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和风险防范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1期   作者:热苏力•加帕尔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在逐渐加快。为了改善民生,让人们
       热苏力·加帕尔
       鄯善县自然资源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 838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在逐渐加快。为了改善民生,让人们拥有更加稳定幸福的生活环境,我国通过实行棚户区改造政策一方面是为了推进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自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现代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同于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遇到了政策上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政策对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带来的困难和阻碍。政府应当协同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对传统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做好应对各类风险的准备。本文从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和风险防范策略的角度出发,旨在建立优质的棚户区改造工程。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风险防范策略
在14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了当前要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进程。依照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棚户区改造工作应当在未来五年内完成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城镇建设是一项惠及全体国民的重要工程。自从14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先后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并指出开发性金融对于棚户区改造建设的重要性。开发性金融应当扮演好在棚户区改造工程当中的角色。为了实现这个政策目标,政府应当依托国家信用和服务战略体系,将更多的政策运用到棚户区改造工程当中,为棚户区改造提供科学合理、操作便捷、成本适当、来源稳定的融资渠道,从而保障棚户区改造项目对于资金的需求。国家和政府方面应当统筹管理好资金运营,科学的设计融资机制,构建完善的组织框架和制度模式。
一、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
(一)发挥PSL供血作用支持棚户区改造贷款发放
       在14年4月我国央行向国家开发银行投放了总额为一万亿元的抵押补充贷款,这批贷款主要用于国家棚户区改造项目。投放如此巨大的贷款金额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缓解棚户区改造过程当中的资金问题,有利于降低棚户区改造贷款的利率,从而降低棚户区改造过程当中的融资的成本。PSL在棚户区改造融资当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其推动了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平稳推进,保障了棚户区改造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工期进行建设。PSL提供的充足资金也让棚户区改造拥有更多可支配的资金用以完成更多房屋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PEL的供血作用也避免了房地产行业遭遇资金的风险,保障了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二)以统贷平台为基础建立棚改业务融资模式
       国家在借款人的选择方面按照相应政策和法规的要求,国家开发银行常常依托省级统贷模式和直对市模式。这里的省级统贷模式主要是省级政府下发招对拥有资格的企业发送邀请。此外,政府还可以直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省级融资平台。省级统贷模式遵循的三统原则,即统一评级、统一授信以及统贷统还。为了保障用以棚户区改造的资金充足,需要向支持省内各县的棚户区改造建设分期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以省级为单位,各省应当对辖区内棚户区改造的建设和组织实施进行管理和监督,并且还要落实好贷款资金的使用和发放问题。在建设统贷平台模式以来,政府方面需要与省级平台签署委托代建的协议。其次还需要省政府提出银行的支持性文件,并且表明在遇到资金要压力或者缺口时,省级政府应当发挥自身的职能,承担起组织还款,及时提供资金的责任。最后省级政府之间要缔结一种结算机制用来明确政府资金垫付和偿还问题。相比省级统贷模式,直对市模式则是通过省会城市和经济实力较强的地级市主导,亦或者是通过招投标方式建立融资平台。这里是市政府作为责任的主体,在实行棚户区改造时,由主导单位这里指的省会城市和经济树立较强的地级市来执行申请贷款的责任。主导单位需要负责辖区内的资金贷款和还款等你问题。在机制建设上,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二者相类似,由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各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这样才能保障正常还款。

       
二、棚户区改造融资过程中的难点
(一)补偿期望逐步升高,棚户区改造难度加大
       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了棚户区改造项目不断向前发展。为了满足棚户区住户对补偿款的期望,借款人偿债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其原因不外乎两种。其一是房地产行业看到了棚户区改造项目潜在的巨大市场,想要以较低的成本补偿进行商业开发,再加上对投资感兴趣的人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这就造成了房地产出售成本的增加,也是这个原因提高了棚户区住户对于补偿款的期望。另一方面是企业效益下行,物价的上升增加了棚户区住户的生活压力,住户更希望得到补偿维持后续的生活。
(二)政府资金压力较大,棚改资金需求存在缺口
       在棚户区改造项目当中政府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缺口问题。目前资金缺口形成的原因有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棚户区改造项目集中在老工业化城市、三线城市以及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市场运作空间小、配套开发价格低,这种现状很难吸引民营资本入驻。另一类是建设任务要求所导致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所需要的实际资金与政府预估和提供的资金存在落差。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政策的变化为棚改业务带来不确定性
       政府需要就棚户区改造金融集资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发生风险隐患。政府只能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获得债务资金。其次是将打造的融资平台推向市场从而转换政府的职能。最后是各地政府对债务管理需要实行限额管理,不能随意超出债额。国家出台新的债务管理政策是对原本的棚户区改造融资政策造成了冲击。原本政府就要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现在出台的新政策又限制了政府的负债额度。并且新出台的政策落实和推行的速度缓慢,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进度,对于住户按时入住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风险防范措施
(一)妥善处理好拆迁货币化安置,防范道德风险和市场风险
       利用货币化安置的方法需要补偿拆迁户相应的资金,但是庞大的补偿会让开发商和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但是从整体上看,货币化安置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且安置效率高,减少了商品房的积压,并且能够较好的缓解中心城市人口压力问题。相关部门在研究货币化政策时需要就补偿制度带来的风险进行预估,找到解决风险的方法,发挥好货币化安置方法的好处。政府通过透明的货币化安置制度,规定好货币补偿的标准。在制定政策和计划之前,需要先对棚户区改造计划进行调研,征求拆迁户们的意见,要将整个制度制定做到公正透明。除此之外,还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群众的引导和说服工作。其次是以市场变化为主导,防止因市场变化而导致各种风险隐患的发生。
(二)防范PPP模式中出现的各类风险
       针对ppp模式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政府作为主导者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该模式的利与弊,做好风险识别和防护工作。首先需要防范建设进度发生的风险。项目工程的建设进度与资金供应息息相关,建设进度考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若是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政府失信等问题的发生。其次是要防范融资主体博弈粉线。政府需要考虑国有资本和的社会资本股权所占比例,若是企业能够按照国家政策行使自己的权利,则会减少利益分配不均匀现象的发生。
结语:总的来说,棚户区改造项目是惠及全体国民的重要工程,做好棚户区改造融资和建设所发生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
参考文献:

[1]国家开发银行党校课题组,郭彦军. “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探讨[J]. 开发性金融研究,2015,4(04):56-60.

[2]余洋. 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简析[J]. 时代金融,2016(21):275.

[3]郭镇荣. 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问题及财会预算强化策略[J]. 财会学习,2020(36):77-78.

[4]高媛. “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探讨[J]. 财经界,2017(03):92+263.

[5]郭家国.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棚户区改造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2020(05):262.

[6]史晓琴. 我国棚户区改造模式转型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