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韧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221151
内容摘要:21世纪的艺术设计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要突破传统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弊端,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增设专业课程。艺术设计考试就是决定用什么样的网,钓什么样的鱼!并不是说我们不知道就做不到。优秀人才是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育,素质教育
1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素质化发展
1.1回顾20世纪初,为了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教育基本上被视为人类的投资,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后备人才的手段。教育追求技术和经济的实践目标,忽视人们观念和人格的变化,注重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人的精神和价值的实现,注重继承而忽视创新。在21世纪,教育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即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物质生活做准备,而且要进行精神修养,实现人格的升华。这体现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我们应该处理好学会理解,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之间的关系。
1.2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教师教学,学生聆听。在学习和实践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进入学校后,学生被大量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淹没。他们每周都做很多作业。每个老师都想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每个班级的内容都是大而全的安排。这些学生太穷了,不能学习和理解。结果通常是抄袭作业,粗心练习,然后回到老师那里。一方面,技师学院的管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质量和技能培训不足,学到的科学知识不能真正掌握,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和企业需要大量有用的人才来创造未来,开拓市场。因此,技师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很难适应社会。
2不可否认,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头脑中,艺术仍然是一个奇怪的领域。当学生读完小学、初级中学时,他们对艺术知之甚少。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梵高,毕加索和舒伯特。这充分说明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基础教育后,学生们走进技师学院,学生应充分接受美术审美教育,掌握美术规律,高中美术课堂的合理设计尤为重要和艰巨。在西方教育模式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化艺术教育模式,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能找到一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渐进式过渡模式。我们的美术教育课程应该与初 高考科目相匹配。这样,我认为艺术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技巧和方法的教学,而应该是观念的更新。我们不应该要求每个高中生都能画画、写字、唱歌、跳舞,但是我们希望每个未来的毕业生都能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平静地讲出音乐大师的著名曲目,对艺术有更广泛的理解。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他们的思维。研究表明,艺术教育活动的合理开展对于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情感道德的培养以及知识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3在教学方法上,艺术教育由于其文化内涵和趣味性,是一种相对宽松的教学方法,在较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我们应该理解和接受知识,摒弃表面意义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在此之前,简单的应试教育模式已被实践证明: 由于过于单一,导致学生知识水平偏低。根据对中国一家美术馆的调查,在中国的大多数美术馆,参观者平均每七秒钟完成一幅画,而且时间很短。原因是大多数参观者无法理解它,也无法从更深层次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事实上,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不仅是艺术家的创作,也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和消费。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应适应艺术大众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与人文性相结合。
4、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注重专业建设,不能脱离社会、市场和现实。同时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与现代企业管理和大众消费文化相关的能力培养,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材料与色彩、纺织面料、电影摄影、传播理论等课程,使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更新与补充,丰富新思想、新内容。这样,教学就可以与社会相结合,学生的就业信息反馈可以作为调整教学内容的依据之一。
4艺术设计高考的素质化
中小学应解决好知识与素质的基础教育,进入技师学院要处理技能、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为他们今后继续深造和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本科教育是以专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这表现在大学生要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学习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预备训练,为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大学阶段是青年人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国家的发展,决定于人才的集结与构成,人才的关键决定于高素质的基因与体现,高素质的产生又取决于一个国家教育的普及水准与质量,教育质量又取决于每一个高等院校的师资情况,有了优秀的师资队伍,最终还需要合格的优秀生源。
数十年来大众的观念是:“设计即画画,能画就能设计。”希望通过艺术设计高考的改革,深刻广泛地传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人才的思想!我们不是美术院校招收纯艺术类人才,我们要造就的是能发展中国艺术设计事业的人才!
5就美术学科而言,高中美术教科书内容繁杂多样,但知识深度却有所降低。我认为这需要美术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有意识地延续相关课题的广度和深度,并扩展相关课题的知识水平。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自己发现客观美,而且在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更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使他们获得与美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果戈理曾经说过: “理解艺术,发现艺术的内涵,将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优雅的气质和美妙的美,提高人们的素质,让你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任何艺术作品都注重表达美、文化、冲突和矛盾的内心世界。通过对生命情感的敏感,试图通过表象来揭示更为本质的东西。艺术作品滋润着艺术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渗透了独特的传统儒家思想(中庸之美)、道家思想(简约之美)和阐释学(无欲之美)的影响,并涉及到哲学和文化。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一种文化的自我约束和笔墨的含蓄。因此,在设计中国画这门学科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这一点,把我们的知识拓展到中国文化的层面,否则学生就无法认识到美的本质。在谈论西方艺术作品时,首先要考虑西方独特的宗教观、社会观和历史观。
6我们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三阶段教学形式: 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课程之间没有内在联系,教学模式不系统,综合技能培养不足,学生不能掌握系统的艺术设计方法和程序,所谓的基础课程不能为专业设计提供支持。没有清晰的轮廓和标准,也没有融合和连接。因此,没有全面的艺术设计实践,就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必须建立在高度综合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开设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培养多学科、多角度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形成真正的交流与互动。
结束语
康德在他的“审美意象”概念中曾提到过“审美的意象能引人想到很多的东西”。王朝闻先生也说过“艺术作品、艺术形象,其实可以说是有利的诱导物,可以让欣赏者利用他们艺术形象联系生活、联系文化,学到其他的很多学问。”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艺术教育应该是顺应世界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重视起来的时候了。素质教育下的艺术教育我理解为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性,注重文化素质、情感伦理的加强,定位于多元、素质化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强调艺术教育的知识联系扩展性。让艺术走出少数人了解的狭隘的纯粹艺术圈子,吸收我国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文化的营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1]刘承川.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美术大观,2008(03):171.
[2]刘建湘.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120-121+109.
[3]辛淑英.谈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素质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