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文化背景下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策略研究——以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孙梅枝
[导读] 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是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核心基础,具有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愈发被社会及学校关注,劳动教育由此也成为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

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  孙梅枝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是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核心基础,具有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愈发被社会及学校关注,劳动教育由此也成为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以宿舍文化为基础开展中职生劳动教育,既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场地,同时也发挥出了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本文借助分析基于宿舍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劳动教育未解决的问题及困境,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宿舍文化;劳动教育;全面发展
        2020年3月,中央、国务院对外公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中重点强调,要选用有效措施强化并落实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劳动教育。当代中职生作为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对其开展劳动教育更是中职教育的必要环节。鉴于此,借助宿舍文化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开辟多元化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组织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及积极主动的劳动教育活动,是中职学校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宿舍文化背景下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中职学校生源地基本为农村,学生基本以住校为主,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宿舍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无形的、持续的,并且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育人效果。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对于践行党的方针政策、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现阶段多数学校均重视强大对学生宿舍物质建设的投入,保障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基础生活设施服务。但相对而言以宿舍为切入点的内涵式文化建设则不够重视,导致学校宿舍文化氛围严重不足。以宿舍文化为背景下的学生劳动教育建设与培养,则在增加劳动教育实践场地的同时,使以学生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和具体,在完善劳动教育之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宿舍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
        二、宿舍文化背景下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充分重视。宿舍文化建设涵盖的内容多、范围广,涉及学校领导、教师、班主任、后勤、宿管以及基建等方方面面,需要各主体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只有校党委高度重视并统一领导,才能确保设计、运营、教育、服务与管理等每个环节都实行到位。
        但在具体实践中,各学校党政领导还是不够重视宿舍文化,更缺乏对以宿舍文化为背景的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视,在此方面的关注与投入远远不足,尚未明晰宿舍文化和劳动教育建设的执行主体,权责划分不明确,甚至没有任何领导主抓以宿舍文化为背景的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导致劳动教育宏观规划不到位,建设管理流于形式,再加上缺乏有效监督,劳动教育建设
        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宿舍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劳动教育实现路径
        1.健全宿舍文化制度,优化劳动教育方案
        首先,从政治高度重视宿舍文化建设。


中职学校管理者要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把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根本落脚点,通过宿舍文化建设来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激励学生共同学习、全面发展。其次,要明晰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做到有人牵头、有人执行、有人监督、有人管理。第三,明确宿舍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及宿舍文化建设的总体任务与落实细则,坚持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从上至下大力支持宿舍文化建设。
        同时,要以健全宿舍文化建设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劳动教育方案。劳动教育方案作为确保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劳动教育若想提高教育教学效应,则必须制定合理且详细的劳动教学方案。基于宿舍文化背景下推进劳动教育可以以学生为对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宿舍生活进行融合,以此为前提确保劳动教育真正落地,提升学生学习劳动教育的层次化、兴趣化与生活化水平。
        2.立足宿舍育人功能,强化劳动教育效果 
        立足文化育人发展视角,精准定位宿舍功能,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构布局,使得宿舍文化建设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一方面,新时期建设的宿舍除了满足学生基本的居住需求以外,还要融合美育、德育于一体,从更深层次凸显其独特的育人价值。
        学校在充分发挥出宿舍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时,要强化劳动教育师资建设。学校以学生处作为主导组建劳动教育课程教研室,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德育教师为该课程的学科带头人,为提升基于宿舍文化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3.统筹宿舍管理模式,创新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力度,有利于规范宿舍秩序,更好地落实文化育人功能。宿舍文化建设要求宿舍管理不仅仅是秩序管理,更是思想管理,道德修养管理,心理健康管理。要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发挥治理的合力作用,构建协同育人的发展机制,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
        在统筹宿舍管理模式,创新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主要有如下部分:第一,课程考核。借助课程考核针对相关理论课程学习效果加以评估,要突出实践学习而弱化理论掌握,确保学生了解并掌握劳动教育技能为重,评估以学生是否合格为准;第二,量化评估价。即以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为对象加以评价,宿舍文化背景下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评估要量化学生在宿舍参与的劳动效果与完成情况;第三,过程考核。以学生宿舍为对象检查其劳动教育实践情况,评估学生对宿舍生活所持的劳动态度,并制定个体评估依据开展具体评价。
        总之,以宿舍文化为背景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宿舍文化发挥应有的服务育人功能来说至关重要。以宿舍文化为背景的学生劳动教育可将以学生为对象的管理上升至教育和培养层面,即选取合理的教育模式,学生对此更容易接受,有利学生主动调动自身的动积极性,营造出更健康的生活劳动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更,李国生.思政教育与设计类专业实践的融合——以时尚特色宿舍建设为例[J].轻工科技,2021,37(03):187-188.
[2]张春伟.以宿舍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讨[J].决策探索(下),2021(02):55-56.
[3]董怀岩.“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学校宿舍安全教育新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