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民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山东 曹县 274400
摘 要:加速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措施。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中,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对于提高农业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激发;农技推广;支撑;现代农业
窗体顶端
随着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农业方面也将农技推广作为重要方向,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并且也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工作效率,农产品的质量也会得到更好的保证,农业技术的推广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力支持,进而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其现代化的时代步伐。
窗体底端
一、农技推广瓶颈问题的表现
1.1行政力度不够,缺乏推广外力 在现实条件下,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还离不开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村两级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推动。但由于上级政府对基层两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上,农技推广所占的比重比较小,导致乡、村两级没能把农技推广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对一些重大农技推广,只是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缺乏必要的督促、检查和问责,农技推广在行政工作上还没有形成强势。
1.2体系机制不活,缺乏推广动力 目前,县(区)、乡(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存在人员断层、知识老化、装备落后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缺乏激励机制,存在“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大多数农技人员缺乏对农技推广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工作激情,没有完不成任务就要被问责、淘汰的危机感,农技推广队伍缺乏应有的活力。
1.3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推广实力 据统计,一般发达国家的农技推广经费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5%左右,从而导致技术推广部门在抓试验、示范等方面,缺乏力度,难有作为。
1.4农民素质不高,缺乏推广合力 科技推广的终极用户是农民。目前,偏远地区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对新事物接受比较慢,甚至惰性大,怕麻烦,不愿采纳接受新技术、新工艺。如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有的地方无偿给农民提供地膜滴管,农民也嫌麻烦不愿使用,形不成推广部门与农民之间共同推广应用农业技术的合力。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科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解决农技推广瓶颈问题的对策
2.1健全农村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形成农技推广工作的强力态势 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引导,提高从事农村工作的广大干部对抓好农技推广重要性的认识,使各级干部真正认识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抓科技推广就是抓发展”,通过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推广工作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健全考核体系。当前,绩效考核是各级政府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应当在考核内容上增加科技推广工作的比重,形成抓不好科技推广工作就没有政绩、就是失职的浓厚氛围,切实发挥绩效考核在农技推广上的“指挥棒”作用,从而,真正把农村工作的兴奋点和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到农技推广上来,使行政这只手真正在农技推广工作上攥成拳头,发挥其引领作用。
2.2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使科技人员真正进入科技推广的主战场 主要是对目前的农技推广机构引入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技人员的能动作用。一是完善岗位工作目标管理。对现有公益性科技人员推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基本职责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合理设置分值和考核办法,奖优惩劣。二是创新运行机制。探索实行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技术推广与经营相结合的推广模式。让农技人员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走出机关,开展个人或集团技术承包,签订“超产提成,减产赔偿”合同,把技术推广与经济效益挂钩,使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同时,鼓励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在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兴办经营实体,实行“一站两制”,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到“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通过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2.3增加资金投入,为农技推广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一是应建立农技推广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逐年增加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预算。二是应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经费。为改变基层科技推广工作经费严重缺乏、试验示范、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等日常工作难以开展等被动局面,政府在工作经费保障上,应向基层站(所)倾斜,努力提高基层推广机构的装备水平,切实保障他们有条件、有能力、有尊严地在农技推广第一线发挥应有作用。
2.4强化科技宣传普及,增强农民应用科技的内在动力 解决农民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认识和应用水平,是当前解决农技推广瓶颈问题的关键。为此,应着力在解决农民“想干、会干”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强宣传引导,真正解决农民对应用农业技术“不想干”的问题。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简报及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靠科技增收致富的人和事,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努力造成人人想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培训和示范引导,解决农民“不会干”的问题。一方面采取办培训班的形式,请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和善于同农民沟通的农技人员,给农民讲课,让农民真正对培训内容听得懂、记得住。科技人员还可以直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手把手”地现场指导,让农民既学懂理论,又学会操作。另一方面,采取抓示范区、示范场、示范户和培养科技带头人的办法,靠典型引路,用事实说话,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引导农民跟着干、学着干。这样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收到了培养一个科技带头人,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事半功倍的效果。
窗体顶端
三、结束语
农业生产活动作为我国的基础行业,将农业生产活动的质量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高科技的逐渐普及,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的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得到提高,进而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为实现这一目的,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民的满足感,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瑞庆.基于农机推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作用的简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215(11)
[2]于晓波.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与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462(04)
[3]黄振刚.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9.742(08)
[4]乐红滟,王华丽.第五师89团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7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