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锐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三分公司
摘要:近几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运营线路持续增长,市民热衷于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客流量持续上升。但地铁隧道空间相对狭窄,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垮塌等突发事件,对地铁应急处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地铁应急管理及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应急管理;处置效率
0引言
地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在发生不可抗力突发事件时,可能会使正常运行的列车出现晚点或中段运营,甚至危及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大面积影响到市民的出行。因此需要健全完善地铁运营应急机制,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对地铁运行以及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1国内外大城市地铁应急案例及经验概述
1.1案例
1971年12月,加拿大蒙特利尔地铁车站,一组列车进站时将正停在车站内的另一组列车追尾撞毁,引起地铁机车短路诱发火灾,死亡1 人。
1983年8月16日,日本名古屋地铁站变电所起火,造成3名消防队员死亡,3名救援队员受伤。
1991年8月28日,美国纽约地铁列车在运行中脱轨,10节列车车厢受损,机车随即起火,5人死亡,155人受伤。
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中央路站一男子放火导致火灾发生,造成198人死亡,146人受伤,298人失踪。
2021年3月4日,深圳地铁1号线因施工方违规施工,造成隧道顶部被击穿,中断运营近2小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1.2经验概述
(1)成功案例及分析
2011年8月10日,因觉得自己在打工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在广州务工的吴姓男子在广州第地铁的车辆内部放火使车厢在受损的情况,导致乘车秩序发生了严重混乱。在列车到达火车站之后,警方迅速冲进车厢当中疏散乘客,同时采取措施紧急扑救,及时扑灭了火势,很快的化解了现场的火情。后根据判决,其因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 年。根据审理,其因工作当中存在不满,在没有找到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就想做一些事情引起社会的关注。
2011年1月10日17时许,吴某携带一个5公斤重的液化石油气瓶,从广州地铁滘口站搭乘地铁5号线,伺机在地铁车厢内放火。当天22时许,在列车由小北站驶往广州火车站途中,在车厢内乘客众多的情况下,打开携带的液化石油气瓶的阀门,用打火机点燃从瓶内喷出的液化石油气,致使该节车厢着火严重受损,并造成乘客极大恐慌和混乱。3名乘客的头发和衣物被烧,吴某的手部和面部也被烧伤。这次事件未造成重大伤亡,得益于广州地铁设备稳定,以及人员的及时响应和处理,列车正常运营至前方站,地铁工作人员及时对火情获悉和扑灭,将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应急案例影响程度
根据历史案例的影响程度来分析可以知道,影响地铁运营安全,造成人员伤亡较多的主要的突发事件是火灾。地铁运营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对火灾对运营的危害,充分了解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
(3)应急案例经验概述
地铁运营部门应该成立专职或兼职地铁消防应急队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和健全相关消防规定,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培训,做到人人都是安全员。
2地铁运营应急处置模式研究
在总结国内各城市地铁应急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地铁运营应急处理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地铁运行的运营状态主要有三种,即正常、非正常以及紧急运营这几种运营状态。
2.1 地铁应急协调
在地铁运营当中,应急协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具体工作开展当中,按照明确的要求做好职能分工、建立响应机制以及机构设置,可以说是保障地铁在运行当中具有高效应急协调机制的重要基础。
(1)构成要素方面
在科学的应急协调机制当中,其具有五个基本的要素,其具体即为责任分工、启动条件、责任主体、协调机制、应急预案这几方面。
(2)模式类型方面
其主要的类型有: 第一,处置响应模式。在该模式当中,政府对地铁的专门应急机构进行设置,在紧急事态发生后,其中的指挥机构即能够发挥出自身的处理中枢作用,对现场的协调指挥任务进行负责,通过政府强制措施的应用保障相关措施都能够科学到位,以我国的广州以及上海地区为例,两者的地铁所使用的即是该响应模式; 第二,水平响应模式。在该模式当中,政府内部没有常设机构的建立。当紧急事态发生后,由地铁公司作为抢险主体进行应急处置。在此过程中,地铁部门同其余机构以及单位按照单对单的方式进行联系; 第三,混合响应模式。在该模式当中,具有常设指挥机构的建立。在具体工作开展当中,由该机构对相关任务以及命令进行下达,做好相关方面的协调。
(3)机构设置
在设置应急机构时,通常需要能够充分联系以下要求进行处理: 要建立具有常设、独立特征的机构,以此对可能发生的突发问题进行随时的应对。在成员选择方便,则需要选择在突发事件以及事态下可能涉及到的单位与部门。由市一级领导担任该机构的总指挥,以此更好的发挥其指挥作用。在必要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行政手段的应用保障相关措施在具体执行当中具有较好的效力。
(4)应急指挥办公室
对于应急指挥办公室来说,其在具体工作当中的主要职能有: 第一,对地铁突发事件的专项预案进行完善与制定; 第二,积极组织相关力量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以及特大事故的处理,确定现场总指挥,实现对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统一指挥,避免事件以及安全事故出现进一步扩大以及蔓延的情况; 第三,做好各单位的检查督促工作,保证其能够在事故当中做好信息收集上报、抢险救援以及相关的善后处理工作; 第四,督促各单位能够做好突发事件以及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防范。每一年,都需要组织做好重点单位应急救援演练。同时做好专门救援信息网络的建立,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面向社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在对社会当中谣言进行平息的情况下保障社会的稳定性。
(5)应急响应机制
应急响应机制,即当地铁发生突然状况时,在事故发生现场、应急处理单位以及指挥机构这几方面通过之前的规定,通过既定信息通道对信息进行反馈以及发送的机制。其具体包括有预测预警、指挥协调、信息发布以及预案启动这几个机制。其中: 第一,预测预警机制。在该机制中,其包括有预警、报警、通报以及响应这几个部分; 第二,事故报告机制。在该机制当中,当地铁在运行当中发生事故后,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即需要能够及时的将本次事故的详细信息、已经针对事故所使用的控制措施以及获得的控制效果通过专线电话方式的应用将其上报到应急指挥办公室。在此过程当中,要严格按照之前制定的应急处理预案确定上报的形式、内容与程序进行。当相关条件满足地面交通应急保障方案要求之后,地铁控制值班人员即需要以电话的形式将本次事故的影响区段、事故开始时间、预计影响客运量以及预计持续时间等上报给指挥办公室。地铁公司在事故发生的2h 以内,即需要在将本次事故书面快报写出之后报送给相关部门,并根据事故后续进展做好相关情况的续报。
3提高地铁运营应急的措施
3.1应对体系设计
在以往地铁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当中,仅仅应用地铁系统内部的突发事件相关应对措施,即更多的是强调内部系统当中某个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与处理,而在全面以及系统角度则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情况。对于地铁来说,是一个具有复杂、庞大等特征的系统,在具体运营时,涉及非常多的环节。对此,在建立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时,需要从全局以及系统的角度做好考量。
3.2加强预防
对于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来说,在以往体系工作开展当中,经常将事故发生后的处置作为工作重点。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突发事件的发生并非常态,如果能够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也是对于突发事件发生的一种良好应对,能大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对此,即需要能够在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当中对事前的预防引起重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将突发事件的预防纳入到应对体系当中,并且占据较大的比重。具体措施方面,首先需要在日常工作当中做好工作人员以及乘客的教育工作。在地铁运行当中,乘客的素质水平将对地铁的安全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此,即需要能够在教育当中使乘客能够具有更强的出行乘车意识,最大程度降低因乘客因素的存在所导致地铁事故的发生。其次,还需要加强对于乘客在事故状态下自救逃生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做好工作人员在职业道德、法制、安全以及技术方面的教育,在具体工作开展当中须时刻牢记与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避免出现麻痹大意情况。
3.3软硬件建设
突发事件的发生是无法预料的。对此,即须要地铁部门配置报警、消防以及监控等硬件设施,以此作为地铁实际运营中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同时,就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地铁事故的发生情况看来,仅仅在硬件设施方面的配备也并不代表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对此,即需要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软件方面的建立,以此最大程度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
3.4加快运营速度
在地铁运营中,对运营速度进行加快、减少人员集中时间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在地铁运行中,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减少事故危害,可以通过加快列车运营速度,使乘客们能够尽快到达目的地,减少滞留车站的时间。
3.5加强指挥协调
对于完善的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来说,人的协调与指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素。当发生地铁突发事件时,也离不开多部门间的合作。对此,即需要高效的调度指挥机构,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实现物力、人力资源的充分调动,通过对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危害。
3.6加强细节设计
目前,进行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建设,经常将事故发生之后的应急处置作为体系建设的重点。实际上,为了保证地铁能够以正常、平稳的方式运行,最大程度的降低事故发生之后的损失,则需要能够从预防角度入手,从各个细节方面做好危险源的编制与控制,以此保证在事件发生前将危害因素降至最低,减少事故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韩利民,李兴高,杨永平.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0).
[2]高雪春,杨其新.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初步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5):12.
[3]谈志坚,浅谈地铁运营应急的研究.科技风,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