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纺织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及检测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1期   作者:周志华
[导读] 伴随着科技进步与技术发展我国纺织产业近些年取得了较快发展。产业发展
      周志华
      天津市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纺织纤维检验中心  天津市  300192
      摘要:伴随着科技进步与技术发展我国纺织产业近些年取得了较快发展。产业发展突显了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如何促使纺织实验室的测量、检测的质量得到提高,助力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本文针对纺织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及检测质量控制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纺织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检测质量;控制
纺织实验室在测量与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从细节开始抓起,在每一个环节中,哪怕是较小的失误都会使测量结果与检测质量受到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确保在测试分析的过程中认真仔细,保证所有的操作流程能够更加精细化,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然而,任何测试结果都只能是无限接近样品某项特性的真值,因此为了表征实际测试结果与实际真值的差距,现在普遍采用测试结果附加不确定的方式来表述最终的检验结果。对于不确定度,其数值越小,说明实测结果越接近特性真值,反之则说明测试误差比较大。而对不确定度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影响纺织产品质量检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一)、人员因素
      在整体检测过程中,人员因素有着关键性作用。检测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与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都是决定检测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测试工作要求,那么最终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则会因某些工作失误而产生检偏差。检测人员必须对测试项目的整体流程和具体要求加强了解与分析,确保能够在熟练操作测试设备的基础上,按要求完成各项测试工作。同时,检验机构内部应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培训、监督和评价体系,以保证检测人员能够得到有效的、持续的专业培训,从而使其技术水平和能力能始终满足测试工作要求,并能通过适当的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努力在测试工作开始之前就将问题加以有效解决。
(二)、仪器自身误差
      测试仪器本身就会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这是任何测试设备固有的,相关人员只能够确保误差能够控制在操作规程或测试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对于仪器本身的测量误差,仪器的说明与计量检定报告中都会有相关的说明。因此,测试工作中所使用的仪器必须是经过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有效的计量检定或校准后方能投入使用,而且在正式开展测试工作前,应对已经过正常计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进行验收确认,确保所用设备符合测试标准的要求。对于使用频次较高的设备,应制定完备的期间校核计划,并确保该计划得到有效实施。通过有效的期间校核,可以有效地识别设备的稳定性,对于经期间校核发现的失稳设备必须经重新计量检定或校准后才能再次投入使用。
(三)、材料试剂
      材料是指实验室中所使用的试剂、消耗材料等。尤其是所应用的试剂质量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试剂未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配制,或配制好的溶液存放条件和方式不符合标准要求,都会造成试剂有效成分浓度偏离标准要求,进而在后续测试工作中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增大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
在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配制和贮存试剂的同时,还应关注配制试剂时所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如:量杯、量筒、锥形瓶等。尽管这些器具往往是作为工具使用,但在配制试剂的过程中,这些计量器具是否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后再使用往往直接影响到试剂质量,进而可能影响到最终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样,采用经计量检定合格且器具本身不确定度小的作为实验用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合成不确定的大小。


三、检测质量控制
(一)、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
      由于检测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在测试环节中的任何一个“无心之失”都有可能对最终测试结果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因此,如前所述,检验人员应持证上岗,只有在经过正式的、严格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后,经考核合格才能正式上岗参与相关测试工作。对于新进上岗人员,应制定详细的人员监督计划,并确保监督计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通过有效监督,能够及时发现新上岗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实际检测工作的需要。同时,对于已在岗的检验人员,应持续关注其技术能力是否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建立并保持有效的培训和评价机制,确保所有持证上岗人员的技术能力满足检测工作要求。
(二)、检测环境
      检测环境主要是指设施以及环境条件等,在检测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室中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空气的干湿度、电磁干扰以及气压、雷电等。设施与环境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显著影响。例如:感量天平,对周边环境要求就比较高,风速、振动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天平的精度,使设备自身的不确定度被放大,进而影响到最终检测结果。所以,为了尽可能降低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设置环境条件的同时,还应积极地严格监控环境的变化情况和趋势,及时发现和剔除非标准要求环境下的测试数据,以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
(二)、进行外部质量控制
      在确保纺织实验室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时不仅需要进行内部质量控制,还需要加强外部质量控制,这也是普遍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一般情况下是利用实验室之间比对的方式来实施外部质量控制。在不同的实验室间采用相同样品进行检测时,可以按照所检测得出的结果以反复、重复的方式对试验进行各方面的对比,保证和质量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1]。除此之外,还能够采用测量审核来实现控制,这对审核人员有一定的要求,审核人员必须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对被测的物品更加精细化测试,在测试过后将其结果反馈给实验室,由实验室将其与参考值进行比对,由此确定测量结果是否真实有效。
(三)、强化制度,意识优先,监督从严
      检验机构应按照认可准则和资质认定标准,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机构内实际工作需要的各项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必须要从实际工作出发,要规范合理,尽可能细化到每个岗位或每个环节。制度中制定的各项措施和解决方案,应具体详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制定有详尽和完善的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确保制定的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以此来确保测试工作的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最后,所有的制度体系都应该“与时俱进”,应该以实际执行效果作为检验制度合理性和完备性的唯一标准,持续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确保在其工作过程中能避免问题出现,能够提前避免预防安全问题,对人财物的安全能够进行全面保护[2]。
结束语
      在开展测试工作时,要对检测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有效参数之一,这与实验室测量质量控制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对某项测试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定义时,要认真、细致、全面分析各种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和影响水平,针对各项不确定度分量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尽可能减小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最终测试结果的影响,从根源上加强对测试工作的整体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吕文泉,赵玉静,邢成利,等.纺织品甲醛质量分数检测质量控制方法[J].染整技术,2019,41(10):40-43.
[2]徒晓茜,王田田,戴有刚.质量控制图在纺织品全自动pH测量系统过程控制中的应用[J].纺织报告,2019(3):25-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现...
•   农...
•   道...
•   ...
•   ...
•   ...
•   ...
•   北京...
•   ...
•   ...
•      ...
•   ...
•   如何...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