承压特种设备为例,分析无损检测技术使用误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旨在充分发挥无损检测技术价值,推动我国工业系统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承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误区分析

前言:依靠科技的支持,如今人们过上了便捷轻松的生活。工业设备无损检测,能够提高设备检测准确性,减少对设备性能的影响,以不破坏设备性能为前提检测设备的问题。该技术不仅能够检测设备表面与内部的构造,同时还能分析检测设备运行状态、性质、灵敏性与稳定性。
一、承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叙述
      如同字面意思,承压特种设备说的是使用中,需要承受压力的设备,常见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冶金、石化、电力系统中有着大量的承压特种设备。这些设备的性能,关系到国家经济能不能稳定发展[1]。工业生产期间,各种承压特种设备身处特殊、复杂的环境,深受易燃易爆物质、高温高压环境、腐蚀介质影响,有着很大的安全风险。生产使用承压特种设备的时候,需要严格且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安全。
      作为现代科技产物,无损检测技术在承压特种设备中的使用,可以实现表面结构与内部性质的全方位检查,了解设备稳定性、安全性情况。检测期间,并不会改变设备化学与物理性质,只需要按照设备型号、规格,选择合适的检测点,就能完成设备检测。该技术具有可靠、灵敏的特征[2]。在承压特种设备的检测中,检测对象主要是设备的焊缝、内腔、装配、状态。相较于普通的工业设备,承压特种设备有着更大的使用风险。为保障设备质量和性能,需要定期检查安全性,保障设备能够安全持续运转。
二、常见承压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问题
      使用无损检测技术检查承压特种设备时,经常陷入检测误区,影响检验有效性,埋下安全隐患。隐患一旦爆发,必然会导致操作人员以及周围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做好承压特种设备的性能、质量检测方式研究,提出有效应对方法。
(一)对接焊缝超声检测经常应用K2探头
      承压特种设备的超声检测,经常用到对接焊缝。有些检测人员不够了解焊接结构,忽视了工件厚度问题,只应用方便且简单的检测方法,使用大量K2探头。

超声波探伤检测对接焊缝时,K2探头使用效果好且操作比较方便,缺陷的定位和计算十分简单。不过检测的工件如果比较薄,则无法准确检测高风险缺陷[3]。
(二)同时进行敏感度调整和探伤
      有些检测人员在管座角焊缝的检测中,没有充分考虑各种限制条件以及灵活度,所以所选方案频频出现问题。尤其是没有考虑焊缝主体结构主探头测面,无法检测到重点的危险部位。管座焊缝的超声检测中使用直探头,需要使用工件大平底调节探伤,通过计算回波声压中的大平底和标准平底区别,了解是否存在问题。但有些时候检测人员所用声压公式有问题,所以出现了错误的检测结果。
(三)检测方法不正确
      所有检测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制造承压特种设备的时候,有些设计人员便出现了错误理解,觉得不能用射线探伤的部位可以用超声波探伤。但有些时候超声波探伤容易漏检,影响设备使用效果。
三、应对无趣的办法
(一)常用K2探头问题的应对
      为了顺利解决这一局面,一共有两种应对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在作图中,选择合适的K值。结束声束扫查以后,概括焊缝表面积,扫查高频率主声束危险性部位。如果检测对象的厚度超过15毫米,则应用K2.5探头。第二种办法是,全面了解焊缝坡口形状后超声检测,如果遇到了单面焊双面形状焊缝,则必须考虑工件的厚度,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K1扫查焊缝的尾部,配合K2探头检测,消除探测盲区。
(二)敏感度调试同时探伤问题的应对
      检测重要部位的焊缝时候,需要认真查阅图纸,分析每次的检测结果,充分了解焊缝缺陷和焊缝结构的分布。之后按照所了解的信息,合理选择设备,明确主探测面。首次超声探伤部件,需要考虑的是探头合适与否。应确保参数满足探伤要求。超声检测承压特种设备的重点部位时,需要先设定好参数,满足要求以后才可以探伤,整个流程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进行,保障检测准确性。
结语:与其他技术相比,无损检测技术优势众多,可以全面照顾到探测对象的各个部位,实现全方位检测。对于无损检测这一技术而言,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检测水平受限。唯有不断提高检测技术先进性与可行性,全面真实反映检测对象缺陷,才能最大化技术价值。本文深入研究了承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分析了承压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误区,以笔者经验提出一些建议,旨在能够更好的推广无损检测技术,助力我国工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世勋.特种设备检验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J].甘肃科技,2020,36(24):24-25+3.
[2]孙杰,李绪丰,胡华胜,傅如闻,王磊.金属保护层厚度对PEC检测结果影响的试验研究[J].无损探伤,2020,44(02):17-20.
[3]徐亚莉,曹荣庆,张国珍,张洪伟.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J].检验检疫学刊,2019,29(04):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