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三幼儿园 袁莉 650011
摘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虽然不是个过度深入的话题,但却是一个比较难以实践的话题,主要是把控不好渗透力度。爱国主义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宏浩的概念,往往成年人会掺杂许多真情实感以及历史背景,但是幼儿不会,也不能如此。所以对于幼儿爱国教育主要是采取引导和渗入的方式,也就是增加元素以及次数,让孩子们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和固有观念,在初始记忆中就深深将爱国主义观念刻入脑海,等将来观念意识成长成熟以后再细究其中的精核细节。
关键词:幼儿教育;爱国主义;观念培育;问题决策;方法探讨;
爱国是每一位中国人都需要铭记在心的深刻概念,所谓根深蒂固就是要从初始印象渗透教育,所以说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个年龄段非常有必要,筑基时期的教育最为有效。众所周知,孩子在幼儿时期正是处于意识观念形成的主要阶段,因此,对于孩子三观以及言行的培育需要深入渗透,但同时又要照顾到孩子的年幼状态,不能过度教育,尤其是针对爱国精神如此磅礴的话题,更应该寻找合适的方法点滴渗透。
一、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要点和难点分析
幼儿的观念中能够容纳的东西很多,但是深度却很浅,就如同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一样,让他们去做很简单,但是很多深刻的道理要讲清楚却不容易。由于孩子们天性纯良,对于美好和正确的事物有着天然的判断力和趋向性,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只要找准切入点,融合一些适合孩子们的元素,就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幼儿对于外界的一切都拥有很强的感知力,所以这个时候做好观念建立和意识渗透是非常有效的,但同样也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强烈的感知力,导致他们的好恶感很强烈,对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东西之间的界限很强。所以说相对性的情绪化也是幼儿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因此需要教师对症下药,也就是要找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不光爱国主义教育如此,任何方面的教育指导都应该参考这个经验。
二、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探究
(一)在歌唱活动中抒发情感
一曲脍炙人口的好歌常使人终身难忘,甚至会直接伴随并影响到一代或几代人的成长。幼儿的歌唱活动并不只是学会唱好一两首歌的问题,而是通过歌唱活动激发他们健康向上的情感。例如,大班幼儿在学会《老师再见了》这首歌曲后,在毕业典礼上,用这首歌向老师告别时,随着生动贴切的歌词和优美抒情的旋律,孩子们与老师依依惜别的真情顿时被激发到高潮。又如,在唱歌曲《娃哈哈》时,一开始就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把伟大祖国与孩子们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鲜花盛开的花园联系起来,使孩子们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并愉快地体会到自己也是这个大花园中幸福的花朵。再如《国旗国旗多美丽》、《我爱北京天安门》以及其他一些贴合幼儿生活实际,又蕴含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歌曲,都可以让他们在歌唱活动中进一步抒发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二)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理解情感
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不光是被动地听、看,而应积极引导他们对所听、所看的音乐作品作出一系列反应:语言反应(讲讲音乐表达了什么),身体反应(通过身体动作表现所听、看的作品),内心反应(内在情感体验),歌唱反应(唱音乐主题),以及演奏反应(为所听乐曲配节奏乐),来理解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情感,达到一种共鸣。每一次欣赏活动,就是一次情感体验,达到一次隐性教育的目的。例如,通过欣赏国歌的雄壮有力的旋律,高亢激越的歌词,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也在幼小的心灵里坚定了万众一心抵御外寇、建设繁荣昌盛祖国的信念。在舞蹈欣赏活动中,通过理解那富于民族特色的《花鼓灯》、《孔雀舞》、《狮子舞》等舞蹈语汇,并在一定程度上再现舞蹈片断,深刻体验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色彩。在戏曲欣赏中,通过了解京剧中的脸谱,人物行当,伴奏乐器以及京剧的唱腔、曲调,使幼儿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音乐感染,沉浸大气爱国氛围
音乐对孩子的感染力非常大,从胎教音乐启蒙就可以发现孩子对音乐也是相当敏感的,何况音乐也能够调动起人的情绪,能让孩子快速地兴奋起来,所以教师运用音乐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不错的途径。幼儿在音乐中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力量,并且在幼儿课程中本就包含着音乐教学,不光是爱国主义观念,许多正面的、积极的、阳光的音乐素材都可以运用进来,同样也是给孩子一份印象,音乐旋律对孩子而言是更加容易刻在记忆深处的。有关爱国主义的歌曲不胜枚举,歌词中包含的深意即便现在不明白,但一旦形成肌肉记忆,那对观念的构造及巩固帮助极大。
用歌曲的感染力进行教育很适合低龄儿童,不光是对爱国主义情怀有引导作用,还对最基本的语言能力有着进阶作用,当然教师在进行歌曲教学的时候可以配合上视频和动画画面,好让孩子更容易地融入氛围之中。选曲上可以选择慷慨激昂的《北京的金山上》《赞歌》《龙的传人》这样语句简洁明了同时还兼具画面感的歌曲,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还可以在活动时间进行循环播放,让孩子们加深印象,直到最后能跟着哼唱为止。这种激昂欢快的旋律通常会受孩子们的喜爱,很多东西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在听到旋律的那一刻就会不自觉地振奋。当然这是刻板印象的功劳,但这不妨碍能够带动起孩子们内心深处对祖国热爱,所谓意识观念的形成,就是在日复一日的构建中稳固下来的。
三、结束语
关于爱国这个话题其实牵扯甚广,幼儿教育是启蒙,需要顾及方方面面,以便为孩子奠定好成长基础,所以融合爱国教育是必然之势。在实践爱国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其实对祖国的一切都很好奇,这都源自于他们真的感受到了幸福和满足,他们很热爱这片土地,渴望更了解祖国,这是很好的趋势。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出乎意料,在很多难点上都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毅力,比如在学唱歌和学跳舞的过程中,虽然与日常接触的元素不同,但他们还是欣然接受并且乐在其中。爱国主义是人们一生都在追求并保持的情怀观念,在经历中不断地巩固和强化,所以对于孩子们而言是需要日益涵养渗透的,当然他们也会自行感受体会,教师和家长作为引导人替他们把控好方向即可。愿孩子们都能够保持内心的纯真善良,在美好的中华大地上自由生长。
参考文献
[1]?李西玲.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初步尝试[J].儿童与健康,2009(5):23-24.
[2]王先达,蔡佳佳.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辨析与实施路径[J].福建教育,202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