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宇
长讯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510507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我国工业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工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机电控制系统也得到了创新式的发展,并且随着自动化一体化技术的革新,减少了系统设计的成本,也促进了我国工业生产水平的发展。由此可见机电控制系统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与工业生产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具体叙述了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思路,以期为我国机电控制系统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机电控制系统;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社会生产力得也得到了极大发展,生产能力也在不断进步,同时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已成为时代热点。在机电控制系统设计中,合理结合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机电系统工作能力,同时可以节约系统的建设成本,以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1.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概述
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主要分为机电控制系统设计与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两部分。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设计人员须对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流程及方案进行详尽全面的了解。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本质上是通过计算机系统与互联网科技,对机电设备的生产过程进行相应管理,利用远程操作技术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管控,以保证机电设备自动、智能地进行生产活动,降低企业成本开销,提高机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同时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可以保证我国工业化的稳定发展,降低施工风险,促进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1.1 机电控制系统研究
机电控制系统是指在没有人员参与的前提下,机电设备能按照系统设置好的运行方案,进行生产活动的一种生产控制模式。机电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控制器与待控制的机电设备相连。机电控制系统结构如图1.1所示,分析结构图可知,控制器主要应用的科学技术有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数据分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通过合理利用高新科技,科学地完成系统与机电设备之间的连接。同时为了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在进行机电控制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会增设传感监测技术和通信工程技术,并保证各项技术之间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融合,以便为自动控制技术提高良好的设计环境,以高效完成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并保证设计的稳定和安全。
1.2 自动控制技术理论基础研究
为了更好的应用自动控制技术,设计人员须对自动控制原理进行充分了解。我国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现代控制理论和经典控制理论两种。经典控制理论适用于单一变量的线性系统。该理论的研究方向较为古典,多用于自动控制技术的数学研究领域,在工业生产方向的贡献并不突出。而现代控制理论适用于变量较多的非线性系统,并能详细分析机电控制系统的实时状态,并对机电控制系统可能发生的状态进行合理预测,因此可以实现对机电系统高强度高精度的自动化控制,保证工业生产活动的安全稳定[1]。
2.机电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思路
设计人员应该以提高工业生产能力为核心,科学合理地进行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设计人员须综合考虑机电设备的结构特点、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等因素,并结合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及企业的生产需要,以保证能科学合理地完成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同时一体化系统须拥有多模块协作、智能网络管理等功能,并且尽量应微型化以便于后续安装,也能利于设计人员对其进行后台应用管理,保证企业能较好地实现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并有效提升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因此设计人员须重点关注系统功能模块的优化配置,保证各模块之间能够正常协作,以真正实现机电控制系统的一体化、自动化,提高企业的工业生产水平。
2.1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
2.1.1系统设计的核心理念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因此设计人员须了解系统设计的核心理念,即促进工业生产水平大发展,设计人员须详细分析机电设备的物理结构特点及其产品生产能力,将分析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合理比对,保证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的专业化、智能化、高效化,提高机电设备生产能力,并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2]。
2.1.2 组合法
组合法是目前我国一种应用普遍的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尤其适用于数控机床一体化设计。合理利用组合法进行数控机床一体化设计,可以保证数控机床功能多样化,提高产品质量并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组合法通过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将各类功能模块进行连接组合,以实现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组合法具有多模块组合设计的优势,系统功能齐全,可以在现有的机电控制系统基础上进行设计改装,将各类功能模块进行合理整合,设计方案简单易懂,且耗时较短,可以很好地实现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但是由于机电控制系统原有的功能模块性能各异,因此设计人员在利用组合法进行一体化设计时,须结合机电设备的实际生产需求来进行功能模块的组合连接,保证各功能模块之间不会产生功能冲突,避免影响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进程[3]。
2.1.3 取代法
取代法也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由于取代法是将电子线路与设备的机械控制结构进行替换,以达到对机电设备的控制效果,因此与组合法相比,取代法更适用于电子机电设备一体化设计。机械控制结构是机电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机械控制结构的工作模式单一,效率较低,无法有效提高机电设备的生产能力。通过合理利用取代法,用电子线路替换机械控制结构,可以有效解决工作模式单一的问题,并保证系统的生产能力。利用取代法进行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时,须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技术,以保证精确完成电子线路的替换工作。该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除了可以提高机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外,还可以实现系统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以便设计人员对一体化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改良,有效提高企业生产力[4]。
2.1.4整体法
整体法与取代法的设计思路较为相似,但是整体法须将电子线路与机械结构进行合理融合,而不是替换,以此实现机电控制结构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整体法的功能与组合法相似,可以让一体化系统具备多功能特点。需要注意的是整体法的设计要求较高,操作难度也大于组合法,因此设计人员须在设计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较高,但整体法的一体化研究有利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在进行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思路选择时,企业须结合自身机电控制系统运行实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设计方案,保障企业的工业生产能力,提高企业工业化水平。
2.2机电自动控制运行线路设计
设计人员须通过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合适控制器设备,在机电控制系统中完成机电自动控制运行线路设计,以提高机电控制系统的生产工作能力,并健全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机电设备生产的自动化,降低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难度,提高企业工业化水平。
3.总结
本文通过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一体化概述,提出了相应的一体化设计思路,并对其中的核心概念、设计方案、自动控制运行线路进行了多方面分析,以期实现机电一体化设计设计,提高企业工业化水平,促进机电设备生产的全方位发展,帮助企业完成系统控制自动化转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磊,张安良。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1):2986.
[2]刘敏。基于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分析[J].电子世界,2018(15):206.
[3]杨海涛。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834.
[4]徐铁。浅析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