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王亚栋
[导读] 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更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王亚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生态环境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300

       摘要: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更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可以为环保工作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的参数和技术支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出现下降趋势,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现状,人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全面发挥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从不同角度提出对应的应用,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状况;污染防治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环境监测监测、污染治理等已成为我们必须做好的工作。“环境监测”概念最早是为核工业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而提出的,因为核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放射性物质,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往往不可估量。因此,有必要对生产设施和运行状况进行监测,明确其强度和危害程度,必要时进行报警。在现代工业体系的进步过程中,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这使得工业领域的环境监测也变得必要;然后,从工业污染源的监测到对整个环境——污染物、生物的监测,各种社会环境中的风险因素和环境行为已成为监测对象。具体来说,环境监测的概念是指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技术,对可能对人体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其变化;在执法和监管方面,它是利用现代设备和技术,对代表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的一系列信息进行监测和检测的工作。根据监测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化学监测和非化学监测两种方式。
窗体顶端
2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
       2.1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
       虽然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方式,已经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成为物理监测、生物监测、卫星监测等多种形式的监测方式。而且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从而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环境监测范围的不断扩大,监测工作面对的挑战也不断增加,需要技术人员以分析当地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物监测和生态监测为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中的主要方式,妥善完成监测工作。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等内容,随着环境保护工作逐渐完善,虽然生态环保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得十分复杂,但是环境监测的硬件和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满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
       2.2环境保护标准方面
       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充分获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各方面数据信息,并且以其自身的评判标准来判定环境是否受到污染以及污染之后的程度,而这一评判标准的确定直接关乎着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因此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为环境保护的标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在环境监测工作得以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对生态环境的总体质量进行评价,环保工作的实际标准也就相依得到了确定,进而有利于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质量的合理化评估,环境监测工作所获取的数据信息是对环境质量做出的具有权威性作用的评价,监督管理着整个评价的过程。除此之外,环境监测工作促进环境保护标准制定的同时,还会充分对区域内的项目工程的施工建设为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环境监测可以实现不同时间、跨区域环境质量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充分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2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
       2.1明确排污标准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企业在生活污水排放前不会进行处理。由此引起的问题是地下水被污染了。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平衡被打破,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政策。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不仅使交通堵塞更加严重,而且使空气受到严重的废气污染。因此,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只有加大财力、人力、物力投入,通过监测控制排放标准,保证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才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2保护生态环境
       对于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以下是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环境监测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某个地方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地方机构可以利用现有技术,通过综合监测确定污染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治理方案。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方法控制污染源,可以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大大改善环境质量,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2.3指导城市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部门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环境污染也不可避免。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与经济的关系非常密切。总之,它是互补的、共同的进步。只有保证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才能达到双赢的理想效果。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目前,上述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适用的环境保护政策,要求相关机构将污染指标纳入监测范围,并根据污染原因确定治理方案在确定潜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使城市发展规划更加科学可行。
3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环境保护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我国环境保护法在保护改善生态环境,防治生态环境污染及其他公害,保障社会大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法的有效应用,基于环境保护法所对环境监督管理、防止生态污染、有关法律责任等所提出的明确法律条文,推进统一发布国家环境质量、重点污染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环境信息的公开,并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以此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体现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各项作用[4]。
3.2推进环境监测的科技发展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建设力度,打造大数据库,给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持,并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反馈,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服务。其次,不断提升环境监测科学技术,增强环境监测预警功能,提高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的监测重视度,不断将环境监测技术科研成果引入至环境监测实践中,全面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5]。
3.3加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力度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由环境监测总站对各站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适时采集分析,做到“谁考核、谁监测”。其次,构建国家、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协同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手段,实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第三方监督、专家库监督检查、区域质量控制实验室协同运行价值。再次,大力整治不规范监测行为,杜绝监测数据失实现象,存在违法行为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结束语
       环境监测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学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监测水平和监测质量。要勇于探索,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提升监测方法,切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娟.探析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途径[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1):32
       [2]庾东明.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J].清洗世界,2019(10):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