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配电线路施工中接地装置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1期   作者:卢立春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卢立春
       济南光明电力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商河分公司  山东济南  2516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都涉及到电,因此配电线路中的接线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接线出现问题,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由此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因此要高度重视接线问题,保证电力的快速安全传输,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配电线路;接地装置;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生活观念都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一直很大,人们的用电量近年来持续走高,表示人们对于用电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现在很多电子设备越来越精密,对于电流扰动具有很强的感应,对于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电网供电来说,其配电线路施工的质量将会直接给电网供电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重视接地施工,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配电线路施工的稳定性。
1配电线路施工中接地保护装置的原理与机理简述
1.1配电线路施工中接地装置的功能
       接地装置是指埋设在地下的接地电极与由该接地电极到设备之间的连接导线的总称,在配电线路中,接地装置分为接地体与接地线路两种。其中接地体是指埋在地下的配电线路直接与土壤中的金属导体相接触。而接地线路为连接地体与电气设备的缆线。接地体被分为自然接地与人工接地两种,自然接地是指原本就存在的接地体,而人工接地则是后天人工建造的电气设备。人工接地分为功能性接地与维护性接地。主要作用是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行以及减少设备运行过程中带来的噪音。而维护性接地的作用则是为了减少电流误伤人畜的可能性。
1.2接地装置工作机理简述
       接地保护装置主要包括零线接触保护和接地保护,前者在三相四线制线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将接地装置的中性点与电气设备外壳合理连接。当中性接地点和露出的导电线路均带有电荷且发生碰壳时,相线和零线会出现短路的情况。当短路电流达到规定值时,接地保护装置便会自动跳闸,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后者在三相五线制线中应用较多,是将电气设备露出的位置与大地合理连接。当线路及电气设备均带有电荷且发生碰壳时构成回路。当发生相关故障问题时,接地保护装置便会自动跳闸,进而规避相关问题带来的影响。
1.3三相五线制
       当配电线路系统中采用三相五线制,相应的保护接地系统通过变压器中二次输出端的工作零线和PE线分开而实现保护功能,也就形成接地保护装置。这种保护接地的原理是将电气设备外露部分和大地进行直接联系,那么设备带电部分和线路在发生意外碰撞时则会形成电力回路,从而形成保护作用。一旦电力设备出现问题,保护装置则会出现跳闸或脱扣,对人们形成保护,确保人身安全与设备的安全。
2接地装置施工技术
2.1接地材料选择
       接地装置的应用效果会受到接地材料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接地材料进行严格把控。对于水平接地而言,最佳的施工材料是镀锌扁钢,可以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对扁钢截面大小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也需要对接地位置进行有效处理,让其呈圆弧状,并确保圆弧半径不小于压带距离。另外,为了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需要确保钢材厚度的均匀性,对裂痕问题进行有效避免。如果接地电阻超过了4欧姆,那么需要对接地体距离进行有效控制,通常其距离应在6到8米之外。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当地地形,对接地装置距离进行明确,并确保其最小距离应超过5米。


2.2严格控制接地装置施工工艺
       配电线路施工中接地装置施工管理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接地装置安装要求进行安装,严格控制接地装置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将辐射环节和技术工作法作为其出发点,对技术人员展开专业技术性培训,并对电工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展开教学,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结合。与此同时,保证在配电线路施工中接地装置作业人员是经过技术培训,技术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证明的,在接地装置施工分工过程中需要确保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在检查接地装置时需要耐心、细致,并将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对接地装置性能还要进行定期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确保实施监控接地装置运行情况,从而实现对接地装置安装工艺与敷设工序控制的有效性。
2.3水平接地技术
       水平接地是接地装置的一种施工技术,对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结合施工实际以及地形地貌等特征,对水平接地技术进行合理应用,比如对于土层较薄、岩石或者是砂石等地区,就比较适合应用水平施工技术。首先,需要对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可以将圆钢、镀锌扁钢等作为施工材料。其次,在焊接结束之后,需要进行挖掘填充工作,并对接地材料间距进行合理控制,通常其最佳间距为2米到4.5米之间,同时也要确保其埋设深度大于0.5米,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施工要求,而且也可以对电阻流散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进而提高装置安装以及线路施工的质量,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另外,如果将镀锌扁钢作为接地体的材料,那么应将其进行倾斜摆放,进而对流散电阻进行有效降低。
2.4垂直安装技术要点分析
       垂直安装这项技术的要点就是更好地处理好接地面和接地体之间都关系,严格控制二者之间的角度。除此之外对于多极性接地装置来说,也需要对装置和地面之间的距离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屏蔽作用过于明显影响到整个系统功能的发挥。为了保证配电线路施工的安全性和运行的稳定性,还需要优化接地装置的应用方式。举例来说,在安装过程中也应该保证垂直接地钢管材料为锥形体,这样才能保证环形位没有缺口存在,并且还能有效加固接地装置,就正常情况来说,缺口和管口之间的距离大多在16cm左右,缺口数量大多为4块向内侧弯折。同时也应该做好钢管的焊接工作,保证钢管顶部成为一个椎体,如果角钢效果较差的话,也可以直接将钢管顶部加工成追形体,加固接地装置。
2.5敷设水平接地技术
       对敷设接地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可以对接地电阻进行有效降低,在土壤电阻率比较稳定的前提下,接地装置电阻主要取决于装置接地面积,如果接地网面积一定,那么应确保接地网低于16h,这样就会减少电阻的衰退速度。另外,也需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对敷设网孔数量进行明确,一般而言,网孔数量应不超过30个,进而对接地装置的功能、作用等进行有效保障。
2.6优化与控制杆塔施工技术与排水技术
       杆塔施工是配电线路施工中的重要施工技术,对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杆塔施工中需要对相关因素进行优化:①要确保杆塔施工符合配电施工要求,避免在施工中出现变形或下沉等问题;②为了确保塔角施工的基准面完整,就要保障杆塔侧面与正面是完整的,才能降低土体破坏程度,为土地稳定性提供保障。配电线路工程施工还要加强对排水技术的优化和控制,降低由于外部自然环境对施工作业的影响。为了提高配电线路施工质量,还要加强对防水技术的改进工作,可以进行排水沟的开挖,使水沟的排水量提高,还要对排水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减少雨水对线路的影响和冲刷破坏,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就必须做好配电线路的施工工作,配电线路施工保障了我国的用电质量以及用电效率。其中,接地装置更是进一步的保障了人畜的安全,使得人畜不会被电流所误伤。因此,接地装置对于我国电力改革工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要加强接地装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工作,确保接地装置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彭海艳.对电力工程配网架空线路的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J].科技信息,2017(3).
[2]葛英志.浅谈配电线路施工中接地装置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6(12):58-59.
[3]黄传水.关于配电线路中接地装置施工技术分析[J].河南建材,2016(3):158,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