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尔滨市西直大街与桥北街交叉路口老棚户区改造的设计意向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1期   作者: 李越凡
[导读] 在我国,大多数棚户区都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产物。比如在此研究的哈尔
       李越凡
       东北农业大学    150000
       摘要:在我国,大多数棚户区都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产物。比如在此研究的哈尔滨西直大街与桥北街交叉路口的的棚户区属于是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由于各种原因而被遗忘的一片地带。周边的快速发展使得场地内的棚户区成为了一片“城中村”,环境脏乱拥挤。南岗区西大直街桥北街棚改项目于2017年7月28日启动征收时,这块棚户区的原住居民大部分早已搬出,居住的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建筑物架构陈旧,多使用红砖、水泥、木板等材料,不仅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也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政府计划棚户区建筑拆除干净后,不再进行商业开发,而是作为一块公共空间,为周边居民新建一处城市绿地公园用以改善周边老社区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哈尔滨 棚户区改造 街角公园 老城区
       1.引言:
       南岗区西大直街南岗桥北街棚户拆改工程项目于2017年7月28日正式启动,场地项目选址地点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东大西直街与南岗桥北街的十字路口,周边的交通便利,且社区人口密集。简易搭建并且线路老化严重的棚户区房屋一旦遭遇各种极端恶劣天气、火灾等各种突发状况极易可能出现坍塌,这也给其涉及周边农村居民区生活造成了巨大安全隐患。
       棚户区城镇居民和其周边社区的居民急切地想要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对于政府制定的实施税费征收方案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大力扶持,仅在15天的税费征收激励期内,该项目的征收率就可以达到93%以上。
       2.影响场地规划设计的社会因素分析
       2.1场地历史背景分析
       2.1.1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场地及周边主要居住 的是依存与铁路生活的居民。依托于铁路的带动周边场地发展,曾是哈尔滨最繁华的场地之一。
       2.1.2随着哈尔滨城市的飞速发展,南岗区成为了哈尔滨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西直大街南部的桥南街附近成为了繁华的商业区,而只有一街之隔的桥北街棚户区却成为了“城中村”,环境脏乱并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1.3南岗区西大直街桥北街棚改建设项目于2017年7月28日正式启动,棚户区的居民及其周边社区的居民迫切想要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居住条件的保障,对于政府所开展的土地征收项目工作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大力的支持。
       2.2场地现状分析
       2.2.1.场地200米以内的场地居民区和商业区都有分布但以居民区居多,场地500以内的场地大多为居住区,且这些居住区多为年代久远的老旧高密度社区。场地西侧有一老住宅区,较为老旧,在小区内有一部分公共区域,但整体较脏乱。可以将增加小区内公共空间和场地之间的联系。老城区内部道路拥挤,饮食,汽修类商铺较多,街道有待修缮。老城区内部环境需要改善。周边居住者活动空间和类型单一。
       2.2.2.场地西侧有酒店,公共卫生间出口正对场地,道路较窄。在场地设计时增加人行道。
       2.2.3.场地西侧紧邻西直大街这一城市主干道,东侧与居民区道路相连。西直大街车流量大,商铺较多,周边有大学及办公区域,比较繁华,人流量大。在紧邻西大直街的部分预留足够通行空间,也可设置休息空间。
       桥北街从纵穿场地,将公园分割为两部分。场地的南侧与铁道(拉滨线)相邻,在场地内可以看见火车通过的景象。
       3.影响场地规划设计的自然因素分析
       3.1气候因素
       哈尔滨市属于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冬季的最低气温约为-38.1C,最大约冻深1.97m夏季降水集中,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雨量为553.5mm,年平均日照在2500小时。
       场地受周边建筑影响,场地的西南侧位置受到的光照时间短,若在此侧安排为休息或活动空间,这块区域将在寒冷的冬季利用率极低。
       3.2地形因素
       设计的场地略有起伏但幅度不大,位于海拔141—144.5米之间,整体高差4米。地形整体东南高西北低。
       4.将此场地改造为一处城市绿地公园的优势:
       4.1.场地一侧与城市主干道相连,交通便利。
       4.2.场地独特的文化历史。场地是中东铁路建设时期留下的棚户区,承载了一代铁路人的记忆。


       4.3.哈尔滨市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棚户区的改造在改善居住和城市环境的过程中收到很大的重视
       4.4.场地的周边并没有提供更多绿地可以供大家使用,场地的开发建设对于周边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棚户区内以及其周边的社会居民都需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到政府所要实施的土地征收项目。
       5.设计的意愿与目标
       公园融入城市和居住者的生活当中,创造一个链接新城区与老城区的现代街角公园,使老城区的生活更加的充满活力。
       5.1为使用者提供多样活动空间
       作为一个主要服务对象为周边社区居民的街角公园,只有满足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才能提高场地的吸引力和使用率。
       5.2改善周边的居住环境
       为周边的活动者提供城市绿地,成为休闲,放松的去处。带动周边社区环境的改善。
       5.3体现铁路文化和铁路精神
       纪念老一代铁路工人的开拓精神,唤醒场地记忆,成为哈尔滨工业记忆里的一个小节点。
       6.对场地进行设计时应遵守的原则
       6.1功能性原则
       公园结合原有的地形进行设计,依据场地周边人群的需求和使用频率进行功能区域分布。
       6.2融合性原则
       恰当的娱乐休闲服务配套设施及合理流畅的行动路径将都市地域的生机和活力携带到了开放的空间,使之能够同时满足大多数居民的使用要求,努力让公园和居民日常的生活融为一体。
       6.3生态性原则
       植物以当地的本土植物为主,同时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使植物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7.最终结论
       7.1.场地周边交通便利,要考虑为流动人口提供临时休息和停留的空间。
       7.2.该项目的场地周边大部分均为人口密度较高的旧城镇社区,主要服务对象是附近的社区居民。
       7.3.场地周边居民区设施老化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备,建筑密度高,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绿地稀少。街角公园的设计需要为周边居民提供满足需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绿地,并且应该起到带动周边居民区的翻新和周边居民不爱护公共环境的不良习惯的改变。
       7.4.场地紧挨铁轨,从场地内可看到火车轨道上的火车的经过,可以设成一个观景平台。
       7.5.桥北街将场地一分为二,两边的设计要连贯,并且可以为桥北街上的路人提供好的景致。
       7.6.距场地200米以内的西直大街南侧有一个“绿皮车记忆主题餐厅”,以铁路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克与餐厅遥相呼应。
       7.7.哈尔滨冬季寒冷,有季节性冻土,并且降水较少,风大。植被选择耐寒耐旱,扎根深的,多种植本土植物以及适应力强的植物品种。冬季下雪又容易结冰,铺装一定要摩擦力强,要防滑。
       7.8.根据日照分析可得出,场地的西南侧采光不好,不划分为休息或活动等人活动频繁的场所。可以种植耐阴的植物品种。
       7.9.场地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在东南面种植喜干燥的植物品种,在西北侧可种植喜湿的植物品种
       7.10.经过调查得出:居民区和西直大街一侧的的不同人群的活动频率明显不同。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不同,满足不同需求的场所的设计参考一下最需要这个地方的人群的特征和需求。
       7.11.场地有着浓厚的铁路文化,周边的居民区的许多老人都曾是铁路职工,对铁路有着十分浓厚的情感,并且场地紧邻一条铁路线路,要将铁路文化融入到街角公园的设计中。

       [1]董丽晶,张平宇.城市再生视野下的棚户区改造实践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03):44-47+52.
       [2]田艳平.旧城改造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J].人口学刊,2012(06):72-80.
       [3]王晓芳,郑文升,陈才.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城市化困境与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06):2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