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管期限划分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1期   作者:申琴溱
[导读] 对任意一个国有企业来说,档案管理工作都是最基础的,从某种意义
       申琴溱
       内江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641100

       摘要:对任意一个国有企业来说,档案管理工作都是最基础的,从某种意义来看,它可以体现国有企业的职能活动。就档案保管期限而言,主要内容是对档案保存时间的确定,这将关系着馆藏结构的质量以及档案价值的实现等,强化保管期限的划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价值。基于此,文章进行如下探究,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管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保管期限

引言:针对档案保管期限来说,通常情况下可划分成三种类型,包括十年期限、三十年期限以及永久期限。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期限表有着关键性作用,但是因为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对保管期限的划分,还有着一定的模糊性及随意性,其操作性也相对较差。对此,文章结合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对保管期限的科学划分方法进行了探究。
1.修订档案保管期限表的重要性
       针对档案工作来说,保管期限表不但可以判断档案的保管期限,还能对档案的价值进行评估,为其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同时对国有企业来说,也能为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夯实的基础。对此,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其保管期限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虽然我国在各个时期都制定了很多保管期限表,也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相关的管理经验,但是依然不能设计出健全的保管期限表,这也进一步对国有企业的有关活动造成了影响。就保管期限表来说,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其中列出的条款相对较少,不具备较强的操作性,条款中的相关内容比较含糊。另外,因为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其领导层对档案管理工作都缺乏一定的重视,有关的档案管理者也都是非专业人才进行负责,因此档案保管期限在进行划分时,不具备合理性,有着很大的随意性特征。
2.修订期限表可能遇上的障碍

       档案是在各部门中产生的,因此每一个部门往往都比较重视自身的运用,为本部门提供一定的便利,注重自身利益的维护,使其服务于本机关,而针对部分公众社会问题,就缺乏一定的关注。对此,要求各个机关单位,在对保管期限进行划分时,应充分考虑社会思想,使其更多的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另外,还应全面分析地区性及分布的差异性。在地区及单位开展的活动中,会产生档案记录,虽然它们对社会及国家不具备保存价值,但是对该地区及单位可能会有使用价值,对此要求有关部门应对其进行重点保管。事实上,档案价值不会取决于地区的划分,主要表现在档案时间及内容上,因此应对地区性档案保存加以重视,确保档案的真实性。
3.档案保管期限划分的有效方法
3.1定性分析属于确定期限的前提以及基础
       针对定性分析来说,它能够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辨别,在实际进行分析时,有着一定的前瞻性及普遍性特征,同时它还是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的基础。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定性分析属于关键的措施,无论是在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始阶段,还是在对保管期限表进行制作时,定性分析都有着关键性作用。有效的定性分析,可以进一步增强档案管理的效率,针对档案鉴定工作早期来说,可通过二分法及三分法,亦或是标识法来完成,有利于更准确地掌握档案保管期限,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需对保管期限的性质进行判断,看其是永久性,还是定期的,以此为前提,对其进一步细化,可把档案的保存方式划分成两种,分别是长期及短期保存。

另一方面,借助标识法,是基于三分法分区的前提下,对档案的实际保存时间进行确定。要求有关的工作者应结合档案管理的具体需要,对档案保存的价值进行判断,促进档案管理变得更为科学。
3.2定量分析属于提升期限准确度的保证
       从档案的价值来看,它会被多种因素所影响,基于各种发展时期,档案有着多种多样的作用。另外,档案保管期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该档案的价值,但是档案保管时间却无法同档案价值对等,对未进行划分的档案,也不能有效确定其保存价值。对此,需开展定量分析,以便进一步增加保管期限的准确性。对有关工作者来说,应结合国家档案局出台的有关政策,对档案价值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如根据调研中的大部分政协提案,以及有关的人大建议提案,在其中指出档案不具备永久保存价值,因此有关档案管理者应结合档案主办方的需求,再加之档案本身的应用期限,对其保管期限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有关工作者应科学掌控永久保存的比重,让永久保存同十年及三十年保存的比例得到科学地分配,让档案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的价值及作用[2]。与此同时,定量分析还可以提升档案管理的执行速度,结合机关的变化,对保管期限的职能及价值,重新进行确定。
3.3定量与定性分析相融合
       定量及定性分析法进行融合,这对于保管期限的确定,有着重要作用,对此在重新设计保管期限表时,可把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有机融合起来,这不但会细分到每一个文件,对保管期限的确定,还能有一个整体的认知,针对进馆文件,可以充分列出每一个机关活动中,产生的有利于促进国家及社会进步的,有一定价值的档案,其名称和进馆时间可以用来档案管理的细分,避免档案性质不清晰而导致不能归档的现象,在对档案价值进行判断时,要求档案馆应同档案室进行协作,通过有关的实践,对档案性质进行确定。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在政治方面存在较强的敏感度,若是文件档案归为国民经济,亦或是发展规划,需对相关的领导干部任职时间进行分析,同时对档案性质进行确定[3]。将定量分析同定性分析融合运用,还需要工作者可以对档案进行重新整理,这不单是对档案进行分类归档,还应对档案文件进行审核,将其划分成一般性事务文件,亦或是一般性会议文件。对此,还需对文件类型档案进行分类,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还对保管期限进行了细分,从而给后续档案的查询工作,以及档案的整理工作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3.4实施二次鉴定制
       从传统的档案鉴定工作来看,极易产生诸多错误,这很难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此,需最大限度地增强档案鉴定的有效性,首先可对原有的一次鉴定制进行更完善,将其转换成二次鉴定制,针对二次鉴定制来说,它可以较好地掌控档案保管期限,有利于增强期限划分的精准度;伴随时代的深入发展,档案自身价值也得到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定期开展整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在档案完成第一次鉴定归档之后,需要经过十年的时间才会进行二次鉴定,有关工作者应对其原始价值进行再次判断,看它能否用在现下发展中,若是不存在问题,那么则可以直接进行归档;若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对其从属价值进行分析。对此,应强化档案的鉴别工作,认真分析并提出科学的修改建议,进而增强档案管理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结论:综上所述,就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保管期限的划分不可单纯地依赖定量分析,亦或是定性分析法进行判断,还可通过把两者有机融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档案室及档案馆的工作,加大国有企业的管理力度,构建出可以满足新形势发展下的管理期限表。
参考文献:
[1]李世琴.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划分方法探究[J].办公室业务,2020(06):144.
[2]王亮.档案保管期限划分问题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9(39):88.
[3]王晓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划分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8(35):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