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医药技工学校 徐小娟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摘要:食品类专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本文从政策落实、以赛促建、多元培训、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教师创新团队、1+X证书多措并举积极研究培养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可行路径,为食品类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提供科学借鉴。
关键词: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
振兴职教,教师先行。高职“双师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途径,是支撑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和促进产教协同发展的必要措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为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同时引导教育管理层更进一步重视教师技能、素质的建设与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培养一支即具备精湛教学能力的教"师"又具备扎实先进实践技能的大"师"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本质,是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政策引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18年1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持续构建分层分类的"3+1+N"教师职后培养体系,致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2019年10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要超过50%。教育部表示截至2018年我国高职专任教师达49.8万人[2],其中,高职“双师型”教师数量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0%,距离“双师型”50%的建设目标尚有一定差距。2019年1月24日"职教20条"的印发更加明确、科学地指明了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向。
二、食品类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双师型”教师如何培养是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但不同类型、不同管理模式、不同规模的高职院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将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职院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具有共性也有个性[3],本文将从以下6个方面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一)贯彻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
职业院校管理层需仔细领会并贯彻落实《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以及《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等项目,为职教师资培养制定顶层规划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职教师资质量。
(二)以赛促建发挥食品类专业集群优势
坚持以赛促建,制度层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食品行业各类赛项(我校开设的食品类专业有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加工技术(烘焙方向)、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行业类赛项往往覆盖全国食品类院校,更能体现专业特色及行业水平,通过竞赛认识同行教师水平,然后知不足并改进。食品行业类竞赛在考核、评价上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应将食品行业类赛项置于重要高度。在校级《工作量计算与管理办法》中认可食品药品行业指导委员会、食品工业指导委员会等赛项,将带教、参加教学比赛等工作量列入教学工作量及考核办法,获奖奖励在《教职工、学生教学奖励办法》中落实,给予精神鼓励的同时,保障物质奖励,激发教师、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通过比赛提高与更新教师专业技能,坚持“走出去”让理论与实践两条腿并着走。
(三)积极参加高职食品类教师素质培训
线上培训注重面,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深化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等各项线上线下培训。
“国培”以点带面,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国培)、教材建设培训、教学能力竞赛指导等培训,做好老中青衔接。派出优秀青年教师去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学习如浙江金华职业学院开展交流学习。
同类院校多借鉴,派出优秀教师去食品类职业院校,如江苏、广东、山东等地的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开展交流借鉴,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入教学,先进的食品教学技能引入教学,将学习回来的宝贵经验分享给学校教师,力求做到培训的效益最大、效果最优、覆盖较广。分级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打造出一支食品类德技双修、育人水平高超的高层次教师人才队伍。
(四)“专兼结合”优化教师队伍
结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聚焦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构成,强化新教师入职教育,招聘具有3年及以上食品相关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从源头建设。与此同时,注重"走出去"和"请进来"。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与食品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利用寒假、暑假,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与时俱进更新专业技能,从职称评审、工作量管理办法给予关注和激励。以按需聘用、保证质量、注重实效为基本原则,充分利用校外人才资源,优化我校师资队伍的结构,聘请食品行业企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打造专兼结合,以校内教师为主和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参与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教师“双师型”素质更上一层楼。
(五)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
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目标是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但考虑实情,先建设以课程为核心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立足"三教改革",将能干事、肯干事、有干劲的教师拉入团队,建设一支老中青、双师型比例合理与时俱进"敢拼敢创"的教师队伍。且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推动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项目式教学,落实课岗融通、课证融通。
(六)聚焦"1+X"食品类专业相关证书
对接我校食品类专业,聚焦"1+X"证书中的粮农食品安全评价、养老照护、母婴护理等证书,学校力争完善条件获得以上"1+X"证书的认证资格,对食品类教师开展职业资格全员培训,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更好贯彻落实"课证融通"[4]。
参考文献:
[1]孙刚成,左晶晶.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动态、热点与趋势[J]教师教育学报,2020,7(5):30-38.
[2]邱秀芳."职教20条"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培育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6):84-86.
[3]卢德生,陈雅婷.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研究的统计分析-基于2001—2015年CNKI收录文献的关键词共现计量分析[J]成人教育,2016(8):23-28.
[4]徐小娟."职教20条"赋能高职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创新人才教育,2021,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