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翻译碑刻《凌云山海师洞记》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王尧
[导读] 三江的舟楫从此平安远渡,无以数计的士女来此咏游。可惜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来之不易,青山苍苍,绿水悠悠,海通禅师之英勇事迹,必将与天地长留。

陕西师范大学   王尧  陕西西安   710062

        石碑背景:该石碑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大佛景区内海师洞的门口,《海师洞记》石碑为1987年乐山市大佛寺文物保护管理所重建。四川乐山大佛,建成于唐开元年间,高71米,闻名古今中外,向为游人称道。而乐山大佛的由来,得从大佛寺前一块纪念募建大佛的《海师洞记》石碑中探知。
        海师洞依山崖凿壁而成,原为公元3世纪(东汉)崖墓,洞深十余米。相传,唐代高僧海通就在这里主持开凿乐山大佛。洞额“海师洞”三字,是清代四川按察使顾光旭手书,并撰有《凌云山海师洞记》。洞口有祭祀海通禅师“自可剜目,佛财难得”的雕像。
        顾光旭,清乾隆年间进士,无锡人。顾光旭中进士后,曾在京任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监察御史等职。他办案认真,不徇私情,百姓称快。乾隆三十七年(1772),他升任四川按察使,主管全省刑狱。在任期内,他先后三次登临四川嘉州凌云山,特别是对海通法师抉目护佛财的精神十分敬佩。据传,凌云寺大佛在建造过程中,海通法师募得一笔可观的造佛资财,地方官吏向他索贿,海通法师说:“剜我的眼睛可以,要捞佛财则不行。”官吏恼羞成怒,伸手要他的眼珠。海通法师“乃自抉其目,捧盘致之”。海通法师这种“专诚一意至忘其身”的精神,使顾光旭十分感动,为此他即兴题大佛左边一石洞为“海师洞”,立碑题额以祀海师。《凌云山海师洞记》不独是一篇上乘的游记小品,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献,全文主要记述了海通法师抉目护佛的经过,鼓励发扬海师那种“任钜宏济斯民”而忘身的精神。这篇洞记的着眼点似不崇佛力,而尚人志。
        《海师洞记》问世距今已240多年了,今《海师洞记》石碑为1987年乐山市大佛寺文物保护管理所重建。洞中还塑有趺坐眇僧,双手捧盘,盘中置一石珠,想是眼珠吧,这也是后人为说明海师洞的缘由而增添的。
        摘录原文:
        凌云山海师洞记
        唐章皋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曰:在昔岷江,没日漂山,东至犍为,与凉山鬥。突怒哮吼,雷霆百里。舟随波去,人亦不存。建兹沦溺,日月继及。开元初,有沙门海通者,谓石可改而下,江或积而平,衆力可集,民惟子来,财则檀施。万夫竸力,千鎚齊奋。大石雷墜,伏螭潜骇。不数歳而琞容儼然。夺天险以慈力,易暴浪为安流。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平斯险也。时有郡吏求於禅師,曰:“自目可剜,佛财難得”。吏怒曰:尝试将来。師乃自抉其目,捧盤致之。吏驚走。夫專诚一意,至忘其身,雖迴山轉日可也。予登凌云山,三江水鬥不相下,觀大佛巖安流出险之奇,而嘆海師之翊赞禹力,不爲少也。古稱能禦大灾,捍大患,则祀之。若海師之功,其與蜀郡守李冰之鑿離堆,豈不后先争烈哉?雖并崇祀典可矣。岩左一石洞,窅然而深,寂然而中空,洞口峭石壁立,槎枿盤坳,相见巨灵劈掌,而爲海師之宫也,因大書题额,用示来兹。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海師奉释氏之教而忘身,任鉅宏濟斯民若此。


其身浮屠而心吾道者耶?而予又敢以浮屠外之?遂爲之记,且爲之歌曰:沫之水兮奔流,與青衣兮合注。溃江千里兮洪波翻,径龍游兮凌云渡。一縱一横兮蛟龙争,元黄血兮石吼怒。石吼怒兮无时休,手驅山兮骇潜虬。鸿蒙兮谁凿?浩瀚兮安流。神之斤兮鬼之斧,海師海師兮心與天谋。吏怒兮何求?酬之兮一眸。蘭楫兮桂舟,士女兮詠游。嗟今之人兮不识其由,山蒼蒼兮水悠悠,惟海師之烈兮,将与天地而长留。
        清無锡顾光旭撰文 眉山伍中一補書 集下夺工字
        公元一九八七年歲次丁卯仲春樂山市大佛乌尤文物保护管理局重建
        译文:
        凌云山海师洞记
        唐代的韦皋在《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中写到:“往昔的岷江,巨浪遮天蔽日,拍击山崖,东泻犍为郡地,向凉山冲撞搏击,奔腾咆哮,雷霆般的吼声震响百里。波涛吞没舟楫,渡者也不复生存。这种船毁人亡的惨祸日复月继地不断发生。
        唐开元初年,有佛门海通和尚,认为可以开凿山石使之坠入江中,江流可因巨石的堆积而变得平缓起来,民众的力量可以聚集,人力靠广大群众参与,经费靠众多施主捐助。众人竞相出力。巨石轰然而下,水中蛟龙惊惧躲藏。没用几年工夫,大佛庄严的头像就雕凿好了。以佛的慈力夷平天险,将暴浪化为安流。如果没有天地间最高神圣的佛祖,这里的险难又怎能平息呢?
        当时这里有一贪婪的郡吏向禅师索贿,禅师说:“我的眼珠可以剜去,要索取佛财是决然办不到的!”郡吏发怒说:“你试将眼珠拿来!”海通剜出双眼捧在盘里递去,郡吏见状大惊失色,奔走祈悔。像这样专诚一意、奋不顾身的忘我精神,就是去搬移大山、扭转旋转的太阳,也是办得到的。
        我登上凌云山,看见三江水争流,不相上下。看到大佛岩安流出险的奇观,赞叹海通禅师与大禹相媲美的人,不在少数。古人说能够抵御大灾大难的人应该得到供奉。像海通禅师这样的功劳和蜀郡太守李冰开凿都江堰岂不是同样英勇吗?即使一并接受祀典也是可以的。大佛岩左边有一个石洞,洞很深,中间空,洞口处立着很多峭壁,树的杈枝盘虬,仿佛巨灵劈掌,成为了海通禅师的住处。于是写字题辞,用来给来人看。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海通禅师怀揣佛道忘记舍己为人,怀有宏大志向济世救民,难道不是身有浮屠而心怀佛道吗?我怎敢把他放在浮屠之外呢?于是为他作记一篇,并且歌颂他:大渡河水浩浩奔流,与青衣江会合下注。岷江千里而来洪波翻涌,直插龙游县及其凌云渡口。两条大河一纵一横像蛟龙争斗,触碰着玄黄色的山崖发出怒吼。巨石吼怒无时无休,用双手改造山石可以骇走潜虬。雄伟的大佛是谁开凿?使浩翰的洪水变成了安流。这真是鬼斧神工,海通法师的规划与天相谋。卑劣的州官贪婪索贿,海通勇于抗拒贪官司剜去双眸。
        三江的舟楫从此平安远渡,无以数计的士女来此咏游。可惜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来之不易,青山苍苍,绿水悠悠,海通禅师之英勇事迹,必将与天地长留。
作者简介:
王尧(1998-),女,汉族,四川省南充市,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