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张素卿
[导读]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更大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可能性。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张素卿

内容摘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更大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可能性。首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给创新思维培养带来更多机遇:教师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学生实践机会更加多元,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其次,“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带来更多可能:创造更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环境,更好地激发教师重视创新思维培养的意识,更多样地选择教给创新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创新思维
        “未来需要创新能力、适应力和持久力。”[1]创新教育是新世纪的召唤,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小学教育阶段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更大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可能性。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给创新思维培养带来更多机遇
        1.教师教学方式更加多样
        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极大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教师借助多媒体视频、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平台等方式,可以选择更新颖、直观、有创造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因此,“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获取的知识的途径更多,学生的视野更加的宽阔。而广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基础,是学生产生创新灵感的源泉。
        2.学生实践机会更加多元
        实践出真知,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学生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也有了更多的实践方式,比如我校与超星阅读公司共建的的学习通平台,不仅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阅读机会,也让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中视频版块的名师经典导读快速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而平台中有效的评价与互动机制,则有利于学生把读与思结合,帮助学生把读书推向指向思维与审美的深度阅读。
        3.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
        创新思维常常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产生,“互联网+教育”背景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平台。例如微信、QQ等等,借助这些聊天工具,师生之间的交流会更无阻碍更加便捷,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会变得越来越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指导他们创建相应的微信或者QQ交流群,利用这些平台,学生自由地进行相应的讨论和交流。在类似这样的平台上,学生思维会更加无拘无束,天马行空,更可能产生思维的金点子。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是支持、反驳别人观点的同时,必然会对自身所拥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更加严格地审视,并自觉自发地补足相应的知识缺陷。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带来更多可能
        1. 创造更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环境
        培养创新思维,离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要营造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习环境,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情感和创新思维。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不可能是单个因素的结果,创新除了与创新者自身的天赋素质有关外,创新者自身所处的环境对创新者的创新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更有利于创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环境。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需要自由探讨、平等讨论的民主氛围。


首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的内容更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多样,有利于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避免了课堂的单调、沉闷,或是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授课氛围;其次,“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现有的丰富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思维支架,帮助学生的思维往更深更广处发展;第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更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由的搜索与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畏艰险、敢于批评、敢于质疑,并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坚忍不拔、积极进取,这种积极、执着、坚韧的心理特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条件。 
        2. 更好地激发教师重视创新思维培养的意识
        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教育中教育者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为了完成教育任务,甚至会选择直接授受式教学,刻意压制学生的思维,更别说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机会发表个人见解,时间一久,学生的思维由刚开始的受到压制无法思考而逐渐变成主动放弃思考,缺乏思考的能力。这种授受式教学当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互联网独有的传递性、自由性、实时性、交换性、共享性、开放性等特点,使教师可以汲取到更多的教育信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让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更加接近教育的最前沿。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更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懂得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互联网+教育”背景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并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策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对于学生不同意见的尊重实际上也是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才会更加敢于和乐于进行创新,以更为积极的精神面貌参与到课堂中来,与教师形成更好的交流和互动。
        3.更合宜地选择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三大障碍:一是思维定势。满足于原有的认知或思维习惯,无法接受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方式;二是思维惯性。受原有思维习惯的影响,无法改变思路解决新的问题;三是思维封闭。只站在自己的层次看问题,只用自己现有的经验做判断,就像蜡烛的光亮,只照亮黑暗中的极有限的范围。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更有可能根据教学特点、学生特点,提供各种情境,创设各种思考的平台,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的局限,更合宜地选择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在一定时间内,用一个字尽可能多地组词,或尽可能多地说出一个词的尽义词或反义词,或尽可能多地说出解决一个问题(如班长产生的办法)的方案,在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散性思考机会后,利用互联网搜索已有的答案,这是进一步帮助学生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对学生思考的正向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形成积极思考的良性循环。又比如,利用互联网,寻找适合学生解决的问题,要求他们要不同的策略解决相同的问题,从而增加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给出一个缺少结尾的故事或寓言,要求学生想出独特的结尾;提供一段自然景观视频,训练学生的视、听、想的能力等,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敏感性,促进他们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当然,借助“互联网+教育”背景,还有利于创设更多的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机会,学生言语发展为其思维向着更高水平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感性经验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利于给学生提供直观材料,教给他们逻辑推理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互联网+教育”背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教育”所提供的教育便利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的积极性,为学生搭建更具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创新思维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方向,盛群力.2030学习罗盘:设计未来时代的学习[J].开放学习研究,2020(2).
①本论文为2020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个性化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JYKT2020—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