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平乡县环境气象评估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张兆博1 张国华1 王春燕1 郭志勇1 刘子宁2
[导读] 根据生态环境部门监测,2020年平乡县优良天数227天,同比(
      张兆博1 张国华1 王春燕1 郭志勇1 刘子宁2
      1河北省平乡县气象局  054500
      2巨鹿县气象局 055250
      
      一、空气质量概况
      根据生态环境部门监测,2020年平乡县优良天数227天,同比(2019年)增加57天,重污染天数22天,同比减少8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2项指标改善率分别达12.9%、12.7%,分别居全市第16、8位。PM2.5年均浓度55μg/m3,位居全市第7位。根据气象条件分析,年内混合层高度偏低、相对湿度偏大,日照时数偏多,气象扩散条件同比不利。但降水的湿沉降作用对环境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影响同比有利。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整体气象扩散条件与2019年同比较差。日照偏多利于臭氧光化学污染气象条件增强,是O3污染浓度上升的一个潜在原因。数值模拟评估结果显示:2020年的气象条件导致PM2.5浓度升高占比为3.6%,人为减排贡献导致PM2.5浓度下降占比为12.9%,表明减排措施的实行有利于PM2.5浓度下降,表明人为减排措施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气象条件特征分析
      (一)静稳天气指数
“静稳天气指数”是用于表示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综合气象条件的指标,指数越高,则发生或维持大气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大气污染的程度就越高。2020年平乡县年均静稳天气指数10.9,比去年(10.54)高了3.42%。其中2月、4月、9—12月静稳指数比2019年同期偏低,1月、3月、5—8月份静稳天气指数比2019年同期偏高(图1)。

          
      (二)风速
      对于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来说,风主要表现了平流输送的能力,但它又是局地性最强的气象因子之一。2020年邢年平均风速为1.6m/s,比2019年偏小0.1m/s。1月、5—12月平均风速同比均偏小(图2)。2020年平均风速减小,全年2级及以下风速日数(小风日数)增加,地面风场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
                       

      (三)混合层高度
      混合层高度越低,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加上地面风速较小,空气污染物被压积在近地面层,从而导致严重污染天气发生。2020年平乡县年均混合层高度866米,比2019年偏低9%(图3)。其中1月,3月,5月,6月,7月,8月比分别比同期偏低34.9%,10.3%,22.4%,12%,13.2,17.9%。垂直扩散能力降低。其中4月,10月明显比同期偏高16.6%,5.9%。垂直扩散能力较强。

       
      (四)相对湿度、气温分析
      相对湿度的增加会导致大雾天气明显增多,同时有利于颗粒物吸湿增长和污染物的二次反应。2020年和2019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66%和60%,相对湿度略有上升(图4)。2020年和2019年的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4.6℃和15.0℃,同比偏低0.4℃。其中2020年夏季平均气温比2019年偏低1.4℃;年高温日数(≧35℃)为6天,比2019年(41天)少35天,日照时数为2577h,较2019年(2208.6h)偏多16.7%。总体来讲,2020年的月平均气温较低,相对湿度略升,对颗粒物的扩散稀释影响较2019年不利。
      
       
      (五)降水的湿沉降作用分析
通过对降水过程前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发现降水对大气污染物有一定的湿沉降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浓度和缩短重污染日持续时间,但较小的降水过程会形成近地层高湿现象,污染物浓度也有可能出现增加。2020年平乡县年降水量为575.1mm,比2019年同期偏多68.5%(341.4mm),县区日降水量≥5mm和≥10mm的天数分别为23天和15天,比2019年分别多9天和6天。降水的湿沉降作用对环境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影响较2019年有利。
      三、气象条件和减排措施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评估
      依据气象行业标准(QXT479-2019),采用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的变化率来表征综合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变化的贡献,用地面至1500米高度气柱内PM2.5平均浓度与参考浓度的比值表示EMI,值越大表征气象条件越不利于近地面大气中PM2.5稀释与扩散,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份的气象条件整体不利于PM2.5浓度下降,且分布不均。气象条件导致平乡县PM2.5浓度上升占比为3.6%。人为减排贡献导致PM2.5浓度下降占比为12.9%。表明人为减排对大气污染防治贡献显著。
      四、建议
      (一)继续完善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精准管理水平,促使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更加显著效果。
      (二)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支撑力度,通过大气降水的湿沉降作用进一步达到消霾除尘的效果。
      (三)持续进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调控等优化调整,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