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琨
陆川县平乐镇农业服务中心 广西 陆川 537700)
摘要:健康无污染水稻种植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满足了人民日常饮食需求。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积极应用,可以帮助我国培养出健康绿色、高产高质量的水稻,解决因为人口快速发展出现的粮食短缺问题,让人民吃上放心的粮食。积极推广绿色水稻高产技术,还能帮助推进我国农业稳步、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健康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有效解决了农村空心化、农民低收化、农业粗放化等问题。水稻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正在不断优化,保障了水稻的安全、优质与高效生产,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健康发展。
1 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 选择适宜种植场地与适宜种植水稻品种
水稻生产基地应该选择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排灌系统较好、交通方便、土壤条件好的地方,地区最好年降水量充足,同时还要求生产基地周围生态环境较好,远离水土污染区。
在挑选水稻品种的时候,应该依据当地相关气候条件、土壤条件进行种子的细致选择,充分考虑到水稻种植产地的自然条件,并以此为依据选择两系稻或者是三系稻。同时,我们还要保证所挑选的种子具有以下特性:有较强的抗性、生育期适中、颗粒饱满、丰产性较好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水稻种子有较好的出芽率,水稻才会实现高产高量。
在优质无公害水稻种植前,品种选择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与质量。优质水稻品种能够在生长阶段抵抗害虫侵袭,抗病能力较强,为水稻茁壮成长奠定基础。挑选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环境、土壤肥沃程度、地势地形等,挑选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的品种,以此保障水稻质量与产量。挑选水稻种子时,保证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
1.2 播种前种子的预处理
水稻种子需要提前做一定的预先处理,才能够进行下一步播种。首先,我们应该将水稻种子做晾晒处理,选择通风光源充足处晾晒2h~5h,阳光的强烈照晒会杀死种子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病菌及病虫虫卵等;等晾晒之后将种子清水冲洗一遍,之后将种子浸入多菌灵水溶液中浸泡8h~12h后,再次进行清洗,或者是浸入强氯精溶液中,或者是放入生石灰澄清液中,做进一步杀菌处理;然后对种子进行催芽,种子破胸后,水稻种芽需要进行淋水降温,注意控制淋水温度及力度,大致将水温控制在25℃~30℃最为适宜。育苗后,应对秧苗进行规范化栽植。在现阶段,普通水稻栽植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移栽基本苗过少或过多,影响无公害水稻产量,所以,适量移栽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保证穗量合理,减小无效分蘖。在插秧时,应浅栽浅插,坚持一犁三耙。秧苗栽植株行距以25 cm×15 cm为宜,每667 m2栽植1.6万~1.8万穴为佳。
1.3 选择适宜播种时间
结合实际,充分考虑不同水稻种植区域在气候、土壤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选择合适播种时间。一般来说,较低海拔地区(400m左右)可以选择在二月中下旬至三月中旬进行播种,中低海拔(400m~800m)可以选择在三月下旬进行播种。注意要在播种时间段内提前关注天气预报,挑选天气晴朗的日期进行播种,提高作业效率。
1.4 水稻栽植
水稻种植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就是水稻苗床的管理,土壤肥沃、土质稀疏、营养充足的苗床可以帮助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我们应该首先在播种前2d~3d内使用移栽灵药剂和敌克松颗粒剂,提前做好苗床消毒工作。将苗床设置在背风向阳处,并在周围设置良好的灌溉水源,满足水稻对于水源与光照的要求。具体苗床管理工作过程中。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内膜温度,将一叶期及两叶期的温度管控在20℃~25℃较为适宜,一叶期平展之后再将地膜揭开。等水稻进入三叶期后,可以将地膜在白天取下,夜晚重新覆盖。如果水稻苗床的床土发白,需要立即对其进行喷水。苗床上的幼苗进入两叶期时,种植人员应该将移栽灵药一定比例配置好溶液,喷洒在苗床上,能够提高水稻抵抗病虫害能力,防止出现水稻秧苗枯黄现象。
为提高土壤肥力,种植者应该在种植水稻之前先使用腐熟的水稻稻草作为土壤有机肥料,持续为水稻提供营养;为有效调节土壤酸碱程度,种植人员可以提前7d将硫磺粉均匀撒播在土壤中,并配合施用水稻壮秧剂,提高水稻抵抗能力;沙石类土壤需要对其施足底肥,保证水稻可以充分吸收水分与营养。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水稻插秧有了新的技术设备,使得插秧技术手段丰富而多样,包括有传统水稻种植方式:插秧轮、秧标、抛秧等。
1.5 防治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要求种植人员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御控制缺一不可。水稻生长过程中会经历虫鼠草螺等生物危害,积极贯彻“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概念,将防治环境危害性降到最低,并使得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在优质无公害水稻种植中,病虫害预防非常关键。首先,在选种时,应选择抗病性、抗虫性强的优质品种,播种前使用药剂拌种,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同时,若需要喷洒农药,应以高效、低毒的农药为主,还可采取生物防治技术,释放害虫天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在小秧田期,为有效预防害虫发生,可将51%特杀螟50 g与清水40 kg混合均匀,进行病虫害防治;插秧后7 d,可再次将60 g特杀螟与40 kg清水混合,进行田间喷施。于水稻破口期,按照“两防一喷”原则,每667 m2采用90%晶体敌百虫150 g、40%三环唑100 g、磷酸二氢钾150 g,与清水50 kg混合,对田间喷施,每7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可有效预防稻苞虫、稻瘟病、卷叶螟等。注意在水稻勾头散籽粒期,禁止喷施农药。
2 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
2.1 加强宣传推广力度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推广能够让更多关注水稻高产种植的人对于这项技术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加深对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理解,并且积极将其应用于农田水稻种植之中,迅速扩大水稻高产技术种植的影响。
高产水稻栽种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借助媒体等途径,通过公众号、报纸、杂志期刊、电视推广、视频推广等方式进行一系列广告宣传,提高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知名度,不断扩大影响范围。小范围的宣传模式只能起到有限宣传效果,并不能十分突出展示水稻高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对其给予一定的重视与关注,帮助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做好科学宣传推广工作,向当地农业相关人员展示具体技术效益,用实例来向水稻种植人员进行宣传推广,重点放在水稻种植之后得到的实际经济效益上,多方位多角度宣传推广工作会不断扩大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范围,
2.2 扩大对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关政府部门对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需要加强重视程度,对于水稻种植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还可以施行一些有关水稻种植的优惠政策;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联系当地农业农村发展部门积极争取水稻高产绿色种植技术资金保障,组织相关科研人员着重研究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除此之外,还要关注专门推广并使用的水稻栽种用肥料的研究开发及优质种子的培育,为水稻种植与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井根,朱华松,邓翠琴.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家参谋,2020(24):33.
[2]徐红萍,张有花.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19):35-36.
[3]黄金勇.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