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游泳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韩建明 林天灏
[导读] 沙面小学是一所以游泳项目为体育特色的学校,是广东省传统体育(游泳)特色学校和广州市传统体育(游泳)特色“双头衔”的学校,我校毗邻珠江,校内均配有室内恒温泳池,对于学校开展游泳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学校所配备的体育老师皆具备游泳特长,这为学校开展游泳活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小学  韩建明  林天灏

摘要:沙面小学是一所以游泳项目为体育特色的学校,是广东省传统体育(游泳)特色学校和广州市传统体育(游泳)特色“双头衔”的学校,我校毗邻珠江,校内均配有室内恒温泳池,对于学校开展游泳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学校所配备的体育老师皆具备游泳特长,这为学校开展游泳活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故此,立足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开发少儿游泳校本课程展现游泳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的课程建设。
课题名称:沙面小学“水中安全卫士”校本课程设计研究
关键词:小学游泳;特色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游泳是一项非常受少年儿童欢迎且普及程度极高的体育活动,但同时它也有着较高的危险性,经常容易发生溺水伤亡的事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平均有5.6万名少年儿童意外伤亡,其中约有1/3的人是因为溺水事故而死亡。导致青少年儿童因溺水死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水中安全教育不足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水中安全教育课程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青少年儿童不具备完善的水中安全意识,缺乏足够的自救知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待加强,因此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水中安全教育的开展十分必要。
        沙面小学毗邻珠江,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教育底蕴,且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完善,具备比较突出的游泳教育特色和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以蛙泳为主的游泳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帮助青少年儿童学会游泳,懂得自救,保障其水中安全,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减少各种青少年儿童溺水危险情况的发生。
        一、小学游泳特色课程建设的目标
        学校青少年儿童游泳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重点在于整合学校现有的资源,立足学校办学特色,重点明确青少年儿童游泳特色课程建设的理念和具体的框架,制定课程纲要,合理选择教材。课程建设的目标主要体现在:
        首先,学校的课程建设要从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特点出发,最终能够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多元发展,包括兴趣培养、创造能力、技能掌握等方面,也包括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社会性教育方面的目标的达成。其次,学校的青少年儿童游泳特色课程的建设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不断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另外,在游泳特色课程的构建过程中,还应当注重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小学游泳特色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校应当结合最新特色课程开发理论和教育理念来确定课程建设的框架,制定课程纲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夯实青少年儿童游泳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引导教师创新自身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图片演示、教师讲解、示范指导来有序展开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践活动的开展
        除了在教学环节为学生设计必要的游泳练习实践,学校还应当为学生的技能训练与活动开展提供支持。通过课间编排、练习游泳操,轮流组织不同年级选择合适的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定期组织游泳比赛,组织学生参与省市县级游泳比赛等等,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不断强化其游泳技能,提升其专业水平。



        (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同时,还不能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必须要在教师和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之下,深刻领悟游泳这门传统体育运动的人文内涵和运动精神。因此,课堂之上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讲解游泳运动的发展史、游泳比赛、游泳运动员,组织开展各种以游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领悟游泳的意义。学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和教育资源,自主编辑和出版校本教材,并安排相关教学活动,构建更具新意的青少年儿童游泳活动课程体系。
        三、小学游泳特色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学校本身以游泳项目为体育特色,由此应当结合游泳文化的教育意义来确定教育目标,办学的根本宗旨在于让当地的小学学生都能够学会游泳。所以学校应当内外结合,加强游泳特色课程建设之余,努力打造独具游泳运动特色的校园环境,形成浓郁的游泳运动文化,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能够展现其育人功能。
        (二)各个学科渗透教学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划,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围绕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研究和探索各个学科与游泳特色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符合当地小学生文化课程学习需要和游泳课程专业发展的教学方案,通过实践活动的积累不断调整与完善,使学校的青少年儿童游泳特色课程的建设更具开放性和综合性,有益于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组织开展主题活动
        学校除了充分发挥学校本身所拥有的教育资源的优势与作用之外,还应当加强与当地各企业、单位之间的联系,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注入更多的正能量,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的游泳特色课程内容及活动项目。通过与当地各单位主体之间的合作,广泛开展各种游泳文化主题活动,比如游泳文化节、游泳竞赛、“我的游泳梦”征文、演讲活动等等,不断强化当地对加强学生水中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校特色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争取各方力量配合与支持,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活动开展推波助澜。
        四、小学游泳特色课程的评价优化
        根据学校的特色课程的特点,还应该确定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当依据《少儿游泳特色课程评价标准》,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对青少年儿童的游泳知识和技能掌握、公共安全意识和能力、身心健康发展程度和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评价,以此分析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实际效果。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有机结合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学校和教师的综合评价以及社会的问卷调查。评价主体要包含教师和学生,专业评价则需要由专业的游泳运动员和教练参与,以真实而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结果需公开,结合各方反馈对特色课程进行调整,为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提供动力。
        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在构建和落实青少年儿童游泳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少年儿童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课程理论和先进教育理念,从以往单纯的游泳知识与技能教学升华至游泳课程综合教学体系的构建,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最大程度展示游泳课程的育人价值,推动青少年儿童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本刊报道.弘扬游泳价值目标  营造项目运动文化  聚焦课程创建体系——江苏省小学游泳课程建设推进会在江阴市举行[J].中国学校体育,2017(08):23-24.
[2]刘弘娇. 青岛市小学生游泳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课题编号:KTLX201930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