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李国峰
[导读] 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记忆的载体,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通过文物,后人可以进一步了解特定时期的特定历史,了解文物背后所承载的艺术内涵。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  李国峰  028000

摘要: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记忆的载体,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通过文物,后人可以进一步了解特定时期的特定历史,了解文物背后所承载的艺术内涵。博物馆是公共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物保护是博物馆最为核心与关键的一项职能,是保证文物完整性、真实性以及传承性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新时期;博物馆;文物保护;策略
        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资文明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物保护工作者应坚持不懈,增强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采用高效科学的管理方法持久细致地保护和管理文物。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好是对人民、历史以及子孙后代负责的表现,同时也是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1 做好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1.1推动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
        现阶段,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军事、经济领域的竞争,还表现为文化领域的竞争。在国际上具有更强文化影响力的国家,通常能够掌握文化产业竞争的主动权。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以及民族传承,我国制定了文化强国战略。做好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减少文物被破坏的可能性,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我国文化遗产,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以及竞争力。除此之外,文物具有记录历史、体现历史的功能,保护我国文物,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某些历史真相以及历史事实,使我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1.2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人类文化史、艺术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文物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做好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不断提升当代文化的发展水平,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民族凝聚力以及文化创新力。除此之外,做好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可以让世界各国人民更为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1.3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博物馆不仅承担着文物管理与文物保护职能,还肩负着传承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对于博物馆而言,举办展览活动是博物馆传承文化遗产以及弘扬优秀文化的有力抓手,也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措施。做好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让公众近距离接触最真实、最原始的历史文化,促进文物藏品的开发和利用,使群众感知文化遗产的魅力。除此之外,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也会追求精神世界的享受,越来越多的群众热衷于进入到博物馆参观文物。做好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可以为公众参观文物提供重要基础,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
        2 新时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策略
        2.1完善文物保护制度
        文物保护规范化是博物馆工作的要点之一。在建馆之初,博物馆就需要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保护工作的逐一、有效落实。同时,随着博物馆规模不断扩大,藏品数量不断增多,博物馆应对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完善。针对一些具体的文物统计、入库以及归档等工作,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工作流程,避免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基于新时期国家对博物馆修复工作标准的更新,博物馆应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文物修复、安全等管理制度,使文物保护与社会发展同步。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2.2加强人才建设
        无论在哪个领域,人才都是最重要的支撑。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文物保护、修复能力,能快速适应博物馆工作。因此,博物馆在人才选拔方面应向专业性倾斜。为实现人才的广泛吸纳,管理人员应积极拓宽渠道,以传统渠道与互联网渠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公开招聘,吸纳更优质的文物保护、修复技能型人才。同时,博物馆还需要对内部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区域内博物馆应建立内部沟通渠道,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建立行业内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应注重年轻员工的培养,加强博物馆后备人才的储备。
        2.3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
        文物保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文物自身的珍贵性以及不可再生性使文物保护工作难度升级。无论是文物保护还是文物修复,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才能确保各个环节得到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应给予文物保护、修复在资金上的支持。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因文物保护投资效益不明显,在资金投入方面尚有不足,使文物保护工作滞后。博物馆应多方面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文物保护资金链有效保障。在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当下,博物馆应基于自身特点融入区域旅游业发展之中,使博物馆在外部资金供应的同时,实现资金的自主供给。
        2.4落实文物藏品管理
        文物藏品的良好管理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对文物藏品而言,其首要需求即为一个具有较高洁净度且足够安全的保存环境。这就要求博物馆做好硬件设施建设,为文物创造一个良好的保存环境。近年来我国各大博物馆藏品收藏数量呈上升趋势,所以出于此方面考虑,博物馆应扩大收藏面积。借助大数据、云平台的运用,实现线上的文物提取、归库的信息数据整合和统计记录,使文物藏品数量信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博物馆工作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根据文物藏品的特点进行系统、细化的文物藏品分类保管,使文物保护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文物信息资料的查找更加便捷,为文物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可使文物藏品管理得到更深入的落实。
        2.5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给文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博物馆应保证内部应急处理措施的高度完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①博物馆内部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管理人员应按严重程度对突发事件进行等级划分,有针对性地完善处理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应细化内部员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主要职责与工作内容,在良好的统一指挥下,落实各个环节的应急行动。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博物馆内部应急系统在第一时间启动协助应急行动。②博物馆应树立灾害防范意识,积极引进科技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应特别注重库房的应急措施,库房要做好文物的分类管理,要有专业人员定期对库房的环境和文物加以检查,文物检查主要以文物交接清单为依据,逐一进行库房文物的对照与清点,并详细记录。博物馆涉及文物众多,相关人员应注意文物清点工作的细节。在环境检查方面,应重点检查易燃物品的处理、空气温湿度等,尽可能通过对潜在安全隐患的防范,确保文物安全。
        2.6鼓励全民参与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工作仅依靠博物馆是不够的。例如,某地博物馆突发治安事故,因踩踏造成了大量文物损坏。这从侧面反映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应建立在全民参与的基础上,提高民众文物保护的意识,突发治安事件发生时,民众能迅速冷静,听从指挥,同时注意与文物之间的距离,减少文物的损失。这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宣传,通过多种手段将文物保护意义与现实生活相对接,提高文物保护中民众的参与度。
        总而言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且重要的任务,只有及时解决新时代文物保护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才能够提升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真正有效优化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也为我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