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校艺术管理学科建设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
[导读] 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新的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后,全国的艺术教育都随之发生了改变。

上海洵源文化  顾青  上海  200000

摘要: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新的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后,全国的艺术教育都随之发生了改变。当高校艺术教师在新课标下引发各种教改思考时,现有的高校艺术管理学科问题有非常多的上升空间。打开围墙,主动融入社会。只有深度融入社会与科技发展前沿,大学才能始终成为社会发展引领者。因此,与时俱进的学科改革思路成为了新课标下高校艺术管理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了艺术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和社会发展情况,对当前的艺术管理专业在艺术类高校中的学科体系建设及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严谨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新课标下高校艺术管理学科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学科建设;职业培训;鉴赏美育;校企合作
        引言: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学科自身的发展要求,各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以其实践性作为自身的定性标准,与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相关专业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基于多所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开设及建设现状可以看到其学科属性与定位、课程设置与具体实践皆有或多或少的不足,说明艺术管理学科的建设还需要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尝试和实践去解决专业定位、学科属性、人才培养、学科体系等建设方面的具体问题。更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以期建设起更为科学、创新的学科体系。
        一、新课标下对高校艺术管理学科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为了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信念,从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底蕴之中取其精华,并通过加强艺术管理学科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艺术管理生,创新自我,发扬传统,以此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在现实中,却有着三大高山。第一,高校重视理论教学而缺乏让学生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难以完成学科转换,成果少。第二,比之国外的艺术教育,因为我国特定的发展条件,大多数艺术教师或者学生在儿时很少接触美学,高校对于培育美学的经验少。而艺术也是一种非常考验视听、感知、理解等审美能力的学科,需要学生大量的学习和认知。第三,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艺术管理学科是非常消耗资金的,而高校的资金支持通常有限,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平台。
        二、建设高校艺术管理学科的措施
        1、加强职业培训
        艺术管理的教科体系包含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两部分,而大多数高校重现其理论价值,对实践价值的认识不高。所以对学生未来的职业产生了断层,这是不符合新课标下的要求的。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基于当前的发展现状强调“以理论指引实践、以实践反馈理论”的原则,还要由此建立起复合性理论学习+实战性教学+创新型项目体验等更为科学先进的学科体系。相比于其他艺术类学科而言,艺术管理的学科产生时间晚,发展时间短,不像传统的专业具有成熟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培养体系。囿于这样的现实现状,在教育部尚未出台艺术管理课程标准的当下,高校还应该实施实战性教学,就是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训,给学生熟悉社会、适应社会提供一个良好高效的平台,并锻炼其在真实社会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往往是与创新项目体验相适应的。


让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完成高校教育与职业工作的无缝对接。且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理论、原理教学的前沿性与实效性,及时更新新时代的理论知识,与时俱进。
        2、提升审美教育的水平
        随着艺术生身心的不断成熟,思想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他们对审美教育的深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教条审美教学内容已然完全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更会降低他们活跃的求知欲望和审美需求,并不利于学生对艺术产生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引入多元性的艺术学说,展出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作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育,对于艺术管理的学生体验审美和学习美学有很大的帮助。以音乐审美为例,不同的音乐选择可以引发倾听者不同的共鸣。而所谓“共鸣”, 是指倾听者被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所感动,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在选择教学的内容时应该赏析古今中外经典的音乐,分析他们的基本内容、背景和共同点,或是从大学生关注的话题出发, 使得学生与作曲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这是基础的感官认识。在博闻的基础上,再从共鸣提升到“净化”。所谓“净化”是指学生的情感在共鸣中得到慰藉和升华,最终达到“领悟”。“领悟”是指学生主动追求作品深层含义的过程,并为己所用,内化于心,达到了从感官到理性的审美体验。
        3、加深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模式,结合了社会与企业的双向需求,构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从企业角度来讲,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保证稳定的专业对口人才的补充,以此来提高企业的良好运转,减少人才的不确定性。从高校的角度来讲,有了企业的各方面支持,可以引进更多艺术管理教育的资源助力教学实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选择机遇,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引导学生去企业进行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了更好的达成校企合作模式,高校可以站在企业的立场来适当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丰富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企业增加合作意向。除此之外,在双方达成合作后,可以进一步建立“产教融合生态体系”,进一步实现双赢。
        结束语:新课标下高校的艺术管理学科体系建构和发展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其课程设置要符合正确的价值导向。面对着艺术管理学科的发展重任,行百里者半九十。高校要借助时代的东风,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审美教育的水平和加深校企合作的模式来使艺术管理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多维度的价值,并由此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坚定中国文化自信,让文化通过高校对艺术管理学科的建设的大力传播,从而有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新发展理念,进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一川,罗成.由文到艺:跨学科的持守与开拓——王一川教授访谈[J].学术月刊,2011,43(11):155-160.
[2]田川流,李开荣.田川流教授访谈录[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03):71-76.
[3]黄溯.“由技寓道”还是“由道寓技”对话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主席董峰教授[J].音乐爱好者,2018(03):18-21.
作者简介:顾青,1986--,女,汉,籍贯:上海,职务职称:Gia美国研究宝石学家G.G/珠宝设计师J.D,学历:博士研究生,单位:上海洵源文化,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上海,200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